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640100-119/2017-63554 发布日期:2017-12-01
发布机构: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文广局
名 称: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落实宁党厅字〔2016〕40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自治区68项重点改革事项进展情况的通报》和2017年改革相关目标任务的汇报材料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落实宁党厅字〔2016〕40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自治区68项重点改革事项进展情况的通报》和2017年改革相关目标任务的汇报材料

市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关于自治区68项重点改革事项进展情况

  关于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情况  

2016年,银川市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银川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并制定了三年建设计划,其中2016年-2017年建设30个示范性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2019年共建设100个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根据国家、自治区工作部署和银川市为民办实事要求,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巩固提升的模式,按照“8个有”的建设标准(有综合便民服务厅、有综合图书阅览室、有综合性公共电子阅览室、有多功能文体活动室、有群众文体广场、有业余文艺团队、有文化辅导员、有规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一批3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并验收挂牌。首批建成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周开放时间超过48小时,整合建设的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文化广场、舞台等设施均能有效开展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47、关于公益性文化单位组建理事会试点情况  

2016年,我市在银川市公共图书馆和西夏区文化馆进行了组建理事会试点工作,本着“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总体思路,市文广局制定了《关于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方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扩大群众参与管理范围,两个试点单位相继完善了理事会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并召开了理事会成立大会。按照自治区全面深化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对有关领域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决定以银川市图书馆法人治理改革为试点,大胆创新,突出载体,先行先试,全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章程》、《银川市图书馆信息公开制度》、《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层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及《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选举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图书馆理事规范和基本运行制度,为试点改革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2016年7月,经过前期筹备,多方论证,我市正式召开了“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第一届理事共11人,包括2名政府部门代表、2名社会人士代表、1名文化名人代表、1名图书馆行业代表、3名图书馆代表以及2名读者代表;成立了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包括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执行理事1名、秘书长1名,确保了理事会运行规范,机制顺畅,效果明显。2017年,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多次召开会议参与决策,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推出“你买书 我买单”、“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市与三区图书馆通借通还”等一系列服务内容,提高银川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决策水平,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理事会正在逐步发挥出重大事项决策、事前事后监督、重点项目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8、关于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情况  

2016年,市文广局在多方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银川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印发。先后成立了银川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领导小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家评审小组等机构;制定完善了购买项目规程、项目征集规程、项目承接主体规程等相关政策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大力推动以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你点单我送戏、广场文化季、农民文化大集、一元剧场等公益性演出、低价票演出补贴等文化惠民项目都已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2017年,预算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46个,预算资金1500万元,全部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二、关于文化其它领域改革进展情况

  1、推动银川市文化产业改革情况:  

为加快促进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和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文化产业实施意见已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期拟报市委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审核。同时启动了银川市“十强文化企业、十佳特色小微文化企业”评选活动,发挥优秀文化骨干企业经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孵化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十百千”文化企业发展计划。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支持具有规模、标杆示范作用的文化企业迈向国家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行列,以IBI育成中心、宁夏软件园动漫基地、801创意产业园、兴庆区双创基地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集群规模。IBI育成中心创建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已于今年3月完成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专家评审工作。

  2、推动文化执法改革情况:  

根据市编委《关于成立银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及印发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银机编发【2011】23号),银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于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为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所属副处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20名,现有18人,男性12人,女性6人,年龄在40岁及以内的有11人,40岁以上5人,50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38岁。内设4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新闻出版(版权音像)执法科、文化娱乐(文物)执法科、广播电视(网络)执法科。我队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委托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每年签订《行政执法委托书》。主要负责市直及三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以及全市“扫黄打非”具体工作。2014年12月,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同意银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等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批复》(宁人社发[2014]146号)文件精神,明确了银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3、推动文化企业和文化“走出去”改革情况:  

  文广局下属银川艺术剧院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前身为银川市说唱艺术团,成立于1958年。2010年,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银川艺术剧院与原银川市杂技团合并,组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改制后,一是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总经理由市文广局聘任。公司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两年一聘用。目前公司内设3个团(舞蹈团、说唱团、杂技团)、办公室、创作室、业务营销部、舞美技术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中青院线公司等10个部门。共有演职人员207人,其中演学员172人(杂技学员45名),职员45人。公司全部有型资产约800万元左右。二是转变了经费制度。由市财政每年向银川艺术剧院拨付基础经费为320万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50万元;每年按演出收入的50%给予补贴(实际情况这部分一直没有落实);舞剧《月上贺兰》区内定点演出每场补助1万元,在银川及区内其他地方演出每场补助3万元;国内省市巡演每场补助6万元;国外巡演展演每场补助20万元。三是实行企业分配制度。按照不同门类,设置不同薪酬、补助标准和级差,从而实现了多演多得、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

