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 索 引 号: | 640100-114/2018-76632 | 发布日期: | 2018-07-31 |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住建局 | 
| 名 称: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7号“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境持续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提案”的答复 | ||
尊敬的民建银川市委会:
您提出的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7号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境持续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提案由银川市林业局及我局联合办理。在接到提案后,我局组织人员制定办理方案,由局城乡建设处负责办理落实。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市政府刘战武副秘书长和刘鹏局长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2017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指出,以“绿色、高端、和谐、宜居”为统领,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推动银川向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其中的绿色包含着绿化、环保、生态、节能、低碳、蓝天、碧水、净土等内容,直接体现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绿色发展是中央确立的新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夏“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自治区把生态立区作为“三大战略”之一。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更加重视生态建设,超越传统发展途径的局限,走出一条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努力把银川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2017年11月,银川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水利部验收组认为银川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布局合理、工作扎实,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为西北缺水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017年12月5日,银川市制定创新驱动、生态立市、脱贫富民三大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三大战略”落地落实。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深入推进银川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优美,按照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年底印发了《生态立市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银党发〔2017〕31号),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和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始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深入推进“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区位优势,走出一条“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明确利用3年时间,实施绿色生态圈、绿色高端经济圈、“三大工程”绿色宜居生活圈、环境污染整治、城市生态文明创建、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等几大方面工作,通过建立空间生态保障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重要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好“绿化、水系、空气”三篇文章;通过山体修复、水体治理、废弃土地修复利用和完善绿地系统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城市生态功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时代风貌等城市修补手段,大幅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品位;通过整体提升银川“都市圈”核心区水生态环境,重点整治黄河银川段、典农河、唐徕渠等8条河渠沿线生态环境;依托现有河湖水系清淤、改造、连通、整治工程,规划实施银川市“六横六纵”水网体系建设,通过水系连通、水质改善、景观提升和沟道美化,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水网,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重点实施银川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
二、工作进展
(一)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生态立市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银党发〔2017〕31号)各部门分工,市水务局将分期实施银川市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工程规划依托银川市西北部现有平一、二支沟、四二干沟、陈家圈沟和西大沟等沟道,扩整、连通形成南北贯通的西夏区中部水系;利用沿线低洼、滩涂地等扩建人工湖;完善、健全宁夏教育基地水系补水、退水通道。配套各类建筑物、修建防洪道路、岸线绿化以及配套水质监测、信息化工程。重点以西北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教育基地、金阳花园人工湿地、犀牛湖和宁夏炼油厂等关键节点,以线串点重点打造;以点辐射,带动区域环境和经济的提升,形成水生态环境提升带;畅通排洪、排涝通道,实现河湖水系连通,实现水资源共享、增加湖泊的滞蓄调控能力,以达到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共赢发展。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开工,计划建设宁夏职业教育基地水系和金阳花园人工湿地,完成文昌北街东侧连通水系、金波北街两侧连通水系、丽子园北街西侧连通水系、金阳花园人工湿地和犀牛湖、鹭岛湖的清淤整治工程。新增水域面积2660亩。同时,通过695亩青银高速南侧湖泊清淤、滨河大桥黄河湿地公园水系开挖、北部水系连通、四三支沟扩整等5个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全面完成河湖水系清淤任务,共计连通整治湿地6700亩。
(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为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30号)和自治区住建厅、生态环境厅《关于转发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宁建发〔2015〕92号)等要求,市政府于2016年印发了《发银川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银政办发〔2016〕30号)、《2017年银川市水环境及入黄排水沟整治项目(黑臭水体)工作实施方案》(银政办〔2017〕66号)等文件,成立了银川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进行全面推进和落实。银川市对照国家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按照“一沟一策”的治理方法,采用“控源截污纳管、内源治理、清淤疏浚、垃圾清理、岸带修复、生态净化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措施,2017年完成了银川市建成区内第二排水沟、银东干沟、城市四排、银新干沟、满城街东侧沟、西大沟、陈家圈沟、平伏桥四清沟、西湖挡浸沟9条城市黑臭水体沟体治理工程,治理总长度30.5公里,市区新增水域面积1.4万亩,全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三)“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华电灵武电厂“东热西送”向银川市集中供热项目主要是以华电灵武电厂现有机组为热源,采用长距离、大温差热泵技术向银川市城区及周边区域集中供热,计划2018年10月底进入银川市域供暖,供热面积约4000万㎡,可实现供热管网覆盖区域燃煤锅炉全部替代,缓解冬季供暖期间环境污染问题。
(四)城市慢行系统项目。为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善道路断面设置,提高慢行系统设施建设水平,倡导绿色出行,我局于今年实施了几项道路改造项目,主要针对部分道路没有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问题,通过改造,实现机非分离。主要包括:宁安大街(宝湖路-六盘山路)段,依据道路现状条件,在道路两侧新增人行道,在绿化带内增设沥青自行车道,实现机非分离;贺兰山路(兴州路-文昌路)原为单幅路形式,主车道宽约20米,无自行车道。此次改造对该路段4.8公里主车道两侧各拓宽5米,并增设自行车道,实施机非分离,确保交通安全;亲水大街(宝湖路-六盘山路)段依据现状条件,在道路两侧新增人行道,在绿化带内增设沥青自行车道;亲水大街(六盘山路-南环高速连接线)段将现状主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述项目均已于今年6月完工,极大地完善了道路设置水平,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我局依托现有城市道路,充分利用沿线地形、绿化、园林等设施设置依附于城市道路的人行绿道及自行车专用道。在具备条件的道路,继续采用三块板路面结构;有改造条件的路段,逐步实施三块板改造;不具备拓宽改造的路段,利用现有人行道、绿地,实施自行车道改造,在保障行人及自行车基本路权的同时,提高绿色出行条件。
随着城市生态基础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出行方式也在向绿色转变。自从去年市政府投入共享单车一年多以来,截至目前摩拜单车用户注册总量约150万人,一年总骑行距离5748万公里;ofo单车总用户注册量超103万,用户累计骑行距离超4796万公里。共享单车全城普及,绿色出行逐渐成为常态。
三、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建设卓有成效
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立市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碧的城市环境,让水更清、林更绿、天更蓝。全市现有湿地面积5.31万公顷,其中湖泊湿地0.97万公顷、河流湿地2.17万公顷、沼泽湿地0.43万公顷、库塘人工湿地1.74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506公顷,绿地面积650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213公顷,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分别达到了40.89%、40.91%和16.3平方米,在西北地区省会首府城市中名列首位。
生态立市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区位优势,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通过绿色生态圈、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等措施,将银川打造成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成为让市民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工作中履职担当,再立新功。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借鉴并采纳社会民众建议,大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城市建设事业更好更快的为群众服务。
联系人及电话:林琳 6899862
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8年7月31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