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640100-132/2021-00261 发布日期:2020-10-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名 称:关于报送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十三五” 规划工作总结暨“十四五” 工作思路的报告

关于报送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十三五” 规划工作总结暨“十四五” 工作思路的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至五中,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至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银川市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历年工作要点,市政府历年工作报告,《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修订本)》主要内容,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服务群众和企业为目标,以“阳光、高效、便民、规范”为服务宗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奋力突破,统筹推进三轮改革,合力破解影响市场活力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人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改革任务。现将我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暨“十四五”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三轮改革创新推出,迭代升级奋进新时代。

1.“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石激起千层浪。2014年12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成立审批局,推行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先后划转了30个部门的153项审批事项,永久封存69枚公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将分散在全市不同地点的14家整建制单位、55个办事窗口、987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进驻市民大厅,彻底终结原政务大厅只挂号不看病、群众办事满城跑的历史。2016年2月2日,李克强总理视察市民大厅时高度评价:银川行政体制改革切实做到简政放权到位、放管结合到位、优化服务到位。

2.“一体式集成审批”,再谱改革新乐章。2018年,围绕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两个全生命”周期设计改革路线图,从物理集中向集成高效转变,全要素、全链条闭环式建设商事服务大厅和投资项目服务大厅,全面打造“一体式集成审批”,全面开启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银川审改经验入围2018中国法制蓝皮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三级媒体高度聚焦,行政审批改革银川模式已成为国家简政放权西部的战略支点。

3.“1230”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全国新标杆。2019年以来,围绕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以“1230”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为牵引,深度开启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社会类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和从“最多跑一次”向“群众零跑路”转变,全面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银川市“1230”审批服务改革新模式,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选编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

历年荣誉丰硕,综合见证改革闯新路。

“十三五”以来,审批局先后获得国家、区市荣誉5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自治区级奖项9项,银川市级奖项32项,先后获得了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百优”称号、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中国“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综合十佳”、全国政府服务能力优秀单位、最具影响力政务服务大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奖等。同时成功获得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交流研讨会的举办权。

(三)重点工作推进顺利,两优四改蓄力扬帆再起航。

1.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一是固本强基、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初步形成。先后制定《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2020年行动计划》和9个专项行动方案、《银川市对标先进 深化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构建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逐年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形成了“一套机构、一块品牌、一支队伍、一个阵地、一套机制、一部热线”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夯实了营商环境建设基础。制定联席会商、交流研讨、培训学习、投诉举报、评价评测、督查督办、信息报送等7项制度,健全推动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了市领导干部包抓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工作机制,分别就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标准、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工作方向及重点举措、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等内容建立台账清单。发布了银川“538”营商环境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五好品牌”、“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架构银川优化营商环境品牌战略。

二是精准发力,落地见效,不断强化法制建设基础保障。深刻学习解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对标一流、银川特色、高点定位,研究制定《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成为首个从制度层面制定出台地方性操作规程的省会城市。先后召开指挥部推进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讲会、政策解读会和各类宣讲培训会90余场次,持续开展督查调研和进企业、下基层活动。

三是精心组织,凝聚合力,全面推进年度国家测评工作顺利开展。精心组织2019年度、2020年度银川市参评国家营商环境测评工作。制定了《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对口帮扶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评测集中培训37场460余人,市级领导包抓指标专项调度会4场、“先进带后进,齐头同并进”的对口帮扶活动30余场次;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表彰暨2020年评价动员会,对30个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及68名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营造了创先争优、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成立督导调研组,深入优化营商环境13个牵头部门进行调研辅导和督查,梳理迎评备考各类问题173项形成督办单分发各责任单位已督促干,强力推进。主动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六个县(市)区涉及事权和改革创新条件的10个指标进行首次银川自评价,有利凝聚了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在2019年全国首度营商环境测评中,我市营商环境便利度综合成绩位居41个参评城市前列,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电力报装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开办企业一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信易登等11项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获准全国推广,得到国家发改委“南有衢州,北有银川”的高度评价。

