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640100-134/2018-75669 发布日期:2018-08-21
发布机构: 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部门: 银川市政府研究室
名 称:关于对银川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91号提案《关于引导移民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的答复

关于对银川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91号提案《关于引导移民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的答复

贺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移民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市扶贫办主办,市扶贫办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论证,并指定由扶贫开发处马亚玲同志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8月21日约见了委员,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姜继琴主任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银川市移民地区实际,综合考虑移民庭院面积狭小、庭院养殖存在安全隐患等实际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展扶贫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移民解决就业;通过村头建厂,解决移民地区妇女、残疾人及中老年人等就近就业并参与经营。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作用。兴庆区依托周景世荣、西月花卉、澳中、荣德佰瑞红树莓种植基地、月牙湖万亩奶牛养殖园区、肉兔产业等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基地,进一步推广“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奶牛肉兔养殖、红树莓、鲜切花等产业,带动当地移民就业1500人,年人均增收5000-8000元;金凤区启动建设良田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设施温棚园区项目3000亩,已建成兴源园区100亩,落实光明村、金星村、泾龙村“口粮棚”面积1000亩,建成园子村经果林项目500亩。上半年,总计完成流转土地25772亩,落实露地瓜菜种植3210亩,设施温棚种植面积达10202亩,带动移民就业800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西夏区建设同阳新村食用菌培育园,稳定投产后,每年村集体将享受100万元资产收益性分红。同时,联系协调同阳新村剩余劳动力到港菜种植基地、五丰农业园、枸杞研究所、南梁农场等地务工,带动移民实现就业3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贺兰县构建“公司+园区+贫困户”产业扶贫平台,采取“六联动(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户)、五保障(政策、技术、服务、资金、效益)”的运营机制,引进宁夏田园怡景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广荣村建设扶贫产业园,产业园主要建设食用菊和食用玫瑰花种植、加工,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农业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由广荣村成立农业公司,将移民土地入股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广荣村1266户移民户产业实现全覆盖,让农民“带资入股、享受固定分红”,每年每人享受500元(比流转土地费增加213元)固定分红。同时,鼓励支持农户进入园区自己种植,公司提供原料、技术、管理及销售全程服务。园区亦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带动劳动力1000余人,年增收15000元以上。永宁县以园艺村和木兰村为主,新建犇旺、中光光伏、木兰村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养殖园区,全面推进“光伏+养殖”项目。木兰村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完成土地平整和水电工程,9月底园区投产。园艺村依托犇旺扩建8栋标准化牛棚,新增养殖肉牛2000头,推广“扶母还犊”产业模式36户。依托壹泰牧业完成了建档立卡户第二轮肉牛托管和原隆村肉牛、黑毛驴托管全覆盖,共托管肉牛5560头、黑毛驴940头,年分红预计达到700余万元。灵武市将工厂建在村头,120名妇女在中银狼皮子梁分厂长期稳定上班。5个奶牛场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移民奶牛托管770户916头,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设大棚69栋,续建168栋设施温室,金仓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枣树地2000余亩套种黄花菜,夏能生态农业产业园搭建超大跨度大棚550亩,迅驰牧业等养殖企业及大户流转养殖圈1686栋,养殖肉牛犊2000头。

二是鼓励村头建厂,积极打造庭院经济升级版。2017年以来,我办积极引导服装纺织、电子、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移民地区建设车间。截止目前,我市在移民地区累计建设扶贫车间14家,累计解决5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其中,兴庆区、贺兰县等县区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对一培训,移民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订单销量节节攀升。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四村,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取宁夏南部山区妇女代代相传、从小便能熟练掌握的刺绣、布艺、麻编作为扶贫发展方向,在村部闲置的房屋打造出80平米的工作车间和20平米的库房,成立月牙湖手工工坊。为有效增加移民收入,驻村书记联系了宁夏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入驻手工坊,帮助60余名建档立卡户和残疾人、老年人解决了就业难、收入难的问题,同时让留守妇女在照顾家庭之余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截止目前,在手工坊固定上班的建档立卡户有37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19人次,签订订单达20余万元。又如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扶贫车间,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妇女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建立手工产品生产、加工技能培训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以订单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辅导,把手工制品设计、制作的基本技巧传授给有就业增收需求的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车间依托企业采取“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营销模式,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手工皮具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车间吸纳30多名妇女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

下一步,我办将按照“一村一策” “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引领,打造移民地区农业产业园区集群的同时积极推进村头建厂,进一步提升移民地区产业发展层次,推动产业扶贫纵深发展,进而实现移民增收致富。

最后,感谢贺佩委员对银川市扶贫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让我市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联系人:马亚玲

联系人电话:6889271

银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8年8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