二、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通过改制,一是建立了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整体工作思路转变为主动找市场,以优质服务提升占有率的新型模式。目前,演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担银川市的公益性演出,如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基本每年均保持在100场次以上,极大的丰富了银川基层市民文化生活;二是承担政府的大型活动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活动,例如承接的第十四届全区运动会开闭幕式、第三届中国文化馆年会、智慧银川峰会文艺演出、2017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文体表演、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式活动以及第三届全球TMF智慧城市峰会开幕式等活动,为树立银川对外文化形象,提升银川的城市内涵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国内外演出。其中舞剧《月上贺兰》十余次全国巡演,遍及70多个大中型城市。国外巡演遍及日本、美国、法国、埃及、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尔及利亚、苏丹、卡塔尔等十几个国家,为银川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7月,舞剧赴法国参加艺术节展演,先后在法国的莫尔桑斯、苏瓦约、谢莱、曼特侬、皮诺尔、费乐坦、蒙图瓦尔、屈冈、阿格诺九地参加了艺术节巡演,历时40天,共计演出30场,有效促进了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打开了银川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四是承担国家部委、自治区和银川市的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任务。几乎每年,银川艺术剧院都会被国家文化部、外交部、自治区和银川市委派出访。例如已经连续两年承担“欢乐春节”赴外文化交流演出,甚至出访到南苏丹进行交流演出。特别是2017年1月在欧洲四个核心国家:比利时、德国、法国、葡萄牙的演出,是宁夏文化历史上首次全面走进欧洲。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欢,通过演出,建立了银川与欧洲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渠道,搭建了未来合作的平台。同时,也受到了中国驻外各使馆、国家外交部、文化部的高度赞赏,从国家的层面对银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五是商业性演出。银川剧院通过策划营销,以优质的演艺资源为基础,开拓了一些商业性的演出市场;六是承担重大项目。除了演出以外,银川艺术剧院近年来还不断承接了一些重大项目的活动。

通过以上的举措,充分发挥了国有文艺院团在艺术创作与生产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增强了文艺院团在文化产业市场的活力和氛围,发挥了国有院团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

(二)改变了原事业单位按“人头付费”的投入机制,财政投入方式由“养人”转变为“养事业”为主;

(三)调整了运行结构、进行了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了管理结构。改革为院团发展充分带来了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艺术创作数量与质量大幅度提升。改制后的7年之间,艺术剧院创作的剧(节)目100多个,作品屡获国内大奖,文华奖、荷花奖、铜狮奖等奖项110次,奠定了银川文化艺术发展在全区和国内的地位。同时,演出场次大幅度提升,共计国内外演出场次达4000余场,其中,仅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演出729场,其中国内巡演19次,共演出665场;国外演出64场,其中2017年赴法国参加第45界蒙图瓦尔国际艺术节演出30场。

(四)舞剧《月上贺兰》为推动银川文化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经过五次编修,舞剧《月上贺兰》已经成为代表银川文化的名片。今年,为填补银川旅游市场无旅游剧目的空白,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旅游版《月上贺兰﹒家园》正在计划创作中,将成为宁夏首个大型旅游秀。

(五)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演艺人才队伍。近些年以来,经过多次历练,银川艺术剧院已经是一支非常成熟的队伍。面对演艺市场的优胜劣汰,我们的演艺人才队伍以较高的素养赢得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银川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彦龙说:“这是一支始终具有文化情怀的队伍,有凝重感情的队伍、有追求艺术坚守清贫的队伍,有丰富的文化精神的队伍。艺术剧院演职人员责任担当、追求卓越,是一群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银川艺术剧院不仅在探索文化演艺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更在贴近人民群众,满足社会效益对于银川文化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一支接地气的队伍,是一支把根扎在泥土里,勤奋耕耘的队伍。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永清在接见银川访欧洲代表团时,被我们演员的职业奉献精神所感动,鼓励我们努力提高演职人员待遇,改善生活,充分展现艺术剧院的实力和风采。

总体来说,目前银川艺术剧院顺利完成了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通过不断努力,创作出了一批精品品牌,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发展和繁荣银川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推动银川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文化部、外交部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赏,成为代表银川市的文化名片,被国家文化部评委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三、经验做法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深刻变化,演艺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老牌院团普遍存在的“包袱重、底子薄、体量小”的特点。银川艺术剧院作为全区率先实施转企改制的单位。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识,认为只有改革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明确了立足银川、拓展西北地区、面向全国,展望世界的发展思路,由原来的“等市场”转为“主动找市场”的新模式。通过深化改革,为院团发展减轻了负担。

二是注重作品塑造。文艺作品是院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银川艺术剧院来说,创作一部大型剧目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十年来,我们坚持将舞剧《月上贺兰》不断进行编修,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和新的审美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其它艺术门类上进行有力的尝试和突破。创排了《平安是福》《青春去哪了》《绿野仙踪》等作品。

三是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银川属西北地区欠发达城市,受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本市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演艺市场尚不繁荣。目前演艺市场仍然处在一个培育的阶段,但我们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培养市场主体。

三、2018年工作思路

1.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按照普遍均等、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市、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与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2.积极推进《关于加快推进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带动我市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探索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

3.整合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银川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目标要求,以“八个有”(有综合便民服务厅、有综合图书阅览室、有综合性公共电子阅览室、有多功能文体活动室、有群众文体广场、有业余文艺团队、有文化辅导员、有规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机制)为表彰,采取“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等措施,加大对各县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督促指导,到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整合打造1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7年12月1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