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640100-132/2021-00263 发布日期:2021-12-14
发布机构: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名 称: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审批服务管理局:

为全面总结2021年工作,科学谋划2022年全市审批服务工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认真梳理总结了全年工作,并详细制定了明年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1年1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市政协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学习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聚焦陈润儿书记对银川市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具体要求,以打造“速度更快、服务更优、满意度更高”的目标,以举办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为契机,创新发展、奋力突破、攻坚克难,扎实开展“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和政务服务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改革任务。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2021年亮点工作

1.“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银川市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表现优异,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列80个参评城市第18位,位居西部12省25个参评城市第4,政务服务、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办理建筑许可等12项指标获得全国标杆称号,“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引领城市。

2.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领跑全国。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方面,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在2020年度营商环境国家评价中排名第15,被列为全国标杆指标。自治区将我市工改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应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企业开办指标在2020年度营商环境国家评价中排名第10,被列为全国标杆指标。自治区向全区推广银川提升市企业便利度、加强政银合作、优化企业注销登记服务等典型经验。“一业一证”改革领跑全国。

3.政务服务便利化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成果报告》呈报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服务标准化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国家第一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广项目。银川市五个一极简审批机制,得到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高度认可,并被国家电子政务办全国推广。《协同研究政务服务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在中国行政管理期刊发表。国家电子政务办对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银川排名第14,西北第一。“一网通办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上线银川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受理平台,实现1196项一网通办、453项掌办可办,38.24%事项能够实现不见面马上办。跨省通办已与58个城市实现215项事项协同通办,办件量达3.6万件。

4.惠企服务取得新成效。成立银川市企业服务中心,建立《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银川市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银川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制度》《银川市企业评价部门服务优劣制度》《银川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制度》5项制度,构筑精准、高效、贴心的全链条“保姆式”服务新体系。启动建设覆盖工业信息、农业农村、科学技术等17个部门200余组政策的银川市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集聚惠企政策一网汇集便捷查询、一号通行精准匹配、一线咨询多点回应、一键申报高效透明、一站兑现动态监管等功能,加快构建惠企政策在线“全面查、精准送、快捷兑”体系。

同时,市审批局今年还获评“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四重四联”标兵单位、自治区无烟党政机关等10项荣誉奖励。

(二)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体目标,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争先进位行动。印发《银川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22方面87项改革任务。评价指标便利度争先进位。开办企业推行开办企业推行一网通办、一业一证、证照分离、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简易注销、多证照联办等改革;办理建筑许可推行“区域评、代办制、施工图豁免、联合验收、容缺承诺”等改革;登记财产推行“电子证照”、水电气业务与不动产登记联动办理;政务服务推行创新打造“一网一表一章一诺一评”的“5个1”极简审批服务模式,推动集成向极简的蜕变,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纳税推行“非接触式”网上办税改革,执行合同推行“繁简分流”和“审判辅助事务外包”改革;跨境贸易推行“自报自缴”“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保证保险”等“通关一体化”改革;劳动力市场监管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政府采购推行“拓宽投诉渠道”“加强采购履约监管”改革,招标投标推行“全程电子化”改革;获得电力率先实现“零证办电”和“刷脸办电”;水气报装推行“一次就好服务”改革;获得信贷推行“循环贷、银税贷、政采贷”等精准服务改革;保护中小投资者推行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全流程司法公开等21项便民利企改革;执行合同深入推行繁简分流、审判辅助事务外包、审判管理等改革;办理破产推行“企业注销联办”改革;市场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改革。惠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出台《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银川市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银川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制度》《银川市企业评价部门服务优劣制度》《银川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制度》5项制度。同时,建设涉及17个部门200余项奖补政策的银川市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推行“全链条”奖补“一条龙”服务,架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企业新体系。建立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及时发现、预警研判、处置银川市营商环境各类问题,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包千企”工作,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

