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11640100MB163606X7/2024-00165 | 发布日期: | 2024-11-13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名 称: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3号“关于在我市人员密集处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提案的答复 |
王连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人员密集处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建议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银川市财政局联合办理。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提案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月27日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指定由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6月5日、9月8日电话联系委员,听取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章玉明同志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一直在积极推动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自2020年以来,宁夏红十字会、银川市红十字会相继在火车站、汽车站、市民大厅、河东机场、重点商圈、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50多处场所配置了AED设备。市卫健委积极履行急救技能普及职责,持续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培训,常态化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各种行业人群培训和公众急救科普教育,年均开展4000人以上的各类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满足了我市各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提升应急技能水平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织密急救分站网络。全市进一步加密急救网络覆盖面,保障急救点辐射范围内人民群众急救需求,最大限度降低病亡率。2023年新建急救分站5家,2024年计划新建急救分站4家,目前完成急救分站终端、救护车车载终端设备采购及人员培训,计划10月份开展试运行工作。建成后,全市急救分站达到32家,进一步完善了120统一调度-综合医院支撑-基层分站筑底-社区绿色急救“四位一体”的急诊急救体系,初步实现急诊急救从“市级强”向“市域强”跨越。
(二)探索AED配置途径。市卫健委和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全市范围内AED配置的新途径,学习海南省、深圳市和杭州市等城市公共场所AED建设与管理经验。一方面,市卫健委结合银川实际起草了《银川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以立法推动AED的配置、普及和应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共享、救人免责”方式多途径解决AED配置和使用问题。现已完成立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邀请市人大完成立法调研,将调研报告报人大常委会审议。另一方面,将社区绿色急救试点工作纳入银川市2024年第二批健康银川建设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项目,选择金凤区阅海万家小区开展社区绿色急救试点,在A、B、C、D、E区各配置AED设备,并为社区物业及居民开展现场急救技能普及培训,提高社区相关人员突发急症自救互救能力及水平。探索建立120指挥中心与社区物业联动机制,提前预警畅通绿色急救通道,提高院前急救响应效率和救治质效,让公众从“第一目击者”向“第一反应者”过渡,最终实现“求救即急救”“上车即入院”的目标。
(三)推进急救体验馆建设。市卫健委充分发挥市紧急救援中心的急救专业优势,积极争取2024年宁夏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项目资金80万元,用于建设120急救体验馆,项目已经进入挂网招标阶段。项目设置急救文化区、急救设备展示区、第一目击者体验区、心肺复苏测试区、VR体验区、创伤救治培训区等模块,形成集模拟体验、学习、教学培训、动漫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为公众提供了自救互救避险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平台,也为急救从业人员培训提供近似实战的模拟场景。
(四)加强志愿队伍培养。在群众性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培养方面,银川市已经孵化培育出蓝天救援队、逆行者应急救援促进中心、飞天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厚德减灾救援促进中心、国宁救援队等应急志愿服务组织。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探索建立志愿者管理制度,征集医务人员志愿者组建志愿者团队,在急救培训宣传、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采用继续教育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不断加强急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志愿者队伍专业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五)加强公众急救科普教育。积极推进“心手相连 点亮生命”“救在身边”公众心肺复苏公益普及培训、“健康银川”和“五进”培训等项目,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活动。同时,市紧急救援中心每月举办“120急救开放日”,把群众“请进来”,以观摩、互动、实操形式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培训,并积极组织急救人员走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让服务“走出去”,推动更多的人掌握AED使用等急救技能,提高广大市民遇到意外伤害事件时的避险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立法工作。持续推进《银川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立法工作,编制AED配置规划,明确政府主导、财政出资,在全市重点场所分年度配置相关设备。同时,发挥市卫健委协调作用,会同民政、应急管理、团委等部门,探索“政府+社会”的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推进AED建设及管理工作。同步建设全市公共场所AED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市AED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公共场所AED分布地图,公众可实时通过小程序查询和取用最近的AED设备。同时,将AED分布地图嵌入120指挥调度中心平台,120指挥调度中心电话指导第一目击者使用AED,并就近实施现场救援。
(二)强化技能培训。市卫健委将逐步强化急救技能普及服务,每年培训>4000人以上,构建“社会急救-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救治”急救流程,进一步提升全市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好宁夏医科大学、护校等医学类院校以及乡镇(街道)村镇、社区已建成的心理健康室、康复中心等平台,深入宣传急救理念、普及急救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普及、传播AED使用方法和急救知识,加速助力社会形成“敢急救、会急救”“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深化联合联动。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协同作用,加强急救基础设施配置,深化与应急、红十字会、高校等部门的联动,探索多种形式应急联动共建新方向,提升区域应急救援综合水平,推进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及电话:王光俊,6888398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9月1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