四是集中宣传,鼓劲造势,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百日会战”,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宣传方案》,印发《2020年银川优化营商环境资料汇编》500册,在市政府官方网站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开设“12345”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举行了“1+1+13”政策发布会,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营商环境政策影响力,提升银川市的城市知名度。在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市民大厅183块电子屏、行政中心楼宇电视、各大商场超市电子屏、工地围挡、公园绿地广告等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1+1+13”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五好品牌”等,在6个县(市)区宣讲培训全覆盖600余人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

2.坚持不懈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提高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是聚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顶层设计精准发力。先后出台《银川市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方案》《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意见》《银川市关于推进“五办五化”改革 打造精简高效便民政务服务环境实施方案》《银川市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推进方案》《推行“一枚印章管数据”改革树立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新标杆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实施方案》《银川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审批打造“掌上办事之城”的实施意见》《银川市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容缺承诺制实施意见》《银川市企业投资项目代办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银川市对标先进 深化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意见》《银川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等40余份政策性文件。明确政务服务历年工作目标,奋力打造“宽进、快办、智能、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共有9973项,其中市本级1258项,县(市)区8715项:其中兴庆区1391项、金凤区1473项、西夏区1473项、贺兰县1473项、永宁县1432项、灵武市1473项。

二是聚焦政务服务提质创优,强力推进审批流程简捷化。建立完善“四级四同”政务服务事项库,持续开展“四减一优”(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经过多轮梳理、调整、优化审批事项,共减少申请材料1558个,减少办理时限3021个工作日、审批环节1485个、审批改备案事项191个,486个业务即来即办。

三是聚焦群众办事体验,强力推出政务服务“组合拳”。推出“同城通办”“审批改备案”“视频勘验”“综合服务窗口”“潮汐窗口”“快件直办、预约服务、延时上门办理绿色通道”“引导服务模式”“窗口无否决权和柜员制服务”等系列政务服务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体验感。五年来,全市已为群众企业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3033.1万件,其中市级1829万件,6个县(市)区1474.1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75%。

四是聚焦审批服务便民化,全力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出台《银川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意见的通知》《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全市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尤其是2020年倾力打造“五办五化”工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精细化、精准化、一体化、智慧化、便利化,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擦亮“掌上办、真好办”银川政务服务品牌。全市1258项政务服务事项中马上办491项达39.03%,就近办495项达39.35%,网上办1197项达95.15%,一次办1140项达90.62%,掌上办289项达22.97%。

五是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全面实现“同标准无差别”。始终坚持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助推创新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标准化“银川模式”。以“银川政务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第五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启动推进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印发《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建成标准统一、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已搭建3级架构、4个标准分体系、15个子体系、1214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市民大厅987项服务事项逐一编制办事指南、流程图、统一格式、规范要素,统一纳入标准体系;固化了“好差评”、企业代办制等改革成果,打造无差别、不求人的办事模式。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项目以92.5分高分成绩通过考核评估。银川市“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被成功列入自治区地方标准制订计划,实现了审批改革上升为地方标准的“零”突破。

六是聚焦智慧政务建设,全面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出台《银川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审批打造“掌上办事之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在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精减纸质材料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全力构建“一网、两端”(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手机APP端)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全程通办”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形成覆盖6个县(市)区、56个乡镇(街道)、524个村(社区)的政务服务网络。按照“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思路,在三区审批局、社区等85个点位投放自助终端机97台,实现490项审批事项可查询、预约、申请;涉及食品、药品、互联网经营等业务的25项事项可直接办理。上线i银川APP为企业和群众提供490项事项在线预约、1258项事项的在线查询,直接申报289个,对《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核发等52项办理频次较高的事项可通过APP直接办理。

