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640100-132/2021-00206 | 发布日期: | 2021-09-16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
名 称: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58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的答复 |
尊敬的申剑钢等委员: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主办(市民政局、财政局、网信局、司法局协助办理),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在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组织人员就做好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办理过程中,多次同委员们电话沟通,听取了委员们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们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井胜同志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对标国内外领先理念、最高标准和最佳实践,按照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部署要求,着力打造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少、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品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服务企业走深走实。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网页,设置了高层声音、专家观点、媒体观察、政策查询、政策兑现、他山之石等特色专栏,发布各类信息千余篇,完善了营商环境政策库、知识库。
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涉企政策知晓度低、评审不公开、兑现难度大等问题,会同市网络信息化局,以企业视角和实际需求为基础,吸收借鉴了山东德州、江苏苏州、福建泉州、甘肃兰州等地不来即兑等经验做法,建设银川政企通平台。汇集全市工业、农业、科技、人才、税收等各类政策百余项,集成政策查询、政策兑现、政企互动等应用场景,实现惠企政策发布申报兑现全流程一网汇集、一号通行、一线咨询、一键申报。
围绕涉企收费、政务服务一张网、政企通平台建设、转供电、碰口费等方面,牵头组织市场主体、指挥部成员单位、系统承包商等分层面召开座谈会7场次,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梳理改革痛点难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落实落地。
(二)健全监督考评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聚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印发《银川市企业评价部门服务优劣制度》,围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等手段,建立企业评价部门服务常态化机制,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
聚焦营商环境投诉处理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印发《银川市营商环境投诉“直通车”制度》,充分发挥市长信箱、“12345”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等平台作用,及时掌握企业项目投资、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及有效需求、意见建议,实现投诉处理全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倒逼部门(单位)服务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积极性、主动性稳步提升。
聚焦群众企业诉求精准抓取,按照企业、群众语言风格,梳理企业关切、群众关注、改革相关关键词组1200余组,建立营商环境舆情监测库。制定《银川市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银川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流程图》,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处理工作台账。依托大数据抓取、人工智能分析、情感判定等新型信息技术,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发了覆盖微博、微信、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版、短视频等13000余信源的舆情监测系统,形成了日抓取全网各类信息2.5亿余条的数据处理能力。截至目前,累计抓取涉及银川营商环境建设领域各类相关信息65000余条次,其中,采集到负面信息6200余条次。依托12345市民热线,将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反应强烈的营商环境领域内容纳入监测范围。组织专人对今年以来52.7万件来电、来信进行全面梳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梳理27.3万件,其中,梳理出需进一步跟进来电、来信的7889件。健全了营商环境舆情快速响应和处置机制,23条予以处置的敏感信息中,电话核实督办9条,书面督办14条,处理相关责任人1人次,当事人对办件结果均表示满意或理解。
(三)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执法行为阳光化。
印发《银川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银川市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银川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大多已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率,提高了执法水平。目前,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称三项制度)已延伸推进至基层乡镇(街道)。今年以来,各县(市)区行政执法单位共公开行政执法信息12886条;市直各行政执法单位公开行政执法信息42785条。
一是严格落实事前公示。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均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本部门网站等及时公示公开了权责清单、执法依据、工作流程、行政执法主体清单、年度行政执法数据及各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名册等。二是严格落实事中公示。在具体执法中均能在本单位公开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明示办公时间、工作地址、联系电话及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行政执法证件等信息;服务窗口明示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信息及事项办理过程中进度查询、投诉举报、咨询服务等信息;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活动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情况,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事由、依据、权利义务、救济途径等内容。三是严格落实事后公示。通过政府网站及自治区双公示平台(信用中国)、宁夏执法监督平台等网站定期公示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处罚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围绕项目建设、准入准营、政务服务等重点工作,对标最高标准、最佳实践,举全市之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往深里走、往实里落。
(一)持续加快任务落实。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为企业服务、主动改善营商环境,狠抓《银川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明确的307项具体改革任务,确保营商环境便利度综合成绩保持在全国一流行列。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联动机制,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领导包抓指标、绩效考核、投诉举报、联席会商、督查督办、宣传推广等工作机制落实。
(二)持续营造优化氛围。办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和银川日报《优化营商环境银川在行动》专栏,抓好营商环境网络舆情监测,持续开展营商政策、好经验、好做法、典型案例巡回宣讲,加快营造全社会亲商、尊商、爱商、扶商、富商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持续完善清退淘汰机制。进一步完善“中介超市”,选取资质高、服务优、技术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进驻,建立行业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中介服务监管机制,统一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办理时间、收费标准,有效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推进中介服务规范改革,加强中介机构规范管理,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提升对中介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中介机构“异常名录”和“黑名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坚持清理规范、培育发展、优化服务并重,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1年9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