2.聚力攻坚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理念,出台《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实施方案》从企业开办、纳税、注销、监管、服务等方面实施36项改革措施,不断为市场“腾位”,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一业一证改革领跑全国。借鉴上海“一业一证”改革先进经验,将过去企业经营所需的多张证照,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精准破解准营证办理手续繁、杂、慢等问题。在宁夏政务服务网开辟“一业一证”特色专区,上线40个业态,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338张,实现减免材料总数191个、压缩总时限674天。推行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登记,市场主体可以登记一个住所和多个经营场所,已有1.7万户市场主体受益。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线上“一表填报”,后台“一网审批”,窗口“一次领取”,结果免费“一次寄递”服务模式,实现涉及企业开办的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备案、申领发票、用工和参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各类事项100%网上可办,企业开办3小时成常态。一网通办系统办理登记的企业总数已达1.3万户,网办率为93%。同时,已发出106个“企业开办大礼包”。(内含营业执照、各类印章、税务U-Key、社保U-key、业务服务指南以及政策宣传材料等企业开办必需品)。全面开启商事登记“秒批秒办”。已通过智能审批机共办理业务1.7万件,占比达36%。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扩大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业、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者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企业,积极引导选择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全市简易注销企业3314家,同比增加70%,简易注销登记渠道更加畅通。同时,政银合作、商改“一体化”等改革举措有序推进。2021年,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19.57%。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9万户,同比增长33.26%。

3.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投资增动能。出台《银川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21年工作要点》,推行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定制审批、全程网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12项重点改革举措。推行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项目审批66项事项、132项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压缩办理时限91个工作日。推行简易低风险审批”“定制审批改革。推行工业厂房、房地产开发等六类“定制审批”办理流程图,制定“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实行精细化、差别化管理,截至目前办件量达1809件。联合验收、环评、区域评提标扩面。将交付使用和联合验收融合办理,将人防验收和竣工备案事项进行并联,联合验收全程电子化逐步完善;对园区内的小微企业,项目环评直接引用规划环评结论,探索开展园区内同一类型小微企业项目打捆环评审批模式;以区域评成果应用为重点,督导各园区全力推进区域评工作。2021年,全市建设项目共787个,已完成前期报批709个,占比90.09%,与去年同期(84.28%)相比约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项目104个,已全部完成报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可研、初设批复平均用时1.5天,较去年同比提速25%,切实为企业报批项目提速增效,实现从项目报批到竣工验收全链条40个工作日。

4.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打造速度更快、服务更优、满意度更高的政务服务环境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速推进。出台《加快“市民云”集成系统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工作方案》,搭建“一网两端三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站、银川政务服务自助终端、“i银川”移动端政务APP、银川市政务事项综合窗口受理平台、银川市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平台、银川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在40个常用专网平台中,已有14个专网系统如期并入宁夏政务服务网,实现了项目报批、企业开办、住房公积金、就业登记、不动产登记、发改委公示系统、水慧通系统等10类审批事项在综合窗口受理平台办理,全市1265项政务服务事项中,已有1185项实现网上可办,占比93%。跨省通办改革见成效。市、县(区)两级共设跨省通办窗口14个,已与沿黄9省(区)建立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盟,与全国58个城市签订《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发布《银川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区内通办”事项清单》(共计215项)目前,累计办理约3.6万件跨省通办业务告知承诺制改革提标扩面。制定《告知承诺事项服务指南文本》全市(含县区)涉企经营审批、项目投资审批、证明事项等领域84个行业680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其中市本级265项,已承诺办理事项415项。综合窗口改革全覆盖。目前市民大厅525个窗口、6个县(市)区政务中心、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代办点综合窗口设置率均达100%,为群众办事少跑路提供极大便利。所有通过综合窗口平台受理的事项均可实现统一办件和“好差评”数据归集。政务服务标准化立标杆。全面推广银川市政务服务四级四同标准化应用,实施事项清单化管理,建成市本级、6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52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575个村(社区)民生服务代办点涵盖1539项事项全市通用的事项服务指南,形成四级一体标准化体系,实现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的标准化,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国家第一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广项目。一件事一次办显特色。完成出生、死亡、就医、上学、退休、开店、军人复转等12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的流程梳理。已在宁夏政务服务网上线开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办宾馆、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等22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应用功能。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基本完成。已实现123个事项不出乡镇(街道)办理,48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全面提升银川知名度影响力。会议邀请到了国家职能转变办、电子政务办、政务公开办领导及江小涓、孟庆国、顾平安、汪玉凯等政务服务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69个省市政务服务系统18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围绕“建设高质量智慧政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开展了为期2天的深入研讨和交流,形成了《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成果报告》呈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学会认为,本次大会是历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效果最好的一次盛会。