七是聚焦“好差评”建设,全面提高群众满意率。印发《银川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实施方案》,在市民大厅13个办事分厅388个服务窗口醒目位置设置政务服务“好差评”二维码、好差评意见簿,公布热线电话、监督平台,成为全区第一个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政务服务单位。2020年1-9月份,共收到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146186条,其中好评145835条,满意率为99.75%。2020年5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际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中,银川市在全国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排名第14位。

3.坚持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创造力。在全国首府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实施七轮审批“瘦身”,及时公布权力清单。印发《银川市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向园区一揽子下放52项审批事项;印发《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向各县(市)区下放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等15项审批事项;印发《银川市完善基层审批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将民政、就业、卫健、社保等8类民生热点事项下沉基层,在西夏区试点下放低保审批权限至所有乡镇(街道)直接办理。致力打造“无证明之城”,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累计减少证明事项89项,保留各类证明事项101项。五年来,共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批次,取消事项23项,合并事项12项,下放事项31项。二是创新监管方式,“管”出公平和质量。全面构建“六位一体”(“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互联网+监管)新型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公正性、针对性、精准性和灵活性,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和包袱。制定《银川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等5项制度,夯实25万户市场主体和896名执法人员“名录库”,编制银川市市场监管领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涉及265项随机抽查事项。全面推进审管互动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印发《银川市行政审批和监管信息共享工作制度(试行)》,依托“审管互动平台”“信用银川”等系统平台,通过即时全面的信息交流互动、便捷审批的同时倒逼监管部门主动实施监管职责,改变过去“以审代管”的工作模式,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格局。自2015年以来,市审批局向28个监管部门推送审批信息100.5万余件(含平台与专网重复推送数据),审批信息推送率100%。三是细化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服”出便利和实惠。创新推出“1230”审批服务改革新模式,让银川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1”,即实行工商注册刻章、银行、税务“一点受理、并联办理”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最快已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2”,即推行不动产登记、纳税、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不动产登记平均两日办结;“3”,即推行“一张蓝图”“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等举措,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容缺承诺制实施意见,实现项目报批验收全流程30个工作日内办结;“0”,即出台《推行“一枚印章管数据”改革树立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新标杆的实施方案》,打通国家、区、市三级数据共享渠道;启用政务数据查校验专用章,打造“操作更傻瓜、应用更便捷、处理更智能”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身份证、营业执照、出生证、不动产权证、婚姻关系证明等5项高频数据“零证明”。上线20个“零表单、零证明、傻瓜式”速办事项,最短一分钟可申报完成,开启了智慧政务新体验。2020年1-9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件205.2万件,占全市办件量的51%,“网上办、掌上办”已成为企业群众办事新常态。

