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乡村振兴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640100-151/2019-00264 发布日期:2019-12-13
发布机构: 银川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名 称:银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银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悉心指导监督下、在各县(市)区扶贫系统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视察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政治规矩挺在前、单位建设走在前、贫困群众福祉摆在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2019年度工作总结

(一)坚持目标导向,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今年85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任务,共退出8808人;拟高质量脱贫出列贫困村19个,已完成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市级复审工作,近期将召开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议。争取中央、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4.4亿元,市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00万元,各级帮扶单位投入资金2117万元,全部用于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为4884名农村深度贫困人口发放专项救助金1192.74万元。闽宁镇今年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组织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市扶贫办先后被评为全区扶贫系统先进单位、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助残先进集体。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整改实效。一是紧盯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把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与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自治区督查检查反馈问题结合起来,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组织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现场会,观摩学习灵武市整改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目前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的6个方面13个问题,除扶贫资金结余滞留问题需要长期坚持整改,其他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2018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7个方面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6个,取得阶段性成效且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3个;自治区党委督查室反馈闽宁镇建设发展存在的6个方面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正在积极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3个。二是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印发《关于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行安排部署。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摸排建档立卡疑似辍学学生13人,已全部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消除。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实现100%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住院患者1739人次,自付占比8.37%,住院费用个人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已累计救治4832人,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严格落实补助标准,精准核实改造对象,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今年全市共摸排建档立卡户居住危房192户,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饮水安全方面,加快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对月牙湖乡、良田镇、马家滩镇、闽宁镇、兴泾镇部分庄点饮水问题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基本完工,自来水入户率达92%以上。

(三)拓宽工作思路,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创新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研究出台《银川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市政府投入283万元,由各县(市)区招聘197名网格员,通过岗前培训、政策学习、实地操作,每个网格员对自己负责的建档立卡户进行详实的摸底调查,分类精准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及时到位、信息采集准确全面、数据掌握精准高效。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政策、工作、责任落实力度不断增强。二是扎实开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兜底保障工作。为切实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兜底人口的基本生活,补齐脱贫攻坚最大短板,确保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通过实地调研和赴固原市隆德县考察学习,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的通知》,因地制宜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区按照方案要求,已全面完成了摸底核实工作,正在试点建设县级托养服务中心,确保兜底保障托养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人员按照意愿实现“应托尽托”。三是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在灵武市泾兴村“积分超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现场推进会,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组织市县两级扶贫部门、部分重点移民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赴固原市泾源县考察学习“积分制”经验,制定印发了《银川市移民村“积分超市”管理工作方案》,创新贫困村“脱贫攻坚积分制”管理服务模式。目前,已在21个贫困村建成运行“脱贫攻坚积分超市”,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改善了村级管理软弱、村庄环境脏乱、村民等靠思想严重等常年制约村庄发展的顽疾,充分调动了移民群众参与村级管理“主人翁”意识,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创新开展2019年上半年县际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交叉考核。为全面考核各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借鉴省际交叉考核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带队,各选派8-10名业务骨干成立6个考核组,利用一周时间开展交叉考核,同时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3个督导组,分别由市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调市扶贫办干部为成员,督导各县(市)区做好考核工作,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第一时间将考核结果书面反馈各县(市)区,提出整改要求、严明整改时限,真正达到了“考学结合、以考促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的目的。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稳定脱贫一是强化产业扶贫。以扶贫产业项目为抓手,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打造致富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减贫带贫成效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个,累计建成设施温棚1698栋,1036栋已投产见效,带动建档立卡户6200余人,覆盖率达70.4%,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形成设施农业、菌草、花卉、红树莓、肉牛、特禽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探索实行“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灵武市形成“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推行产业发展“户进企退”,充分带动贫困户自主参与,目前灵武市累计建成设施温棚665栋,其中由建档立卡户参与种植的433栋,占比达到65.1%。二是强化就业培训。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移民增收的“铁杆庄稼”,推行移民就业“扶贫车间”,已建成扶贫车间24个,共解决2000余名移民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近2300元;将建档立卡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共安置29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各类公益性岗位就业;通过发展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目前已转移就业17491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劳务技能、致富带动人、驾驶员培训等各类培训近2.1万人次。三是强化金融扶贫。组织召开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继续实行扶贫小额信贷月统计月通报制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已为41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24155万元,户均贷款5.88万元,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56.9%,贷款覆盖率达52%。同时,推进金融扶贫由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防风险转变,强化贷后监督管理,防止“户贷企用”和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四是强化移民管理服务出台《银川市关于解决政策性移民发展问题的实施意见》,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向促进移民后续发展和解决户籍迁转、社保接续、“多代多人”住房困难等问题上来,确保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前,“十二五”劳务移民户籍核转2876户10966人,户籍核转率为58.8%,“十三五”劳务移民户籍核转1433户6657人,户籍核转率为77.6%;市辖三区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1.67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待遇0.32万人。

二、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一是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确保金融扶贫、政策兜底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完成剩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退出3个贫困村高质量脱贫出列任务

是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党政同责,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脱贫责任,把各级的决策部署理解到位、政策措施执行到位,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行业部门任务,特别是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

是认真做好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把剩余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工作作为全面解决建档立卡最薄弱、最边缘人口的重要举措,在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全市政策保障兜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将政策兜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与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兜底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是抓好已脱贫人口和已出列村的巩固提升。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或新发生贫困人口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针对已出列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全力组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同时,保持现行扶贫政策不变,将一些扶持政策向“边缘户”延伸,将建档立卡户享受的特惠性政策转变为面向所有移民群众的普惠性政策,更好的体现公平性、公益性。

是全力推进闽宁镇富民强村。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善设施聚人兴商,切实强化发展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着力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统筹推进闽宁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扶贫协作项目对接落地,全力将闽宁镇建设成为东西协作、移民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点。

是拓展产业发展增收空间。一是拓展产业链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大力扶持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连片开发、专业管理,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吸纳和带动贫困人口。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开展专家、农技人员驻村技术服务,引入更多的年轻农技人员充实乡村组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触网和进超市,拓展销售空间。五是对已建成的扶贫车间给予优惠政策。目前大多数扶贫车间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成本高,建议出台政策,给予用电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是切实解决劳务移民管理和后续发展难题。一是落实政策规定。对已完成户籍迁转的劳务移民,按照自治区政策要求,对已缴清建房自筹款的办理房产证;对迁出迁入县已完成对接尚未迁转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群众工作,尽快迁转。劳务移民户籍迁转后,迁入地对符合条件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范围,同步享受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二是因户因人施策。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创业;支持企业在移民集中区建设扶贫车间,帮助在家妇女、老人、残疾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抓好移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推行现代文明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劳务移民积极参与环境维护、社区管理等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是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健全完善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对各县(市)区扶贫项目申报的监督指导,抓好源头监管;加大第三方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落实违规使用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加快结余滞留扶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按照自治区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支付。

是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讲、致富带头人讲、道德模范讲,强化思想、政策和感恩教育,营造不养懒汉、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 “两个带头人”工程,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推广泾源县激发内生动力积分制管理先进经验,调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是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采取县际交叉考核的方式,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倒逼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聚焦中央巡视、考核、督查、审计等反馈问题,对已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对长远问题和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以督查整改推工作、促攻坚、提质量,为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