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市政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640100-147/2021-00060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市政管理局 成文日期:2021-02-04
责任部门:银川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1-02-04
名 称:银川市爱卫会关于印发《银川市2021年 “爱国卫生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爱卫会关于印发《银川市2021年 “爱国卫生日”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各窗口单位:

现将《银川市2021年“爱国卫生日”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银川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1年2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2021年“爱国卫生日”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和工作安排,国家卫生城市每3年复审一次,2021年,我市将迎来新一轮评审(第四次复审)迎检。为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根据《自治区“爱国卫生日”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文明卫生素质和城市的文明卫生程度,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

1.市区部分以老旧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沿线、集贸市场、沟渠、湖泊等环境整治为重点,做好定期卫生大扫除活动,进一步优化市容市貌,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

2.农村部分以整治生活垃圾、清理庭院、沟渠、路面、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卫生厕所等为重点,采取城乡联动、集中整治、重点突破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扎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宣传,提升市民对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参与率、知晓率,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增强市民卫生意识,改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人民群众整体健康水平,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危害,营造清洁生活环境,巩固全市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

4.全面总结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常态长效管理制度,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我市顺利通过本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二、活动时间

每月最后一个周五14:00-17:30

三、活动形式

市爱卫办制定主题组织开展,由各辖区爱卫办联系所辖区级、市级及辖区级爱卫会单位参加,各窗口单位根据安排自行在辖区内开展。

四、活动内容

(一)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一是每周五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对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卫生间、公共区域等场所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积存杂物、废弃物,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加强场所内自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每月末活动日由三区爱卫会统一组织开展对老旧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沿线、集贸市场、沟渠、湖泊等重点区域卫生大扫除,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三是组织动员经营户开展卫生大扫除,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清理垃圾,完善防鼠、防蝇、防尘设施,确保经营场所卫生达标。四是组织开展农贸市场所有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大扫除,确保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动员商户清理摊位卫生,清除积存垃圾。五是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行动,发挥各街道(社区)、乡镇(村)的动员作用,组织动员居民群众对家庭内外环境开展大扫除,自己动手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翻盆倒罐清理阳台花园闲置积水,疏通排水管道,消除卫生死角,树立健康理念、摒弃生活陋习,创造整洁优美的居家环境。

(二)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大对占道及店外经营、流动摊贩、人行道车辆乱停乱放等市容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确保市容规范、有序。二是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特别是背街小巷、居民院落、楼道、绿化带等环境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一些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以提升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坚持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开展重点区域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三是加大环境清扫保洁范围和频次,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清运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四是督促指导完善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保洁制度,按照“群专结合”原则,一方面落实专业保洁队伍职责,定时、定点清扫保洁、清运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居民群众,自觉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以治理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为重点,维护生活环境、传播卫生知识,共享健康生活。

(三)开展重点场所环境清洁行动。一是加强小餐饮店、小作坊、小熟食店、流动摊贩、早夜市餐饮点等食品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垃圾,确保卫生整洁,完善防鼠、防蝇、防蚊设施。二是积极开展辖区公园、广场、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的环境整治。三是加强对机场、铁路、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场站和所有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卫生整治、通风换气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规范日常消毒消杀工作。四是加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居民区和建筑工地等薄弱区域的卫生管理,做到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横流、无杂物堆放。

(四)开展农(集)贸市场卫生整治行动。一是强化日常清扫保洁制度,及时密闭清运垃圾,保持垃圾暂存地周边清洁;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地面无垃圾杂物和积水、下水道通畅干净。二是对操作台面、下水道、垃圾桶、卫生洁具、工作服等高频接触部位和市场内公厕、水池、垃圾收集点、运输车辆等定时进行清扫保洁和消毒。三是做到市场内卫生管理制度、蔬菜农药监测结果及时公示上墙,健康教育专栏及时更新内容;市场内商品划行规市,功能分区清晰,摊位摆放整齐;公厕和垃圾收集容器设置规范管理到位。四是市场管理方要发动商户开展搬家式大扫除,做好个人防护,清理摊位内外卫生,清除房前屋后积存垃圾,完善防鼠等“三防”设施。

(五)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普及科学防治和安全用药知识,提高群众除害防病意识。按要求开展病媒生物监测,科学指导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二是以居民院落、建筑工地、餐饮服务单位、农村畜禽养殖等区域为重点,开展病媒生物滋生地治理,坚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清理积存垃圾、人畜粪便、生活污水、闲置积水和卫生死角。切实做到卫生状况良好,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横流,有效切断病媒生物滋生繁衍的环境。三是按照《银川市病媒生物防制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集中开展冬春季灭鼠、越冬蚊消杀和夏秋季灭蚊、蝇、蟑螂,把“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六)科学规范开展预防性消毒。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规范开展重点区域和公共区域消毒工作,坚决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在实际消毒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对过往车辆车身和轮胎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避免过度消毒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

(七)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网格宣传栏、业主微信群、广播等形式,面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以改善环境共享健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等为重点专题,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宣传,普及防控知识与技能,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少集聚、到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等良好习惯,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体温测量等防疫要求工作,全面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八)组织开展多样化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知晓率,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志愿者及广大干部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整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垃圾分类等工作。三是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教育学生引导家长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四是依托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乡镇(村)的组织协调和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县(市)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各窗口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服从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参与“爱国卫生日”活动,做好宣传工作,保证活动效果。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各窗口单位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各级爱卫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与督察力度,确保活动科学规范开展。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责任,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各社区(村)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三)及时总结经验。各县(市)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各窗口单位及时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加强学习交流,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制度化。市爱卫办将对辖区活动开展情况及城乡环境综合管理长效考核中各单位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督察并予以通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