4.坚持不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增效益。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紧紧抓住准入、准营两个环节,创新理念、完善制度、优化服务,不断为市场“腾位”,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先后推出“五证合一”“1+N多证联办”“一件事一次办好”“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创新推出“5110”模式(5个“1”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一窗全办完,一个小时领执照,一次联办全准营,一天开办全完成;5个“0”为:零证明、零表单、零费用、零用时、零跑路),企业开办实现大幅压减、成本有效降低,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稳定落实机制,严格遵循“非禁即入”理念,切实加强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实现“一单尽列、单无外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持续推进机制,定期调整和评估市场准入有关政策和清单,不断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落地。是开展“一照一码”“多证合一”改革。整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对需要办理多项许可的市场主体探索“照后减证”和“多证合一”,解决办证负担重和行政成本浪费等问题,降低了企业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是实施企业开办便利化“5113”工程,目前营业执照50分钟内办结,印章刻制1个小时内完成,办税1个小时内完成,企业开办3个小时完成已成常态。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出台《银川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梳理银川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28项,优化审批服务86项,11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五是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好”改革。出台了《银川市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好”审批服务模式的若干实施意见》《银川市关于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梳理医院、宾馆、超市、食品生产、劳务派遣等43项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推出39个证照同办事项、32个证照联办事项、25个多证联办事项。是推行“1+N多证联办”改革。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一张表格、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表通办、一套材料”同步发起多个事项的申请,69项准营证实现了“多证联办”。截至9月30日,已办理“1+N多证联办”事项401件,为市场主体节约办事成本约1300余万元。七是推行“同城通办”。选取7大类58项市场准入审批事项,构建了“多点受理、同城通办、信息共享、审管联动”的“同城通办”模式,即在市辖三区范围内,申请人可就近自助选择任意办理市场准入审批注册登记地点。自治区工商局将银川市“同城通办”办理模式作为全区试点并推行。八是推行“一表通”便捷审批模式。以“一张表格办成事”为工作思路,以“合并、优化、简洁”为原则,以“双承诺、双告知”和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为保障手段,对审批申请中须提交的证明、申请、登记、注册、审核等各类表册、材料进行修改、合并和优化,共减少各类审批申请表格、材料291个,提出各种审批填写内容3384个,有229个具体审批业务只提交“一张表格”即可办理。是推广全程网办。通过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网上市民大厅)全面实现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只进一扇门”升级为“只上一张网”。启用3台营业执照智能终端,实现了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智能“秒批”。截止目前,企业登记网办率达93%。是试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改革,对44类179项试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终身负责”,节省2400个工作日,成为国内第一个试行商事登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的城市。十一是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出台《关于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通知》,开展“集群注册”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将同一个地址登记、备案为住所或经营场所。十二是深化“政银企”合作,企业开办“零”成本。与银行合作实现新开办企业免费获得刻制公章服务,为企业年均节约300万元;与记账协会合作实现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税控盘,为企业年节约资金700万元,全面提高商事审批便利化。五年来(2015年1月-2020年9月30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6375户,占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的46.20%,其中新登记企业70470户,占全区51.55%;截止2020年9月30日,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296767户,全民创业热情高涨,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

5.坚持不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保障项目建设促发展。切实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减、放、并、转、调”力度,切实推进“四个统一”工程,切实推进“集成审批”“全程网办”“多测合一”“容缺承诺”“图审豁免”等改革举措,五年来共出台31项改革配套文件,下放项目审批事项14个,合并4个,调整审批时序16个,实行容缺承诺17个,取消申请材料66个。银川市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项目立项至竣工验收审批时限已控制在70个、50个工作日内。已初步实现了审批权限在市本级的新立项新开工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立项至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办结,打造项目审批速度银川新标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一是一厅集成,综合服务。打造“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服务大厅”,按照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设置立项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市政服务20个综合窗口。重塑流程,闭环运行,审批形态由物理集中转为化学集成,实现“一窗申请、一站办结、一次跑完”。二是一张蓝图,科学服务。以“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为基础,统筹项目策划生成,改变原有项目前期策划不精准、手续耗时长、企业重复跑路等现象,实现“一个清单管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审批”,项目决策做到科学、精准、高效。三是全程网办,智能服务。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请、全程网上审批、审批数据纵横传输、并联审批、全面覆盖、实时共享,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四是多测合一,整合服务。将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行联合测绘改革,提升测绘行业服务效率,单个项目至少可节省20个工作日,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五是多评合一,集成服务。将环境影响评价等10项评估评审事项进行整合,采取“统一受理、统一评审、同步审核、统一审批”的改革新模式,有效解决项目评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收费多等问题。对功能规划明确的区域、产业园区的相关评估事项探索“多评合一”区域评,通过集成服务,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是容缺承诺,极简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7个审批事项、59份材料实行承诺即可“容缺办理”,容缺比例达到40.7%,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七是豁免承诺,创新服务。对单体建筑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等符合要求的试点项目实行施工图豁免,原来企业反映强烈的图审时间长、费用高等核心问题彻底解决,并为勘察、设计单位创造新机遇,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八是联合验收,简省服务。一改过去建设单位多头申报、各部门多头分验的办理方式,实现申报材料压减75%,审验环节压缩93%,验收时限减少86%,并事先组织参验单位进行预验,问题一次性反馈,真正为企业做到“省事、省时、省心、省钱”。九是项目代办,保姆服务。实行“主动上门、提前介入、专人服务、一次性告知、即来即办、快速办结”的高效优质代办服务模式, 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十审管联动,规范服务。建立和规范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依托信用中国(宁夏银川)平台、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进审管信息互动共享,实现监管全覆盖,彻底解决审管脱节、沟通不畅、边界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十一是建立“一会四服务”机制,稳项目促发展。牵头制定《银川市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实时对接,实现所有银川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申报,通过绿色通道、并联审批、领导包抓、销号机制等方式,提供靠前、上门、精准、导向服务,助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为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9659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477个,社会投资项目6182个,总投资12928.45亿元。单个项目审批时间比“十二五”期间平均缩短60%,审批速度加快,审批时限年均缩短30%。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抓营商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仍不够强,呈现“上热中温下冷、水流不到头”压力层层递减现象;部分指标牵头单位对营商环境指标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学习借鉴营商环境优势地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高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间配合联动不到位,有些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对改革存在消极或抵触情绪,对改革有畏难情绪,不催不干、甚至催了也不干。

