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11640100MB163606X7/2024-00160 | 发布日期: | 2024-11-13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名 称: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60号“关于莫让追求美丽变成生命的伤痛”提案的答复 |
民进银川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莫让追求美丽变成生命的“伤痛”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银川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办理。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月27日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法规与综合监督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7月24日、8月20日约见了委员,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章玉明同志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医疗机构共72家,其中医疗美容专科医院2家,设有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6家,门诊部13家,美容诊所51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普法实效,筑牢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城市建设基石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事业,而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则是维护医疗卫生秩序、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重要基石。在当今社会,“以法为先,学法执法普法齐头并进”对于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更新和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学习运用这些法律的同时,通过日常监督检查等方式,将卫生健康领域法律法规普及给被监督单位,在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让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医务人员等从业人员,明确了法律法规中违法行为的定义和违法行为发生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规范其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有效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法治重点城市建设走深走实。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银川市卫生监督所)利用自媒体制作并转发了“四看九查一创新,量化执法监督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成合力,推进全市医疗美容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入稳步进行”宣传美篇,浏览量达6千余人次,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宁夏频道以“银川推进医美机构规范化建设”为名原文转发,浏览量超7.5万人次,营造了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制定印发《银川市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打击非法行医暨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银川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方案,各级疾控中心(银川市卫生监督所)精心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工作,重点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证书》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在人员密集场所坑害群众利益的假医、游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伪造、变造、转卖、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超出核准的诊疗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机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期间,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主动联合辖区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排查社会办医活跃领域的违法违规线索,共检查各类医疗美容机构101家次,检查生活美容场所1405户次,与各生活美容机构签订了“生活美容服务承诺书”1105份,与各类医疗机构签订“信用承诺书”72份,行政处罚共28户次,罚款金额46.74万元。
持续开展非法医疗美容广告专项整治,以医疗美容机构为重点,在深入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聚焦制造“容貌焦虑”、对未经审查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做广告、对医美商品或疗效作出与实际不符的虚假介绍,故意误导消费者等乱象,持续保持广告监管高压态势,强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非法医疗美容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医疗美容行业中存在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有效维护医疗美容行业广告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共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化妆品等各类医疗美容广告11705条,核查处置涉嫌违法广告线索59条;查处涉及医疗美容行业违法广告案件32件,罚没款15.77万元。
(四)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合力
以银川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为抓手,以召开银川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席会议为机制,重点研究医疗机构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突出的问题,提出集中整治措施,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在“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基础上,多次联合公安、消防、辖区检察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与银川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凤区检察院建立每月联合现场监督检查制度,推行“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多部门联合执法,既包容审慎监管,又动态预警提醒”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监管合力,有效解决了医美行业内人员、药品、安全生产等各类违法行为“由谁管”“该管谁”“管什么”的问题,着力推动“两法”衔接工作落地落实。
(五)创新智能信息化监管 打造全时段全流程监管闭环
针对我市医疗美容领域近年来投诉热点难点问题,银川市按照“走出去”开拓视野和“学回来”促进提升的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以医疗美容机构临时聘用“飞刀”医师开展手术为问题导向,以信息化监管与日常监督执法为工作抓手,在全市医疗美容机构推行主诊执业人员在线人脸识别信息化监管手段,推广美容主诊医师手术面签APP系统使用工作。该系统主要通过人脸识别功能,将医美手术主诊医师术前、术后的“扫脸打卡”照片与系统内已存储的合法医美医师照片进行比对,“扫脸打卡”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两张比对成功图片,图片上会显示手术定位、时间、地点、经纬度及术者姓名,医美机构则按照“一术两照”的工作要求将“扫脸打卡”照片随病历资料统一保管。该系统的落地使用,将以前的“执法人员跑”变为“信息数据跑”、将以前的“现场不可见”变为“现场随时查”,从而破解医疗美容机构临时聘用“飞刀”医师开展手术的监管难题和调查取证难的难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时段监管。截至目前,全市72家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均已开展美容主诊医师手术面签工作。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对诊疗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和管控,形成监管全闭环,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监测,为机构自我监督、卫生行业监督、部门联合监管、群众事后监督打下基础。
(六)通过“四看九查”模式,推进医疗美容机构规范化建设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通过一看机构资质;二看人员资格;三看医疗美容核准项目;四看药品、器械、医疗文书。一查医师是否具备医师执业资格及主诊医师资格;二查开具处方医师和调剂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查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是否经过备案,手术登记本信息登记是否齐全可追溯,是否跨级别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四查医疗用毒性药品合规使用全链条,如肉毒素;五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六查麻精药品使用管理全链条;七查医疗器械、假体移植物使用全链条及信息记载;八查医疗文书病历规范性;九查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备案情况及医疗广告媒体和类型内容与样件符合度这种“四看九查”的工作方式,持续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力度,查找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补强可行性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医疗美容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入稳步进行,使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七)落实“黑红名单”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诚信和谐医患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持续开展医美行业综合整治,净化辖区医疗市场环境。将以医美机构监管工作为重点,持续发力不放松,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管模式,利用日常监督、分类监督与专项整治、信息化主动监测预警等执法手段,形成多角度、多维度、多跨度执法高压态势,以重拳和零容忍姿态来整治非法行医,依法依规惩治非法行医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多部门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提高执法检查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监督部门、公安部门的协作,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落实案件线索移送、重大案件互通信息、涉及多部门的案件共同查处的部门联合打非机制,建立和完善长效联动机制,推动部门联合执法长足发展。
(三)努力发挥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充分发挥好卫生监督协管第一时间发现报告非法行医线索的“前哨”作用,强化督导落实,提高卫生监督协管人员非法行医巡查和信息报送工作能力。
(四)执法普法齐头并进,营造了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普法宣传,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打击非法行医宣传活动,通过打击非法行医的相关法律法规,告知群众非法行医的危害性,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主动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五)构筑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和案件涉刑移送机制,提高非法行医违法成本。借助宁夏门户网站信用监管平台,构筑非法行医人员信息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完善非法行医行刑衔接机制,提高非法行医违法社会信用成本,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
联系人及电话:王小军,6889083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9月11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