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14/2016-01832 发布日期:2016-08-01
发布机构: 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部门: 市住建局
名 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5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3-50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市委会委员、刘治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供暖热计量收费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国家住建部、银川市政府要求,北方采暖地区逐步实施按照热计量收费。我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安装热计量装置,对既有居住建筑自2009年开始,逐步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为实现按热计量收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银川市供热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供热单位244家,涉及房地产、物业、教育、金融等14个行业,经营性质从国营、私营到行政事业单位等多种方式共存,供热总面积6582万㎡,主要以区域燃煤为主,辅以热电联产及天然气供热方式。其中,燃煤热电联产占25%,燃煤锅炉房占50%,燃气供热比例约占25% 

  2015年,我市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面积269万平米,已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新建建筑近2000万平米,全市已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建筑近685万平方米。 

  二、热计量收费推行情况 

  2015年,我市已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新建建筑新增近269万平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建筑近240万平方米。2015年按照老旧建筑、既有节能改造建筑以及新建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体型系数的不同,我局在宁夏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的供热区域中,选取了具备热计量收费条件的孔雀湖花园小区和燕鸽湖基地作为试点推行热计量收费工作,涉及供热面积共计203.7万平方米。 

  三、推行热计量收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供热企业有抵触情绪。我市大多数供热企业按照面积收费,基本能维持正常的运营。按热计量收费,亏损严重,运营困难,因此企业不愿执行。 

  (二)居民不认可。按建筑面积收费,居民均按统一标准缴纳。实施热计量收费,因不同住宅的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同、体型系数不同、同一住宅的不同住户所处位置和楼层不同、单位面积的耗热量不同等因素,造成缴费不公平性,因此居民不认可。 

  (三)中小供热企业无力承担。中小供热企业通过现行供热方式经营已很困难,我市现有供热企业的运行设备是按照传统供热模式设计和布置的,实施供热计量收费,要求供热企业对热源、管网和监控设备实施联动,按热计量技术规程,对锅炉房、换热站、泵站安装自动控制装置,做好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建立供热监控系统,同时对供热区域内的所有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保障热计量顺利实施必须有较大的成本投入,使得供热企业对热计量改造抵触情绪大。造成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对热源供热管网平衡等进行改造,致使企业无力承担,最终将面临退出供热市场的局面。 

  (四)大面积实施时机尚未成熟。我市现有供热单位244家,但具备供热资质的单位仅80家,且大部分属高污染、高能耗的小型燃煤锅炉供热,涉及锅炉房200余座。因同一热源所供的区域内,新旧建筑参差不齐,若采用统一要求进行热计量收费,对新建建筑热用户可以起到节能节费,但对旧建筑热用户而言,供热成本不减反增,因此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热量表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在我市销售的热量表品牌近50家。根据热量表的使用情况,大部分热表因管径小,与现在供热管网管径不匹配;我市供热基础设备落后,供热水质较差,频繁出现热表堵塞问题;热表电池使用期较短等问题,使得供热企业在对热表进行清理与维护方面,花费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导致供热成本上升,引发企业不满。 

  (六)计量装置产权主体不明确。我局2013年下发文件,明确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装置的选型和采购。但具体实施中推行困难,热计量装置仍由开发商选购。近三年,银川市供热市场安装的热计量表95%以上都是国产品牌,且已安装的热计量品牌种类较多,技术标准不统一。外地厂商对我市供热企业现状、水质要求不了解,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完成热计量安装问题上存在认识不足,造成热计量产品采购价格偏低、质量差的现象,导致市场上热计量产品成本过低,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建立统一的远传数据传输系统及收费平台,无法实现按照热计量收费。 

  (七)热用户节能意识不足。供热计量两部制热价的收费模式,使得部分住户行为节能意识薄弱。一是无节能意识,开窗散热,使部分热量流失,增加热损耗。二是新建小区空置率约60%-70%,这些住户只缴纳30%的基础热费,造成供热企业成本增加。三是随着新建建筑保温性能的增强,逐渐出现“蹭暖一族”,造成热用户间缴费的不公平性。 