5.全面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改革纵深发展。持续抓牢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建设,提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谋划改革、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党建引领,聚改革合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能力。构建“局党组+党支部+科室”三位一体全覆盖学习体系,采取学理论、深研讨、实地观、专题讲、测试评等多种形式深化教育。目前,市审批局共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24场次,专题研讨17次,研讨发言233人次,党支部支部专题学习会120场次、讲党课85场次,组织征文、演讲、朗诵等比赛活动4场次,组织“商事改革大学堂”“业务大练兵”、公文写作培训班等12场次,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行动自觉。廉政建设,正改革风气。抓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主线,全面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细化廉政建设任务分工,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六个一”系列活动,完善《银川市政务服务系统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常态化机制化抓好纪律作风整顿。修订《市民大厅进驻单位绩效考评办法》,打造升级“银川市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平台”,智慧监管优化服务;实行“好差评”评价,设置“政务行风监察中心”“市民投诉处置中心”,实时处理群众投诉;运用日常巡查、电子监察、现场投诉、12345热线、网上政民互动平台、“找荐处”“事难办反映窗口”等7种手段,构建起市民大厅“1+3+7”全方位立体化监察体系,严格监督执纪,强化监督管理。目前,共处理各类投诉1355件,下发整改建议书、通报11期,约谈6人,问责4人(次),退回政府购买服务3人;“好差评”接受评价24万余条,好评率99.54%,差评整改率100%。宣传引导,造改革氛围。围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及时捕捉新闻素材并积极对接媒体,召开了“1+7”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发布会和第十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新闻吹风会。目前,共有中央、区级、市级宣传报道330篇,电视报道55次。编发内部期刊《银川审批改革学习与参考》十五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不断提升改革“影响力”。

二、2022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自治区、市党代会,国家、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聚焦陈润儿书记对银川市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具体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高三化”城市建设为总揽,以打造“速度更快、服务更优、满意度更高”的目标,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为推动全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总体目标: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财产登记、政务服务、获得建筑许可等12项指标持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指标,全市“放管服”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便利度位于全国一流行列。

具体目标:统筹推进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国家25项、自治区25项具体任务;做好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统筹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10%以上,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40工作日内;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审批工作,确保全市市场主体保有量增速15%以上,企业开办固化在3个小时以内;做好全市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工作,确保全市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事项达50%以上,网上办事能力位居全国32个监测城市14名以内,持续保持西部第一。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创新实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对国家、自治区“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任务分工中明确的50项年度工作任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挂图作战,压实29个责任部门和6个县(市)区责任,齐头并进、分工协作,全面落地见效。同时,定期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分析,确保改革任务落实率100%。二是提升精细化服务企业能力。落实好《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银川市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银川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制度》《银川市企业评价部门服务优劣制度》《银川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制度》5项制度,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精细化服务企业新体系。运营好银川市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平台,提升涉企奖补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高效简捷,力争可在网络运行的各类涉企奖补政策兑付效率再提升。抓好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制度落实,及时发现、预警研判、处置银川市营商环境各类问题,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全力抓好营商环境评价评测工作。围绕市场、政务、监管、创新、法治五大环境18项指标,精细化分析87项二级评价指标的短板弱项,逐项精准发力,对应政策调整,适时改进工作,确保18项指标争先进位,不断提升,确保至少有2项优势指标进入全国前10强,有10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指标,综合便利度位于全国一流行列。

