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126401120100675759/2023-00005 发布日期:2023-01-30
发布机构: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责任部门: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名 称: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银川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思想提高、产业提质、项目提速、招商提效、平台提优、管理提标、创新提档、改革提级、党建提振、作风提升十大工程,全力推进高新区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健前行。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产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坚持把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作为增强发展动能的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逐步实现产业能级跃升。一是主导产业优势再造。聚焦再生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固废高值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引进山东尚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青圣环境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中再40万吨废钢、晨宏20万吨再生铅等项目全面投产。着力推进羊绒风险防范化解,注资1亿元成立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基金,带动现代纺织产业整体恢复发展,充分发挥与银川综保区相邻区位优势,促成银川综保区通关服务中心分别与国斌亚琦、新澳羊绒3家企业签订《通关服务协议》,打通了银川高新区对外合作通道1-11月实现进出口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56.28%。提质升级绿色食品加工业引进富扬食品1.3吨乳粉及乳制品生产加工项目,蒙牛集团4500吨高端液态奶、中粮集团18万吨反刍饲料、艺虹环保包装智能工厂等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集优质奶源生产、液态奶加工、物流运输、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引进昆工恒达科技新型铅炭储能电池项目,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高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引进大宗商品跨境交易(宁夏)商务服务集团,成为宁夏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宗商品交易和深化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累计引进培育阿里巴巴、外贸牛等跨境电商企业45家,行业百强企业2家,储备全球速卖通、脸书等20家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平台,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2.18亿元。累计落户华为、天翼云、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贝壳网、中电光谷等知名数字经济企业170家,完成线上交易额近150亿元。三是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累计引入百度、零氪科技等互联网+医疗企业81家,充分发挥宁夏水治理先行先试的实践优势和清华大学综合学科的研究优势,推进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建设,形成了城乡供水、水利放管服、数字灌区等多项创新典型。

(二)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动力愈发强劲。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项目工作机制,抓好新建项目、技改项目及储备项目谋划、建设,全力保障项目投产达效。2022年共计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77.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66亿元。一是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年新建项目14个,其中,再生资源产业区块A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艺虹环保包装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恒业铅酸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二是技改项目提质增效。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95.96%。亿能固体仓储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舜昌亚麻30000锭亚麻湿纺、4500万米纺织面料印染生产线技改建设项目已部分投产。三是招商项目增质扩容。立足高新区“3+X”产业发展实际,走出去”“请进来”200余次,举办了现代纺织产业推介会、阅海湾商务区楼宇项目资本对接会、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电商峰会以及各类招商引资解读会、金融企业沙龙、招商路演等活动50余场功引进富杨乳粉及乳制品生产加工、艺虹环保包装智能工厂建设、中建材数据中心、杞里香枸杞健康产业园、CBD智慧金融中心等30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9.71亿元。

(三)聚焦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行为期5年的封闭运行管理等内容。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成立银川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行管理机构与园区运营企业分立。三是深放管服改革。制定《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工业用地准地出让实施方案(试行)》《银川高新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优化提升方案》,设立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积极承接县区审批赋权事项,深化与灵武市审批局融合发展,根据工作业务量招聘专业人员4办理企业投资备案48个、完成项目环评批复18个、用地规划许可证7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个、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0个、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8个,保障了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情园内办

(四)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挖掘人才和科技潜能,以创新进步助推经济发展。一是创新主体培育势头强劲。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企业9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5家复审),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当年新增授权专利453件,各类专利累计达到106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件,新增培育自治区知识产权培优试点企业2家、累计达4家。积极引导新澳羊绒等行业领军企业与区内外院校、上下游企业联合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指导亿美生物等企业申报自治区、银川市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基地等项目近60,组建成立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5,促成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研究院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开展科技合作。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兴灵粮油等企业揭榜自治区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攻关项目2晨宏科技等21家企业创新平台获批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实现全覆盖。三是创新人才动力持续提高。促成恒业有色与中国矿业大学、金双禾粮油夏能生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引入高层次人才15人;组织申报各类人才项目30推荐认定区市各类人才24科技创新领军团队2支,新增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载体7个。欧美同学会银川海归小镇已入驻归国高层次人才5。积极推进科研助理岗开发工作及国聘行动,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43个,完成预期目标的121.5%是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以赛强基以赛促升组织322家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暨第七届宁夏创新创业大赛,4家企业项目入围决赛,3家企业获得三等奖,获奖企业现场得到融资支持1500万元

(五)聚焦纾困解难,经济存量活力焕发。紧盯企业痛点”“堵点”“难点,及时做好服务和指导,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以更加优质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卸下重负、轻装上阵。政策惠企增加发展动力。扎实开展稳企惠企助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全额落实企业技术改造等各类专项资金奖励5.5亿元,全面兑付企业留抵退税等税费资金3亿元,全力解决企业金融资金6.5亿元落实各类资金达15亿元,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服务助企减少发展阻力。深入企业问需纾困,梳理出涉企问题近百条,实施生态纺织园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协调新南天然气公司为生态纺织园日保供2万方天然气,帮助企业解决水电气等方面问题。稳岗援企激发发展活力。开展线上+线下招工,为7家企业制作招工短视频,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3次,累计为园区输送各类人员及人才达2000余人,线下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余个。积极为企业技能工人、专业技术人才协调申请公共租赁房及人才公寓近100

