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00001434911640100010086004H/2025-00160 发布日期:2025-07-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农业科
名 称: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畜牧业恢复增长 ——2025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畜牧业恢复增长 ——2025年上半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统揽,坚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生产管理,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市瓜菜供给充足,牧业恢复向好,渔业平稳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4.1%,较今年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四位。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22亿元,同比增长3.7%,较今年一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

各行业实现全面增长。农业产值增长7.7%,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7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增长42倍,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由负转正,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5.2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增长6.8%,与一季度持平,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6%,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

行业占比“四升一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8%、0.5%、57.5%、3.8%和5.4%,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分别提升0.2、0.3、0.2和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二、强化“进”的理念,利好因素持续累积

(一)一产投资倍速增长、潜力集聚。全市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升级、设施提升、农畜产品增值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实施“三农”项目,农业农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37亿元,同比增长1.2倍,比去年同期加快158.8个百分点。一是分行业增速“三增一降”。农业增长1.3倍,林业增长3.2倍,渔业增长6.4倍,畜牧业下降34.6%。二是分行业占比“三升一降”。农业、林业和渔业占一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3.1%、3.2%和32.2%,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 2.2、1.6和22.9个百分点;畜牧业占一产投资比重为11.5%,比去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

(二)冷凉蔬菜扩面增产、贡献突出。上半年,在设施温棚更新改造及蔬菜瓜果种植结构调整影响下,全市冷凉蔬菜发展呈现扩面增产的良好势头。一是冷凉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全市冷凉蔬菜面积44.14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蔬菜及食用菌面积37.08万亩,同比增长4.1%;瓜果类面积7.06万亩,同比下降5.5%;冷凉蔬菜实现产量58.22万吨,同比增长8.1%,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5.73万吨,同比增长7.4%,比一季度(5.1%)提升2.3个百分点,瓜果类产量2.49万吨,同比增长26.2%,比一季度(-5.7%)提升31.9个百分点。二是冷凉蔬菜产值增长较快,对总产值拉动有力。冷凉蔬菜实现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5.7%,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4%,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三是分县(市)区看,除西夏区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下降(产量0.89万吨、-39.4%)外,其余五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兴庆区产量8.88万吨、增长7.8%;金凤区产量5.34万吨、增长8.0%;永宁县产量16.92万吨、增长12.5%;贺兰县产量18.59万吨、增长6.9%;灵武市产量5.10万吨、增长6.0%。

(三)林业经济高速增长、拉动有力。上半年,全市林业产值延续了一季度的高速增长态势,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多拉动1.0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育苗面积2.59万亩,同比增长19倍。

(四)牧业生产持续恢复、由降转增。上半年,全市牧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3.9%)回升5.2个百分点,部分畜禽存出栏降幅收窄,恢复向好,有力支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一是肉牛存栏实现增长,出栏降幅收窄。二季度末,全市肉牛存栏19.12万头,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提升4.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肉牛出栏8.47万头,同比下降1.0%,比一季度收窄6.0个百分点,牛肉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7.6个百分点。二是奶牛存栏降幅收窄,牛奶产量由负转正。二季度末,全市奶牛存栏28.86万头,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牛奶产量81.41万吨,同比增长2.2%,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回升7.4个百分点。三是羊存出栏及羊肉产量降幅收窄。二季度末,全市羊存栏92.09万只,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羊出栏72.48万只,同比下降3.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羊肉产量1.41万吨,同比下降1.4%,比一季度收窄3.0个百分点。

(五)渔业生产稳中有进、提质扩优。全市大力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按照“扩品类、提品质、创品牌”产业发展思路,培育“银川鲤鱼”地理标志农产品和“黄河大闸蟹”等品牌,持续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水产品实现产量1.87万吨,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3.8%)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质优价高的虾蟹类等名优品种实现产量22吨,同比增长1.7倍。

(六)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倍差缩小。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4元,增长5.9%,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1.82: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个百分点。

三、精准发力,力促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抓关键行业,稳住农业增长势头。从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看,前三季度和全年农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将提升至50%左右,成为全市农林牧渔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下半年应持续加大农业生产,确保产生新的增量。一是持续关注叶菜类、茄果类等占比较大蔬菜品类的生产和销售,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动态,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依据。二是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统筹做好夏粮收割存储、秋粮田间管理及麦后复种等工作,力争秋粮增产丰收,确保全年粮食安全有保障、瓜菜产出有增量。三是鼓励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避免盲目跟风种植,降低市场风险,稳定蔬菜瓜果销售渠道和价格,确保种植户卖得出、卖得好,促进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二)抓政策落地,稳住牧业转正势头。上半年,在多项利好政策和节日带动下,畜禽出栏降幅收窄,牛奶产量小幅提升,带动牧业产值增速由负转正,下半年应确保各项补贴政策力度不减,持续巩固好畜牧业发展势头。一是加快落实《银川市2025年畜牧业稳规模促销售项目实施方案》,用活用好补贴资金,促进农户加速补栏,适时开展牛羊养殖户出栏补贴,积极引导养殖户出栏,充分发挥屠宰、出栏等政策撬动作用,争取尽快产生新的增量。二是着力稳定主要畜禽产品价格,积极对接商务部门,帮助拓宽畜禽销路,畅通产销渠道,提高牧业生产收益。三是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控,织牢畜禽“安全网”。四是坚持“链”上施策,持续赋能现代高端奶基地建设,在持续推进《银川市促进牛奶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基础上,确保《银川市乳制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秉持“拓链条、建集群”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导鼓励本地乳制品加工企业扩建奶油、配方奶粉、奶酪等生产线,提升乳制品加工能力,推动“奶源输出地”向“乳业创新极”转变。

(三)抓品牌创建,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从长远看,要持续抓都市现代农业品牌创优计划,让本地农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能为种植户和养殖户稳定创收。一是在产销衔接上持续开展牛羊肉、牛奶、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办好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蔬菜产业大会、大闸蟹开捕节等节会活动,推进京东官方旗舰店“妙选银川”特产馆建设运营,扩大品牌影响,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二线城市等主销市场,持续加大银川特色品牌推广力度,让更多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二是全力抓好产销融合促增收,推动“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及冷链运输物流体系,促进从种植养殖到餐桌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