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 | 00001434911640100010085810C/2025-00259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08-22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5-09-01 |
名 称: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闽宁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
永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闽宁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22日
(此件有删减)
闽宁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两化一振兴”为抓手,推进闽宁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闽宁镇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消费品工业、葡萄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20.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到2026年底,闽宁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强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工农业生产总值突破24.4亿元,力争打造自治区级及以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万元。
到2027年底,闽宁镇工农业生产总值突破29.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万元,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产业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闽宁经验”,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示范借鉴,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新典范。
二、工作任务
(一)强力推进消费品工业集群发展。
1.布局发展现代纺织产业。抢抓国内产业分工细化和产业转移机遇,以优化闽宁产业园布局为重点,加快出台《关于支持闽宁镇服装鞋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银川市关于支持闽宁产业园服装鞋帽产业延链补链的政策措施》,凸显综合成本低廉、政策扶持明显、营商环境优良的优势,吸引一批福建优质服装鞋帽上下游企业落户闽宁产业园集聚发展,形成以服装鞋帽为重点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2.加快发展新食品产业。充分利用菌菇、枸杞、红树莓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一批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融合示范项目,鼓励开发生产功能性饮料等食品加工。大力推进农特产品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转变。稳步提升现有绿色食品企业规模效益,新培育或引进新食品企业3-5家。积极发展食品仓储、冷链物流、检测检疫等配套服务,延长产业链。
3.开拓发展“跨境电商”业态。借力福建在跨境电商生态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公共服务支撑、人才培养创新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通过3年集中培育,打造集电商生态集聚、东西部供应链协同,带动银川市乃至全区电商产业及跨境电商发展的“闽宁山海丝路电商示范园”。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00场次以上(含跨境电商40场次以上),引进、培育入驻电商及服务企业不少于100家,重点销售福建服装鞋帽类产品及宁夏特色产品。
4.深化闽宁产业园共建模式。加快出台《关于深化闽宁协作发展飞地经济方案》,深化拓展“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福建总部+宁夏基地”“福建市场+宁夏产品”合作。细化完善《闽宁镇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方案》,持续完善闽宁产业园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引导福建企业敢投、愿投,培育福建特色企业和龙头企业扎根闽宁、安心发展。
5.强化要素配置保障。落实银川市支持闽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协助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新质生产力示范企业等奖励政策,支持鼓励传统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培养适应数字化生产线、智慧工厂、定制化生产的产业工人以及相应的软硬件人才。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强化供需精准对接,为落户闽宁镇的企业提供全方位人才保障。
到2025年底,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到2026年底,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3.2亿元。到2027年底,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5.6亿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投促局,永宁县、闽宁镇人民政府)
(二)推动葡萄酒产业全链发展。
6.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综试区核心区建设,聚焦“葡萄+葡萄酒+文旅体”融合发展思路,加快编制《永宁县葡萄酒产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心仓、富麓酒庄1000吨葡萄酒生产存储、葡赞酒庄年产1200吨葡萄酒及露酒建设、闽宁镇葡萄酒综试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尽快建成达效,打造葡萄酒产业强镇。
7.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闽宁试验示范站、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开展葡萄课题研究、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推进优质酿酒葡萄栽培技术等示范转化,构建高、中、低端橄榄型产品体系。
8.坚持建链强链补链。积极在原辅物料、机械设备、包装印刷、橡木桶塞等关联行业开展点状招商,协同上下游企业发展,带动制瓶业、包装业、物流运输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企业运用“自主商标+地理标志”双标认证。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强化葡萄酒质量安全监管。鼓励企业加大葡萄酒衍生品、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做活做好红酒街、闽宁阁运营,加快推进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