(六)聚焦发展安全,发展环境更加稳定。始终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疫情防控工作,牢牢守住发展底线。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开展了再生资源产业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散乱污治理成效,园区经营面貌显著提升。加大园区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对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宁夏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涉水企业及宁夏瑞银铅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宁夏晨宏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涉重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要求各重点企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做好污染治理设施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污染治理台账,确保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扎牢安全生产底线。制定《银川高新区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银川高新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实施方案》,签订2022年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118份,组织召开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3次,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4次,发放安全生产法、企业厂区应急安全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540余份,组织辖区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等30余人赴苏银产业园和蒙牛乳业(宁夏)有限公司观摩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新澳羊绒、亿能固废、兴唐米业等30余家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参加银川市安全生产培训2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危废处置和金属冶炼、工贸领域等5个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下发整改意见书20余份,共排查问题隐患283条,整改237条,整改率83.74%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实行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包抓企业任务清单,深入企业100余次,严格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佩戴口罩、体温检测、扫码登记、环境消杀等措施,组织园区企业职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436万余人次,委派10余名党员干部赴艾依明珠、宁北夏都集中隔离酒店支援疫情防控,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脆弱。现代纺织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大多以贴牌生产为主,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产业体系不够完整,再生资源利用集中于原材料初加工,可再生利用物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绿色食品产业暂未形成全产业链条,蒙牛及其配套项目尚处于建设阶段,产业集群效益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还需要较长时间引进、培育、壮大。

二是创新能力疲弱。高新区现有国家级科技型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且存量企业挖掘空间狭小,增量企业数量不多,导致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掘培育难度逐渐增大。规上企业中有发明专利企业占比不足一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需持续发力。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水、电、路、气等核心要素提标改造亟待解决,天然气受供给端影响供应不足;临港产业园、马家滩C区供水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马家滩C区路网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企业原料输入及成品输出。

四是项目储备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重争取建设、轻谋划储备的思想,导致谋划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尤其是缺乏带动性强、潜力大的优质项目,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依靠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银川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产业支撑,力促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一)抓产业、强园区,跑出发展加速度加快步伐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为“3+X”产业体系发展赋能。一是增强循环经济产业动能。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重点培育中再资源、云耀、瑞银有色、亿能固废、晨宏等10家规上企业产值过亿。积极探索园区+工业地产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规划建设再生资源集散基地二期项目。二是积蓄现代纺织产业势能。全力推进羊绒产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化解,完成荣昌绒业破产重整、嘉源绒业破产清算工作。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等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积极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构建现代纺织产业集聚区。三是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效能。紧盯宁夏奶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两都五基地布局,立足黄金奶源带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园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及配套产业项目投产达效。积极与航空食品公司、宁夏特色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接,打造成全区乃至西北重要的特色航空食品加工基地。四是深挖未来产业潜能。抢抓锂电池产业发展新机遇,着力促成风帆与恒业合作,逐步打造锂电池产业链条。围绕宁东基地高性能芳纶、氨纶高端功能化材料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功能纺织新材料等高端功能化复合纤维材料。发展互联网+制造等模式,搭建中再云汇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做实”“两篇文章。

(二)抓项目、增后劲,注入发展动力源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实干导向,把项目作为带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一是以非常之心抓细项目谋划。抢抓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围绕新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绘制银川高新区产业招商地图,摸清本地区产业优势和产业缺失情况,根据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定制潜在招商目标图系,力争2023年储备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二是以非常之力抓好项目招引。围绕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进行驻点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对接第三方服务平台,利用山东、江苏、浙江等大省商(协)会资源平台,聘用产业招商顾问,初步形成招商专班+联合招商+社会力量三位一体招引模式。2023年计划举办招商招才推介会、特色产业新品发布会或亮点活动4场次以上,邀请重点企业来灵考察50批次以上,走出去外出招商活动25批次以上,引进10个以上基本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左右,签约项目15个以上,实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35亿元以上三是以非常之举抓实项目建设。采取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一份任务清单、一张进度表、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模式,统筹各方资源、人才和力量,主动加强与各类投资主体沟通对接,对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和能评、环评、安评、立项等前期环节全链条跟进、全方面负责,着力化解项目推进瓶颈问题,保障重点项目用能、用电、用水等要素。

(三)抓改革、谋突破,开辟发展新蓝图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引进等方面再下功夫,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一是以创新的思维助科研。以银川市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为契机,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助推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工程、科技小巨人成长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力争至2023年,各类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4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5家,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二是以改革的意识强引领。抓园区改革机遇,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自主招聘更多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园区人才水平;同时,实行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益5年封闭运行管理,进一步盘活园区资金,夯实发展实力。三是以发展的导向引人才。围绕“3+X”产业发展体系,竭力做好引育留用人才四篇文章,组建银川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推行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力争到2023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培育各类专业技术及高技能人才70名左右,吸引创新创业大学生300名,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银川市优秀人才合作基地等人才载体8个以上。

(四)抓环境、优服务,夯实发展硬支撑始终把为企服务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促发展。一是送政策惠企。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助企纾困优惠政策以及人才、要素、服务等惠企项目清单,有效落实国务院自治区、银川市助企纾困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留抵退税、六税两费等组合式退税降费政策及稳岗补贴、养老补贴等政策,让企业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二是解难题暖企。常态化落实企业包保责任制,按照管委会班子成员一对一直接办理、主动认领的模式,采取召开周调度会、月分析会、季销号会的方式随时销号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要素、融资难等实际问题,每周研究解决企业存在难题,切实将企业遇到的问题红灯转换为畅通绿灯三是提质效稳企。全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行实施一站简办、专业代办、在线通办服务模式,为园区新建项目选派专人全程负责做好规划选址、施工许可等审批权限工作,开通优秀企业家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和审批程序。同时,实行一张网络管服务,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程缩减工作时限不少于40%,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