(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一是智慧政务仍然是短板,尤其是“一网通办”数据共享还没有破解,全程“网上办、掌上办”事项依然较少,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二是“容缺承诺”审批事项较少,占全部审批事项数量的3.68%,低于全国29.44%的平均水平。三是全市的政务服务四级四同、标准化建设、“一网通办”等工作统筹推进不够。尤其是县、乡、街道、社区政务服务缺人手、缺业务培训、缺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距离“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马上办”有较大的差距。部门间联动、协调不够顺畅,“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缓慢。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一是园区和县(市)区承接事项能力不足。多数园区普遍存在下放审批事项涉及单位多,审批过程涉及法律法规多,下放的事项园区由一个或几个部门承接,专业人员少、业务不熟练,无法承接相关事项。据统计,下放园区事项的平均综合承接率为57%,承接情况不容乐观。“双随机、一公开”覆盖面不够,市场监管领域各部门间的双随机监管工作推进不平衡,监管合力尚未形成;利用“互联网+监管”的手段仍不够,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跨部门监管信息获取还不够通畅,审管互动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门间联动性还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审管互动机制,打破层级间、部门间监管数据壁垒,优化完善“互动平台”功能,切实提高监管效能。“跨省通办”还没有启动。全国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婚姻信息、学位学历证书、职称和个人资质类数据等,都集中在国家数据共享交互平台上,地方层面获取比较困难,交管、社保等少量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可办,与国家13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任务差距较大。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一是选择一次性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的企业较少,虽然已经物理整合了办照、办税、刻章、银行开户等业务,但并不具有强制性。二是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尚未实现,在专网数据打通、共享方面推进不够,企业开办环节,实名信息采集和验证不能互通共享,无论线上线下办理均需3次实名认证,造成群众办事多头跑路。三是“证照”分离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县(市)区工作推进不平衡,需要加快速度协同推进、同步实施。