9.打造高端葡萄酒品牌。深化“特色酒庄+全球营销”模式,强化葡萄酒顶级品牌培育,依托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大平台,推动闽宁产区葡萄酒品牌走上国际舞台。借势2025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力宣传闽宁产区,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市场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形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矩阵。
到2025年底,葡萄酒产量达2万吨以上,力争葡萄酒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26年底,葡萄酒产量达2.5万吨以上,力争综合产值突破32亿元。到2027年底,葡萄酒产量达3万吨以上,力争综合产值突破33亿元,做强国家葡萄酒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永宁县、闽宁镇人民政府)
(三)推动现代农业做优做特做精。
10.高效盘活利用闲置温棚。对低效运行的设施温棚以及闲置冷库、帮扶车间,探索“企业+村集体+基地”、村社联合、村民联合、村村联合等模式,通过打包租赁、入股等方式,加快盘活利用,让“沉睡资产”变为村民的“生财活水”。总结区域供求行情和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种植反季节跨区域的高价值果蔬,因地制宜稳步扩大菌菇规模,打响“闽宁菌菇”生产加工基地品牌。“点对点”抓好产销对接服务。鼓励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鱼菜共生”“海鱼陆养”等模式,打造“戈壁滩”上的水产示范园。
11.推动养殖业提质升级。立足群众生产特长和地理优势,重点抓好“三牛(养牛、宰牛、卖牛肉)”工程,引导激励养殖户“出户入场(园)”,提高养殖效率。深挖东南沿海居民对牛羊肉的需求特点,开发符合高端消费场景的牛羊鲜肉及制成品。建设闽宁西北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加工中心、闽宁镇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基地,打造集配套仓储、分拣、打包、物流运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销售运营中心,打响“乡韵闽宁”农产品区域品牌。
12.加大“绿色赋能”应用。不断拓展绿色电力乡村应用场景,推动闽宁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闽宁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大棚等农业生产加工领域电气化改造,提升闽宁镇智慧用能水平。将闽宁镇能源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高质量创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
到2025年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比例达到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以上。到2026年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比例达到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以上。到2027年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比例达到1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3.7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永宁县、闽宁镇人民政府)
(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3.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深耕新时代“闽宁经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红色文化,促进文旅产业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做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用活明长城遗址、虎克之路等特色资源,系统保护和展示长城文化。开发罐罐茶、古法手工香、编结、手鞠球等非遗产品,丰富旅游供给。推进澎湖湾生态旅游基地、闽宁镇游客服务中心等闲置项目招商工作和盘活运行,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增效。
14.狠抓文化产品供给。成立乡韵闽宁文化旅游服务公司,创排《我在闽宁等你来》《舞动的叭喇鞭》等具有闽宁特色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整合闽宁镇文旅资源,提供全方位优质旅游服务。大力培育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等,支持闽宁镇创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实行定点文化精准帮扶计划,加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文艺精品创作,讲好新时代“闽宁故事”。
15.深化“文旅+百业”融合。持续扩大西夏陵申遗成功影响力,深化银川市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宁夏农垦玉泉国际酒庄农旅融合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支持培育酒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在美丽宜居乡村基础上,融入民俗文化、饮食、传统手工艺等,形成“游览、采摘、娱乐、吃住、商贸、非遗”一体化发展格局。
16.实施文化旅游消费促进行动。精心推出闽宁镇—西夏陵—西夏风情园等贺兰山东麓沿线景区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指导闽宁镇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运动会”“美丽乡村健康跑”“村BA”等乡村特色品牌赛事活动,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自治区级精品赛事。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举办“爱尚银川 四季可游”等文旅惠民消费活动,带动闽宁镇文化旅游赛事一体化发展。
到2025年底,成功创建A级以上景区1家,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5亿元。到2026年底,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A级以上景区2家,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4亿元。到2027年底,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4.5亿元。(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永宁县人民政府、闽宁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本方案由闽宁镇工作专班牵头统筹推进实施,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和永宁县、闽宁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梳理完善产业、科技、金融、乡村振兴、财政等领域政策清单,确保政策直通村镇、直达企业;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闽宁镇产业发展中的重点事项,协同推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政策、任务、责任落实到位。闽宁镇工作专班要不定期开展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按期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