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乡村振兴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1640100MB1648597Q/2022-00005 发布日期:2022-02-22
发布机构: 银川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乡村振兴局
名 称:关于印发《银川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银川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科室、中心:

《银川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已经2022年2月9日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银川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


                                 

                                      中共银川市乡村振兴局党组

                                               2022年2月11日




附件:


银川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和区市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统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认真抓好目标、政策、力量、工作“四个衔接”,按照守住“一条底线”、抓实“两个关键”、深化“三项机制”、聚力“四个强化”(“1234”)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以“四查四补”常态化机制为抓手,确保“三类人群”返贫风险即时消除,“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力争2022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6%以上;落实好富民扩面增收“稳心”实事,创建6个市级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水平、乡村振兴开新局。

三、重点任务

(一)守住“一条底线”

牢牢守住不发生整乡整镇的规模性返贫底线,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常态化、精细化“四查四补”,紧盯重点区域和“三类人群”,精准化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1.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市、县、乡一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抓好乡村振兴系统主责主业,协调、指导、督促县乡和行业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帮扶责任。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退。保持市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减,探索与其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办法。健全局领导包抓县区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建立包抓工作台账,及时调研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2.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制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落实好各项监测要求和帮扶政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强化信息比对,加大日常排查,确保及早发现、应纳尽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确保风险应消尽消;推动多部门联动风险预警和动态帮扶,实现各层级防止返贫监测数据共享;充实保障基层工作力量,做好调查核实、识别纳入、信息采集、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定期回访等监测帮扶工作;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成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作为奖补资金安排、重点项目倾斜的重要参考。

3.持续推进“四查四补”工作。指导各县(市)区落实常态化、精细化“四查四补”,建立行业部门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对新增“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动态清零,实现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全覆盖,有效补齐产业就业、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影响巩固脱贫成果的短板弱项。坚持排查问题整改与巩固拓展成果相结合,举一反三、加大力度,分类施策、统筹推进。

4.着力提升社会帮扶成效。督促市直有关部门履行行业部门职责,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等有关要求做好行业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协同市委组织部指导各县(市)区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要求,加强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提高驻村帮扶工作能力。继续落实好“网格化”管理,指导县区加强网格员管理监督和考核,真正发挥网格员专职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用。加强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结对帮扶责任人管理,指导督促落实帮扶措施。联合市工商联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5.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联合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调研督导,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进工作。有力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方案和细则,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抓实“两个关键”

深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抓实抓好产业振兴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确保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力争实现2022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6%以上。

6.抓实抓好产业振兴。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资金管理办法为保障,以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一乡一业”,立足特色、挖掘优势,延长链条、提质扩能。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投入到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园区,提升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移民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做好项目谋划。科学合理分配2022年市本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指导各县(市)区科学精准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重点支持项目52个项目(产业发展项目26个、基础设施项目18个、商贸物流及其他服务项目8个),确保一季度应开尽开,年底前全部投产达效。围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做强特色种植。重点打造兴庆区掌政镇、金凤区良田镇、西夏区兴泾镇、灵武市郝家桥镇、永宁县闽宁镇、贺兰县洪广镇等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特色花卉、精品果蔬、食用菌菇等产业。做优规模养殖。重点打造以灵武市白土岗、兴庆区月牙湖为主体的奶产业发展核心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及产业链条,鼓励月牙湖乡引进企业发展奶液加工。做实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金凤区和丰村、西夏区平吉堡社区、永宁县木兰村、贺兰县隆源村等移民村(社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移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就业、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途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力争年底前移民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15%以上。

7.抓实抓好就业帮扶。“六抓六促”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就业服务专班和劳务工作站为纽带,坚持抓服务、强技能、稳就业、促增收,确保移民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优化服务保障。协同市人社局落实好稳岗就业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就业服务专班常态化开展服务指导,紧盯52个移民重点村(社区),精准实施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岗前培训和就业实习见习等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配合市就业局深入实施“百万移民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分层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和素质,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及创业就业培训2000人次。建立“培训机构+劳务中介+企业主体+劳动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新服务”等多种机制,推动技能培训与务工就业无缝衔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劳务帮扶协作,与输入地开展精准人岗对接,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确保2022年移民劳动力就业稳中有增。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每个重点村(社区)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招聘会不少于1次。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岗位,加强托底安置,对易地搬迁群众和脱贫人口中的弱、半劳动力、零就业家庭给予优先安置,满足就业困难人群就业需求,帮扶车间全年累计带动就业人数不低于设计容量的60%。着力培育劳务品牌,力争形成“一县一品”的品牌效应,提高劳务输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深化“三项机制”

