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 | 00001434911640100010086004H/2025-00162 | 发布日期: | 2025-04-24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统计局 | 责任部门: | 农业科 |
名 称: | 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农业经济稳步开局 -2025年一季度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保粮、稳畜、增菜、扩渔、优品、联工、活市”为重点,加快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行动,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全市春耕春播有序推进,蔬菜生产供给稳定,渔业生产稳中有升,“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一、农业经济主要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10亿元,同比增长0.9%,低于全区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4.5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0.3%,分别低于全国、全区3.2和1.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4.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农业(种植业)产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6.3%,拉动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林业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51.8倍,拉动总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牧业产值18.59亿元,同比下降3.9%,下拉总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渔业产值0.80亿元,同比增长6.8%,拉动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7.0%,拉动总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31.5%、0.8%、57.9%、2.5%和7.3%,牧业产值占比下降2.7个百分点,其他四个行业占比均呈小幅提高态势。
(一)春耕春播有序推进。全市上下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主线,多措并举保障农资供应、强化技术支撑、落实防灾减灾,春耕备耕生产形势良好,为全年粮食稳产丰产奠定坚实基础。生产物资储备充足。全市储备各类粮食作物优质良种1780.7万公斤、化肥7.42万吨,准备各类农机2.97万台,推广应用无人机土壤封闭除草、无人驾驶播种机、第四代小麦匀播机等智慧农机,有力推动春播工作高质量开展。超额完成小麦播种任务。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已完成春小麦播种面积13.61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03.1%。
(二)经济作物生产总体平稳。蔬菜生产供应稳定。一季度,全市科学安排生产,强化产销对接,做好灾害性天气预防和病害防控,经济作物生产平稳增长,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全市蔬菜及食用菌实现产值8.64亿元。播种面积11.83万亩,同比增长4.8%,产量18.04万吨,同比增长5.1%。从蔬菜种植品种看,全市以叶菜类、茄果类和葱蒜类种植为主,这三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合计9.5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0.9%,产量合计14.09万吨,占总产量的78.1%。瓜果播种面积增长。调整种植结构,改良瓜果品种,增加甜瓜、人参果等高收益瓜果种植,瓜果生产小幅增长。全市瓜果实现产值0.70亿元。播种面积0.76万亩,同比增长6.3%,产量0.49万吨,下降5.7%。其中,香瓜(甜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5.4%和17.9%,其他瓜果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2.1%。草莓播种面积0.35万亩,同比下降7.3%,产量0.44万吨,同比下降8.8%。
(三)其他产业竞相发力。樱桃生产供销两旺。在错峰生长、产出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带动下,全市樱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樱桃播种面积950亩,同比增长16.9%,实现产量137吨,同比增长3.4倍。特色作物增势良好。在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日的带动下,全市鲜切花产量达934万枝,盆栽观赏植物641万盆,分别同比增长5.1%和2.4%。
(四)畜牧业产能承压下行。一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及牛奶产量均呈下降态势,猪牛羊禽肉产量2.00万吨,同比下降10.1%,低于全区8.5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同期、全年回落43.7和26.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0.37万吨,同比下降18.6%,分别回落76.2和35.4个百分点;牛肉产量0.76万吨,同比下降6.3%,低于全区15.1个百分点,分别回落59.1和43.0个百分点;羊肉产量0.73万吨,同比下降4.4%,低于全区4.1个百分点,分别回落21.6和10.9个百分点;禽肉产量0.14万吨,同比下降28.3%,低于全区24.2个百分点,分别回落29.4和16.1个百分点。禽蛋产量0.21万吨,同比下降3.5%,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分别提高57.7和44.0个百分点;牛奶产量37.96万吨,同比下降5.2%,低于全区0.5个百分点,分别回落26.8个和9.5个百分点。
(五)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加快优化适水产业结构,聚焦新型水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扩大虾蟹养殖规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6009吨,同比增长3.8%。其中,虾蟹类产量同比增长1.5倍。
(六)一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聚焦产业升级、设施提升、农产品增值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实施“三农”项目。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4亿元,同比增长3.8倍。其中,其中农业投资同比增长4.4倍,渔业投资增长3.4倍,林业增长3.2倍,畜牧业增长2.7倍。
(七)农民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7元,增长6.5%,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1.82: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个百分点。
二、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发布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专报信息,做好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加强鲜花、香瓜(甜瓜)、樱桃、草莓等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生产。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动态,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依据。引导种植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避免盲目跟风种植,降低市场风险。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蔬菜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供需有效对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稳定蔬菜销售渠道和价格,保障种植户和企业的利益。
二是全力巩固畜牧业发展。研究制定畜牧业补贴政策,有效促进牛羊补栏、刺激出栏。同时稳定主要畜禽产品价格,畅通产销渠道,提高牧业生产收益。鼓励大型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等一体化经营。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二线城市等主销市场,持续加大银川特色品牌推广力度,让更多本地畜禽产品走出宁夏、走向全国。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奶业高质量发展“双十条”各项政策,从生产端、加工端和市场端发力,推动奶产业从稳定向好转向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奶产业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资金作用,督促金融机构加快放款进程,积极为奶牛养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加快推进闽宁旺城乡、原源乳制品加工等项目,以乳制品加工带动生鲜乳购销秩序持续好转。
三是全力深化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广老旧温棚改造和工厂化种植技术,加强冷凉蔬菜与设施农业升级;推进“宁夏花花农牧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建设落地,持续扩张“农业+文旅”模式,开发家庭小菜园、农业创意节等新业态,优化产业升级渠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