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11640100MB163606X7/2024-00169 | 发布日期: | 2024-11-13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名 称: |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8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案的答复 |
朱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接到委员提案后,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月27日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指定由医政与中医药科具体办理。办理过程中,分别于6月21电话联系委员,8月29日接受了市政协对该提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章玉明同志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47家,其中,中医类医疗机构264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6家,民营中医医院8家,中医类门诊部、诊所250家)。公立中医医院中,区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市级中医医院1家,县级中医医院3家,县办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2家,乡镇卫生院36家,村卫生室211家;现有中医床位4628张,中医药从业人员3789人,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32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8人;2023年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为443.9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20%,中医处方占比39.58%。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谋篇布局,绘好中医药事业发展“新蓝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事业纳入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健康银川建设等重大规划,印发《银川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银川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等,明确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方向。二是政府保障有力。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新(改扩)建银川市中医医院、贺兰县、灵武市中医医院,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夯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础。三是医保政策创新。对传统中医科室治疗的病种分值提高3个百分点,将2203种中药饮片、中成药、院内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启动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精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机制,把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助推器”。一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市县(区)两级中医药管理职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由卫健委主任担任。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和中医药工作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形成由宁夏中医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双牵头,县级中医医院和公立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中医医改进程。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由宁夏中医医院等6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分别牵头建立了3个紧密性医疗健康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9个网格化医疗联合体。成立市级中医专科联盟9个,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三)加强人才引育,谋今思远,建好中医药事业发展“智囊团”。一是发展高精尖缺人才,用足用活银川“人才兴市”30条,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人才工程,鼓励各医疗机构推选国家级名中医1名,自治区级名中医21名,银川市“凤城名医”39名,挖掘三代以上中医传承世家18家,20年以上老药工25人,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134名。建成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4个,自治区级各类名中医专家工作室12个,引进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丁义江),国家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赵瑞华)。二是壮大骨干人才队伍,编制部门加大中医药人才招聘倾斜力度,足额制定用编计划,三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医类专业技术人员250名;引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3名,实施中医全科医生转岗15人、中医人才研修18人,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训360人。三是培养中医后备力量,将银川市中医医院作为市级“西学中”临床骨干医师培训基地,与宁夏医科大学合作,获得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授权,举办以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主、其他医疗机构参与、为期2年的银川市“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班,目前该班已招收学员50名。
(四)推动医疗创新,改善体验,开启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银川市中医医院与银川喜乐互联网医院于2023年8月1日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建立首次为期一年的合作,共同邀请北京专家到院坐诊的形式支持相关科室发展,合作以来,共邀请专家11 位专家到市中医坐诊,其中肿瘤7人次,脾胃3人次,妇科1人次,累计服务患者300余人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医疗资源,广受患者好评。银川市中医医院2024年完成了His、Lis、Pacs、微信预约挂号系统、血透管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病案全流程质控系统、不良事件上报、检查预约系统、医保提醒审核监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功能完善,目前一期建设内容已上线并正常运行。
(五)加强专科建设,聚力突破,打好中医药事业发展“主动仗”。一是提升中医专科专病能力。紧抓国家、自治区、银川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契机,形成覆盖面广、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中医优势专科群,建成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培育单位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4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8个,银川市级重点专科10个,京宁合作重点专科6个。成立自治区级中医专科联盟8个,银川市级专科联盟2个。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两县一市卫健部门积极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强化县域中医康复、治未病专科能力,加快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的普及,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非药物疗法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成各具特色的中医阁20个。三是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内涵。建成康复医院1家,二级以上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县级中医医院均建成规范的康复科,6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残疾人康复站建立中医康复室,平均每年服务1.8万余人次。四是科教融合实现新突破。支持银川市中医医院建成区内唯一的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5项,立项106项,获批经费1009.9万元。科研结题71项,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5项,银川市科技成果3项,专利1项,出版专著5部。
(六)拓展宣教形式,培基育魅,营造中医药传统文化“好氛围”。一是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讲好中医故事。持续强化与媒体对接,加强交流协作,创新宣传方式,以健康科普为出发点,逐渐形成以广播、电视、微视频等媒体手段,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讲好中医故事。在宁夏电视台等区、市主流媒体开设医药健康专题栏目,形成《慧说养生有道》《中医大讲堂》《国医堂》等中医药文化宣传品牌,先后荣获国家医影节金丹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核心价值观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二是强化中医药文化载体。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成立中医药健康文化宣讲团,定期组织中医药知名专家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为群众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特色服务。三是利用传统二十四节气开展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义诊服务活动,通过炙、贴、药等中医传统方法加强群众中医养生理念,巩固“治未病”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银川市将进一步围绕市委、市政府“五八”强首府战略,坚决实施医疗健康“五项计划”和“两地五中心”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医疗健康中心建设,完善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管理、人才、服务、科技、文化“五大体系”,推动银川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做大“医疗在银川”品牌。
(一)持续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中医药专科医疗集团建设,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力度,做到中医药人才能上能下,中医适宜技术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中医专科联盟作用,加强联盟成员间的业务交流、学习和培训,提升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专科能力。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阁作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确保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人次逐年增加。创新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赋能中医药健康服务。
(二)健全中医药多元化保障机制。按照国家、自治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要求,落实推动中医药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中医药建设项目和资金,推进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环境改造,继续推进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建设。推动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地落细,加大医疗服务价格调价频次,及时有序对医疗服务技术进行评估纳入医保目录。遴选确定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按照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的原则,探索实行与西医(手术)相同的支付标准。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持续落实区、市人才发展政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重点专科、特色学科等方面高精尖重点人才。紧抓国家、自治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为基层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打造银川市级临床医生“西学中”培训基地,鼓励更多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
(四)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继续深入营造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文创产品,推进中医药文化“五进”及“中医药经典文化学习月”活动。
联系人及电话:马霞,6889064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9月1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