  (八)分户计量收费价格和收费方法的问题 

  1、我市目前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制定的供热计量试行价格,基础热价为30%,计量价格为70%,其中计量热价为0.115/KWh。在制定热价时,我市没有进行试点和热计量的相关数据,主要是根据周边地区的经验和我市供热能耗现状进行初步测算,缺乏计量数据的支持和验证,同时热源和供热管网的损耗分摊计算数据缺失。由于供热属于公益性微利行业,目前我市大多数供热企业按照面积收费仅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营,供热企业普遍不认同热计量收费。 

  2、对于分户计量收费价格的确定,一般认为较为合理的定价原则是采用“两部制”。即热费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固定供热费,按面积计算,大概占总费用的30-50%;第二部分是各用户实际耗热量所形成的费用,按实际用热量的多少计算。第二部分费用由于不同住宅的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同、体型系数不同、同一住宅的不同住户所处位置、楼层不同,单位面积的耗热量不同,容易造成缴费不公平性。 

  3、对于我市2010年制定的热计量收费办法规定,“热用户可一次性按建筑面积交本年度采暖费,采暖期结束时按实际用热量进行结算,也可在11月底前交清基本热费,剩余热费可按热量表的读数按月收取计量热费”,此办法符合《银川市城市供热条例》的规定,但供热企业普遍认为此收费办法无法实施,一方面热用户因《条例》规定而养成的习惯不可能先一次性缴费,另一方面供热企业不可能花费巨大的人力按月读取热表计量数据。在热计量系统不能实现远传和改变现有收费模式的前提下,计量收费难以推进。 

  (九)热计量系统硬件的问题。我市自2009年起实施供热计量,供热企业和开发商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要求,选择了户用热量表法、流温法、通断时间面积法等不同的热计量方式,致使我市现有热计量硬件设施差异较大,一般均安装了热计量表,而远传系统和数据平台绝大部分都未设立,热计量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解决问题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重新制定热价。我局已安排宁夏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家供热单位,将2015-2016年采暖期内的供热运行数据进行上报,并邀请我市供热专家对热计量收费成本进行测算,重新制定热价。计划在2016-2017年采暖期对条件成熟的小区逐步推行热计量收费工作。 

  (二)严格新建项目的预售和交付工作。严把审核关,依据《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供热单位是供热计量收费的责任主体,要求各供热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对新建项目热表安装事前、事中、事后加强监管,确保热表品质,为日后新建项目按热计量收费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做好锅炉拆小并大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银川市高污燃料控制办法》、《银川市城市供热条例》、《银川市2016年蓝天工程工作安排》等有关规定,逐步拆除燃煤小锅炉,整合供热资源;2016年计划拆除40台燃煤小锅炉,加强供热系统外管网节能改造,促进供热行业科技进步;逐步淘汰高耗能、重污染、单台容量在7MW以下的燃煤锅炉,为推行热计量收费工作奠定基础。 

  (四)搭建银川市供热监控平台。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和无线通讯技术,开发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等技术设备,实现市级供热监管系统软、硬件整体建设,并实现对全市大型供热企业基础信息、供热状态、供热质量等数据的采集、存贮和传送。今年,供热监控平台招投标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正在开展设计工作。平台的建立对我市推行热计量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二级供热监控平台。明确要求各大中型供热企业建立自身二级供热监控平台,实现对各自供热区域供热状态、供热质量、热计量数据等基础供热数据的采集,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制定相对应的供热运行曲线,做到供热精细化、现代化。一方面企业可以从中节能节费,节约供热成本,提高供热质量;另一方面也为热计量收费奠定了数据收集平台基础,逐步实施热计量收费工作。 

  (六)规范供热计量产品市场管理。一是在新建项目办理前期预售、交付使用手续时,要求供热企业必须参与到计量产品的招标选购当中,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计量装置,为供热企业热计量收费系统的监测、维护、售后服务等提供保障。二是制定统一的计量产品标准,确保质量,解决供热市场产品繁杂、技术不统一等问题。 

  (七)进一步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正面宣传报道,提高居民节能意识,调动企业推行供热计量改革的积极性。 

  针对热计量收费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对国内热计量收费排名较前的城市也进行了学习考察。目前,全国均存在热计量收费难的问题,住建部每年就热计量收费问题召开研讨会,旨在交流及研讨热计量收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局认为,按热计量收费是趋势所在,但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撑,同时再积极争取国家奖励资金,逐步推行试点,进一步推动我市热计量收费及改造工作进程。 

    

  联系人及电话:崔明  6899975 

                                                                     201681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