(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理念,充分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推进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落实国家、自治区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组织编制银川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有效期限、收费等要素。制定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有关办法,明确清单编制、管理、实施和监督的基本规则,严肃清理清单之外违规实施的变相许可。二是全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银川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111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进“四扇门”(接取消审批、许可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证照分离”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培训、实操、落实等相关工作。三是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杜绝设置附加条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切实做到非禁即入,持续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取消不合理的经营限制,鼓励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兴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贯彻落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关于开展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市监注发〔2021〕44号)要求,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使用率,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推动审批的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推动优化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巩固企业开办压缩至3小时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企业体验感和获得感。二是进一步提升企业退出便利化。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登记便捷中小微企业市场退出的通知》(国市监注发〔2021〕45号),优化一般注销流程、畅通简易注销登记渠道、简化撤销冒名登记,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使市场主体推出更顺畅,促进市场新陈代谢。推广企业注销网上办理,结合工作实际和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一网通办”平台企业注销模块,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企业一键发起,工商、社保、税务注销同步启动。三是持续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强化“一业一证”的宣传和推广,推动更多业态的行业综合许可落地,有效压减办证时间,破解“准入不准营”顽疾,使更多企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推行商事登记智能化“秒批秒办”等举措,驰而不息推动服务精细化。四是进一步加强审管互动。强化与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审管互动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畅通涉企审管信息归集共享渠道,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利用,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四)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整合审批流程,扎实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做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告知承诺制,让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一是持续推进精简审批。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个申报材料,对现行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凡无明确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备案、审查等事项和相关材料一律取消。二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审批。对照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标准规范,编制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标准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操作指引,实现全链条规范化审批,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三是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隐性审批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审批不规范、违规增设审批环节、全流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形成专项整治报告和存在问题、整改落实、经验做法三项清单,并建立整改销号机制。四是大力推进项目审批全程电子化。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深度融合,以及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和各相关审批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避免企业重复填报、部门重复核验,有效解决项目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多头申报、二次录入等问题。

(五)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一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制定我市配套实施文件,全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章共享”“一表申报”“一诺办证”“一评问效”五个一极简审批模式,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二是持续提升网上服务能力。持续深化落实《银川市关于加快“市民云”集成系统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工作方案》,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网与部门专网系统对接,不断强化数据互联共享,业务协同联动,继续开发网上申报的办理事项电子表单,让更多事项实现无纸化申报,深入推广数据核验专用章应用,激活更多“死数据”,变为群众办事“活材料”。不断整合规避各类政务APP,优化专区和主题服务,确保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1265项(除涉密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事项外)实现“一网通办”可办事项不少于1000项(含以对接方式实现的专网系统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事项数不少于600项,“全程掌办”不少于300项。三是持续推进区内通办、跨省通办。加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服务能力,确保两批次21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通办”,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四是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改革的政策文件,推动实现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是相同标准、无差别办理,不断推动出生、死亡、退休、养老、社保、退役军人等更多事项基层办、一次办。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优化水电气暖网等民生服务,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的全程网办。五是深入推行告知承诺改革。与信用信息平台深度对接,将“承诺告知”的适用条件与个人和法人的信用信息关联,真正做到让守信者快办、失信者难办、无信者不办,让改革的成果通过信息化平台零距离惠企业群众。强化办件过程的监管,确保公布的84个行业680项告知承诺事项,全面落实落地。六是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管。上线银川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平台,市、县、乡镇(街道)全体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市级1265项、县区1539项行政许可及民生服务事项全部上线,切实推进“两个转变”(在监管内容上,要实现从“监管形象”向“监管效率”的转变;在监管方式上,要实现从“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的转变),以数字化管理手段,倒逼政务服务工作的作风再改进、效率再提升,持续树牢全国政务服务标杆地位。

(六)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工程。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发挥模范机关引领作用,以争创自治区级文明机关为抓手,全面提高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一是持续加强党建品牌创建。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政务新时代·改革急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方式,推进智慧化党建平台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宣传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提振改革信心、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思考改革、人人推动改革的浓厚氛围,推进党建引领改革。二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最大政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意见》、自治区党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实施细则》等制度,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健全各项监督机制,完善审批过程全程留痕、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监督机制,全面强化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廉政监督无漏洞、无死角、不出事,营造风清气正的审批服务环境。三是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按照张雨浦书关于干部作风“严”“细”“深”“实”“勤”“俭”“廉”七字要求,着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培养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优秀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开展“优质服务劳动竞赛”等能力素质提升活动,强化干部精准服务意识、“工匠精神”,提升专业素质,推进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政务服务效能监管中心、市民大厅投诉处置中心、政风行风监察中心作用,以严的要求引导干部“做老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把真抓实干作为一种自觉,以实干为改革探路,以实干为发展开路,以实干为群众解忧,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开新局、谱新篇。四是全面推进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创建。大力开展文明机关、学习型机关、无烟机关、文明岗、文明标兵、巾帼建功、三八红旗手等创建工作,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11项任务的优化提升,持续巩固扫黑除恶工作,持续强化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活动,全面加强系统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爱未成年人等工作,力争创建成功全区文明单位。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