8.健全领导包抓机制。紧盯52个移民重点村,及时调整完善“领导干部+责任部门”包抓机制,积极协调市级领导深入各村调研指导,帮助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明确目标、解决困难。加强对县级领导包抓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包抓工作不断档、不留白。

9.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聚焦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目标要求、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继续推行“一村一班子、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清单、一户一底册、一事一办法”工作机制,落实规划、产业、任务、示范、联系、考核“六到村”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村为单位建立项目库和任务、问题、责任三张清单,督导各县(市)区按照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完成清单既定任务。制定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示范村(社区)创建方案,算好时间账、排好路线图、设定进度表,完成6个村试点创建,根据验收结果兑现奖补资金。

10.深化闽宁协作“1+5+N”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精神,深入开展市、县、乡、村多层次结对帮扶,探索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协同的有效途径,更好促进闽宁产业转移承接,提升协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配合筹备闽宁协作第26次联席会议,争取闽宁协作资金不少于7000万元,协同各县(市)区积极对接、提前谋划,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按照《“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确定的打造示范样板的要求,督促永宁县全面启动闽宁镇东西部协作、移民致富提升、乡村振兴“三个示范”创建和6村1社区闽宁示范村巩固提升。积极协调推进玉海村产业示范村建设。

(四)聚力“四个强化”

11.强化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参与力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角色,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协同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督导县区加快编制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力争实现聚集提升类和有开发建设需求的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积极对接发改、住建、水务、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提升。积极参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配合开展“四拆四平四清四治”行动,选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级示范样板村10个以上。配合抓好厕所革命,按照“愿改尽改”原则,扎实推进户厕改造,力争年底前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配合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回头看”,全面完成问题厕所整改。协同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合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配合开展全面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力争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标准。做好农村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配合开展百万农民数字应用提升行动,推进乡村“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一批数字乡村服务站。协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配合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进一步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经验做法,创新积分载体平台,清单化管理村级事务、优化乡村网格员选聘管理,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加强移民地区舆情和重要信访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妥善处置各类不稳定因素。统筹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安全生产、消防等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12.强化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力度。着力加强对各县(市)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指导,确保各级各类资金精准高效使用、持续发挥效益。加强项目管理。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和规划可研等工作力度,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健全完善2022-2024三年滚动项目库,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统筹谋划一批增后劲、管长远的产业项目。督促各县(市)区加快项目实施及资金报账进度,确保所有入库项目尽快开工。严格资金监管。联合市财政局等部门深入县(市)区开展衔接资金使用管理督导调研,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进工作。重点对国有农林牧场巩固提升任务实施项目、各县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是否达标、产业项目是否持续联农带农,衔接资金是否优先覆盖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进行监督检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对衔接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排查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到位,确保衔接资金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使用。建立项目进展和资金支付月监测、月通报机制,对支付进度缓慢、排名靠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做好资产管理。加快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长效运行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项目资产的使用、管理、维护工作机制,管好、用好扶贫资产,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促进我市脱贫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群收入持续增加。推进小额信贷。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信贷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做好风险防控预案,化解新增逾期风险,协调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逾期贷款清收工作,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贷款覆盖率稳步提升。配合金融部门,共同探索开展整村授信,为农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13.强化自主迁徙农村居民管理力度。督导县区科学编制自主迁徙农村居民聚居地村庄规划,2022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编制、审批。支持县区继续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提高自主迁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大自主迁徙农村居民“三类人群”摸排监测帮扶力度,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对住房安全有隐患的农户,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守住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底线。试点打造西夏区富宁村等自主迁徙移民示范点,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14.强化作风能力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认真践行“五个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全面营造实干争先、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深化乡村振兴系统“三学三强”(学理论强党性、学政策强素质、学法纪强作风)活动成果,大力开展大学习、大轮训、大调研,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切实锻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良好作风确保有效衔接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