(五)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国家区市立法体系更新修订与全市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体系不同步,使我市工改的改革成果无法得到固化与推广。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在线投资监管平台之间数据标准没有完全统一、信息不能深度共享。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区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银川市“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和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斗目标,以“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出便利、服出实惠”为主线,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向深入,切实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按照中央“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出便利、服出实惠”的要求,提出倾力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标杆引领”战略,持续对标一流深化改革,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8项一级指标为指导,分年度逐步逐项进入全国一流标杆。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创造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谋划和推进改革,全力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新监管方式,“管”出公平和质量。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增强服务意识,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服”出便利和实惠。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效能,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服务、创新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等一体化能力,强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转变,支撑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十四五”末,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中可“全市通办”事项达400项,“跨省通办”事项达3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100项,“零跑动”事项达1000项。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政务服务质量和发展环境双提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系统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建设环境整洁优美、功能齐全实用、办事简单便捷、服务优质高效、管理统一规范的一流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推进“1230”审批制度改革迭代升级、延伸扩面,引领机关效能、国资国企、民营经济、商事制度、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商事审批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大降低创业创新制度性成本,充分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激发企业活力,使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市场主体繁荣发展。“十四五”末,全市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通办率100%,一业一证事项清单实现率100%,证照分离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固化在3个小时以内,持续保持企业开办全国最快城市之一。

深化建设项目全流程改革,打造一流项目报批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持续做好项目审批“四减一优”,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十四五”末,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率92%,市本级的新立项新开工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立项至施工许可25个工作日办结,持续保持项目报批全国最快城市之一。

(二)主要任务

以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造精简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一枚印章管数据”,推进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智慧审批,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深化商事改革,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降低企业制度性运行成本,提供投资便利,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将银川打造成“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少、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三)重点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提高政策帮扶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更优开放环境,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决落实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促进新兴产业更大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加快改变“以批代管”局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行承诺制,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提升企业便利度。“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的全覆盖。优化“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机制。进一步严格抽查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公开抽查结果,实行信用监管,在市场监管方式“转档升级”过程中,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服”:加快布局全市政务服务“五办五化”(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一体化、便利化)新格局,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扩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无证明之城”。在全市政府服务系统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便民、高效、公开、廉洁”的理念,持续开展“四减一优”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一体化”原则,力争把各办事大厅建设成为环境整洁优美、功能齐全实用、办事简单便捷、服务优质高效、管理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政务服务大厅,统筹推进银川市民大厅、六个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九个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及其他未入驻的服务大厅整体提档升级工作,着力打造高效便利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府工作和政务事项办理流程再造,实现传统工作模式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深入推动“用户通、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一体化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服务成熟度,强化移动终端APP推广应用。到2023年,100%高频民生事项APP掌上办,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到2025年,全市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基本实现“无纸化、零跑腿、不见面”。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扩容“一件事一次办好”,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环节和成本,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大力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印章应用。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同办”“证照联办”“多证联办”,推广商事登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模式。强力推进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许可、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卫生许可等事项全城通办、市区同办,逐步开展向周边毗邻地区城市进行互认共享,让政务服务事项区内互认共享、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更多的银行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鼓励银行为新开办企业推出更多的惠民利企服务。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不断完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在线并联审批、多维统计分析、数据实时共享、全程监督管理等功能,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进一步有效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及前置条件,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项目策划生成、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高频事项流程、政府购买服务、规划用地审批、施工图豁免、审管联动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完善政策保障。深入实施已经出台的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1+13”系列政策,推动《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银川市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好”审批服务模式的若干实施意见》《银川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案》《银川市关于推进“五办五化”改革打造精简高效便民政务服务环境实施方案》《银川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落地落实落细。尽快制定推进“四减一优”“限时办结承诺”“一次告知”“综合窗口”“跨省通办”“掌上办事之城”“一业一证”等一系列支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配套文件,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疑难复杂、非正常件联审快批机制和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共用机制,助推银川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业活力最强的城市。

加强资金保障。建立财政资金支持体系,争取国家、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支持“智慧政务”建设的相关资金支持,做好财政资金安排使用计划,定期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跟踪和评估资金使用效果。

加强技术保障。以“网办、掌办、通办、联办”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扎实做好各层级专网系统向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融合,建立统一受理、审批、评价标准下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以部门、事项为基础的传统政务服务模式,向以平台、业态为支撑的新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支撑的政务服务标准制定、修改、发布管理体系,实现覆盖市、县、乡村三级行政体系的无差别通办,实现“智慧政务”的基层组合发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