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61L/2022-00242 发布日期:2022-08-29
发布机构: 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住建局
名 称:银川市住建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号建议“关于建立小街巷改造机制的建议”的答复

银川市住建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号建议“关于建立小街巷改造机制的建议”的答复

袁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小街巷改造机制的建议收悉。该建议由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门承办(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办理)。市住建局在接到代表的建议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511日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马经中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613日约见了提建议的代表,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冯德旺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背街小巷改造的整体情况

城市背街小巷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记忆,是形成城市形态的主要构架,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所在,也是市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背街小巷的面貌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也体现着城市文明程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加大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工作。2018年前,历时11年集中改造了兴九巷、川丰巷、大庙北巷等210多条街巷,有效改善了街巷环境;2018年以后,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实施了湖滨街、治平路、永安巷、新华路等9条慢行绿道改造。

二、背街小巷改造的经验做法

在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过程中,住建、市政及辖区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并实施了一批慢行绿道、特色商业街区、休闲生态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出行环境和城市品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总结出一些典型经验做法。

市住建局深挖道路资源、优化断面,打造慢行绿道系统。对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标准较低的一块板道路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道路功能,实现了机非分离、各行其道,提高了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性、舒适性,提升了绿色出行环境,同时释放主车道资源。

兴庆区政府采用“微介入”的理念进行有机更新改造。升级改造敬德街夜市,打造夜市经济名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特色街巷改造,完成富宁街自强巷、凤凰北街唐徕巷等5条特色街巷改造;引导商业改造升级、疏解老城区功能,打造新华商圈特色商业街区;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抓手,打造友爱商圈城市商业街区。

金凤区政府打造“最美回家路”及进行特色街区改造。通过完善街巷基础设施及道路亮化改造提升,完成尹家渠街(北京路-庆丰街)改造,正在对雪绒巷、祥安巷进行改造;提升道路沿线景观,统一商户门牌,重新焕发商业活力,实施新昌路特色街区改造;整合特色街区多元业态,打造集美食、商业、夜市经济新地标,实施新百CCpark潮派街项目;通过统一规划、招商,聚集特色餐饮产业,打造中餐美食、夜间经济满城金街地标。

西夏区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共同打造特色街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原则,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商业改造的共赢模式,以城市更新的手法进行策划设计,对同心街、淳风巷、丰安巷、健美巷外立面更新改造、基础设施提升、便民设施完善等,其中健美巷融入红酒文化,提升经济业态、便民服务,激发片区商业活力。

市政管理局以“点亮回家路”完善背街小巷照明设施。按照住建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把背街小巷“明亮”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中,对弘德巷、爱民巷、育才巷等19处背街小巷安装了照明设施,市民对此感触非常深,晚上出去散步走到哪都亮堂堂的,晚上出门市民安心了很多,一定程度提升了城市的安全系数。

三、背街小巷改造的短板与不足

一直以来,我市大部分背街小巷普遍建设年代久远、建设规划起点低、建设标准不高,存在外观陈旧、样式雷同、环境脏乱、交通不便等问题,不能满足当今城市更新多元化和人性化要求,群众改造呼声高。虽然,我市加大背街小巷改造的推进力度,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新方法、总结出一些新经验,但是相较于国内先进城市,我市仍存在如下短板和不足:

(一)规划标准引领不强。背街小巷改造尤其是特色街区改造,固然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但是也需要业态分布、建筑风格、街区景观等方面整体规划,以构建整洁规范、丰富多彩街区风貌。同时,背街小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街巷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两侧建筑立面清理改造、架空管线入地改造、景观绿化提升等各方面改造内容,均需相关标准指引。

(二)文化记忆传承不够。相比较而言,我市特色街区改造更多地关注于一般性、大众化的街区建设,在现代商业、娱乐休闲、风味美食等特色街区发展方面倾注了精力,而在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建设方面重视得还不够,文化内涵不突出,挖掘不够充分,在街区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挖掘与凝练方面也亟待加强。

(三)公众参与氛围不浓。背街小巷“健康”状况如何,路面修整、立面美化、功能提升、文化植入等如何改、怎么改,广大市民最具有发言权。虽然职能部门在改造中开展了公示、走访、征求意见,市住建局也利用市民公开日邀请市民参与方案讨论,但是宣传发动机制仍有不足,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仍不足。

(四)社会资本注入不足。打造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生态街区主要因素是缺乏社会资本参与,尤以老城区明显。辖区政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周边具备改造条件的街巷进行改造,但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市财政为主,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力量不足。亟需资金力量雄厚,技术力量过硬的国有企业参与推进。

(五)长效管理机制不实。背街小巷改造偏重于工程性措施,但是也不能忽视管理性措施的作用,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手段,完善压实市政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部门、街道社区责任,健全服务运营维护机制,强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整治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揪心事、烦心事,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住建局、市政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综合执法局、辖区政府将按照《住建部关于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以背街小巷改造“小切口”推动城市市容市貌“大变化”,实现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提高城市吸引力、综合承载力。

(一)明确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标准。加强规划引领,建立改造标准,让背街小巷改造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一是市政道路规范,优化道路断面,因地制宜完善慢行系统、无障碍系统,破损路面整修硬化、铣刨罩面。二是附属设施规范,完善路灯照明、交通安全、排水管网等附属设施,排查修复路灯照明设施,提升装灯率、亮灯率,排查修复破损、缺失、沉降的井盖及堵塞的管网,完善道路交通信号灯、标示标线等交安设施;因地制宜设置共享单车泊位、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按照消防规范,拓宽消防通道,清除影响消防车通行的路障。三是海绵城市规范,综合利用“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推广人行道透水铺装,充分利用绿化隔离带、路侧宽幅林带对雨水留存、渗滞;充分挖掘公共空间资源,利用小转角、小地块、小退界,拆围复绿、拆围建绿。四是空间美化规范,架空线路尽可能入地,重点整治有安全隐患、不规范、掉落的管线;对道路两侧建筑立面进行清理、粉刷,修补破损墙面,外立面应整洁美观,整齐划一。五是文化传承规范,充分继承和发扬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商业氛围等特点,让背街小巷改造留住乡愁,弘扬本地文化特色。

(二)建立背街小巷改造长效机制。背街小巷是市民每天进出必经,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较大的小街巷。以工程性为手段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应建章立制、强化保障,系统改造。一是工作谋划机制,精细全面调查,找准问题短板,建立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方案设计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文化传承,加强历史文化遗存、景观风貌保护,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名木,因地制宜制定“一街一策”改造方案。三是组织实施机制,水电气暖通讯等专营管线同步设计实施,实施期间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提倡绿色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四是监督管理机制,背街小巷改造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变更签证较多,为控制项目投资,强化资金绩效,应引入跟踪审计全程审计。四是市场运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效推进”的原则,建立以辖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机制,由试点辖区先行先试,重点推动片区项目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探索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推动形成整体打包、项目统筹、综合平衡的城市更新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落实背街小巷日常监督管理。我市于2021年印发了《银川市市容市貌秩序管理规范(试行)》,对城市户外广告设施、门头牌匾、共享单车管理、占道经营管理、门前“三包”、停车场管理等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规范。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市容秩序,提升城市环境,是综合执法局、市政管局等部门应加大对城区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全区域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空档,多种形式开展整治工作,强化巡查和执法联动,维持严管态势,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攻克一批城市治理的难点顽症,实现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优美。

联系人及电话:马经中,6899869


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829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