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1640100MB19409856/2021-00041 发布日期:2021-12-20
发布机构: 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
名 称: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 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 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全面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全市“双千兆”协同发展工作,以数字基建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石。移动互联网纵深覆盖。编制5G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统筹解决基站建设选址、公共设施共享开放不足等存在问题,全市新建1360处5G基站,累计建设4175处5G基站,超额完成目标任务(4015处),每万人5G基站数达到14.6个(高于工信部千兆城市评价指标每万人拥有5G基站12个的标准),5G用户数达136.3万人,普及率达47.6%,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工业、医疗、电力、煤炭等领域实现5G创新应用。宽带网络提质增速。加强城市千兆光纤宽带建设,推进老旧小区通信线路整治,实施乡村宽带网络提质升速工程,全市“全光网”城市建成,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100M以上,城市70%以上小区宽带接入能力达千兆,2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IPTV、电子商务“新四通”,城乡“数字鸿沟”差距显著缩小。新型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依托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与中卫市错位互补发展,布局建设城市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智慧银川、中国移动(西夏)、宁夏广电等新型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宽带资本投资运营滨河大数据中心项目,覆盖互联网数据服务、智慧城市运营、社会行业应用等各领域。

(二)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对标自治区九大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工业、农业、服务业主管部门、企业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现状,编制印发《数字银川建设“十四五”规划》,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为发展主线,进一步明确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和重点,基本形成经开区、中关村双创园、阅海湾商务区、苏银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集聚区。数字产业化方面,联合工信局制定《银川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引进、壮大南京储芯、蓝宝石晶体智能加工、百度智能网联汽车等项目,实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梯队培育计划,规上企业增加到20家,122家企业被列入全区梯队名录,占全区90%以上,1-10月实现营业收入28.22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工业领域,构建银川工业大脑、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三级一体化架构,“银川工业大脑”入选人民出版社《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投入运行工业互联网平台48个,培育智能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23个,上云企业达到300家,33家工业企业和项目被认定为自治区级试点示范,全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2.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6%,企业主要业务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领域,打造银川市数字化现代都市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溯源。实施农业物联网提升工程,70家规模奶牛场、28家规模禽场和58个千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实现智能化装备应用,渔业物联网应用覆盖率达40%以上,西夏区入选全国数字乡村试点。服务业领域,获批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培育电商企业146家、“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135家。支持兴庆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在深圳设立跨境电商中转仓,实现银川综试区首票跨境电商B2B(9710)模式顺利异地报培育壮大“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复合型消费一体化链条,加强对消费升级、优化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2021年获批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试点城市

(三)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级。持续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提供智治支撑。以“城市大脑”为中枢,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统筹整合12345、雪亮工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现有及在建的平台系统,建成城市发展全貌、产业经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文明城市、“i银川APP”服务、12345市民热线等主题场景,完成与市级68个单位、93个系统、54个网站数据汇聚,实现市本级部门“应接尽接”,沉淀数据近5.4亿条,实现社会运行“一网统管”,截至目前,共处置城市运行供热、供暖、挪车等各类案件165.26万件,按期处置率达97%以上,有力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双中心”融合为抓手,指导推进各县(市)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二级分中心和综治中心建设,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灵武市、永宁县“双中心”均已正式挂牌完成初步融合,兴庆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高水平建设并投入使用,可实现AI人工智能分析等功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金凤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城市管理特色基地);延伸推进街道(乡镇)、村(社区)三、四级分中心与综治中心融合建设,已建成乡镇(街道)三级分中心38个,村(社区)四级分中心361个,乡镇、村居覆盖率分别达到71.7%、67.6%,初步形成了“城市大脑”智慧研判、迅速感知体系延伸到城市管理末梢的格局,使问题优先化解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县(市)区。以“智慧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市域治理基本单元和最前沿阵地作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升级智慧社区建设,制定出台《银川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及宁夏首个智慧小区建设评价标准《银川市智慧小区评价指标及奖励办法(试行)》,打造了枫林湾、凤凰华府等新建小区和天成小区、新海家园等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小区样板,建成星级智慧小区875个;银川获批为全区唯一开展智慧物业线上线下生活服务试点城市。成功举办2021网上丝绸之路大会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2021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峰会。

(四)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把建设数字政府作为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性工作,加快提升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着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不断夯实数字政府基础底座。推进全市140家单位600套云主机向自治区政务云平台的迁移和部署工作,实现统一上云;全面推广部署自治区统一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用户数和使用率位居五市第一;不断完善银川市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实现与国家、自治区平台三级贯通,发布国家及区、市目录19317条,接入人口信息、企业信息等5.1亿条,全面支撑政务审批、基层治理等工作;建成覆盖全市的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基础平台、全市统一视频汇聚“一张网”,有效解决了全市基础平台难统一、地图数据重复采买、数据难共享等问题。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制定《银川市政务信息化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组建银川市评审专家委员库、设计咨询库,落实征求对口厅局意见等举措,严把审核关,有效改变了政务信息化项目厂家主导设计、前期论证不足、概算造价虚高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化项目谋划质量。统筹实施智慧公积金、智慧文旅、智慧应急等政务信息化项目12个,总投资1.12亿元;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银川市绿色一体化交通建设项目、一体化联合作战平台等项目建设;储备智慧住建、数据铁笼、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等项目。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以打造线下“一网通办”和线上“全程网办”的审批服务格局为目标,实施综窗平台、“i银川”APP和“政企通”服务平台等项目,综窗平台已实现与人社厅就业、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等14个自治区专网、系统的互联互通,上线功能共1701项,实现市本级249项申请材料免提交,县区级405项材料免提交;新版“i银川”APP上线政务、医疗、出行、社区等150余项城市服务,近400项政务服务事项以及40项“一业一证”事项“掌上办”,注册用户达82万。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省会)城市排名14,位居西北第一。

二、存在问题

一是5G基站建设进入攻坚期,选址难、进场难、场租高、电价高的“两难两高”问题仍较为突出,居民对5G基站信号辐射、噪音污染仍有顾虑,部分居民小区5G楼面站站址获取困难,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市可占用绿地资源不足,5G数据机房申请占用绿地困难。

二是各领域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偏低。工业企业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距离全流程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共享等数字化、智能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范围、规模和水平还有待全面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等平台经济体量小,对各产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三是市、县两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和综治中心融合工作推进不均衡。目前市、县两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和综治中心均已挂牌成立,其中由网信局牵头的市级和各县(市)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基本建设完成,场地、人员已到位,进展较为顺利;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建设银川市综合治理平台进度较慢,仅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同时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始终未到市、县两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开展工作。

四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数底数不清,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核算工作尚未全面启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正在研究相关核算方法,我局联合市统计局正在研究探索符合银川市实际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方法,由于该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且人员不足,进展较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网络信息化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为发展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一高三化”进程作出新的网信贡献。

(一)加快“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夯实“数字银川”发展基础。一是开展千兆光纤宽带网络扩容提质行动。进一步优化宽带网络结构,建设高性能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加快10G PON网络设备升级改造,提升宽带网络服务能力,扩大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居民小区、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景覆盖需求,力争2022年底城区80%的小区实现千兆接入能力。二是开展城乡5G网络规模覆盖行动。充分发挥政企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县(市)区政府5G网络建设主体责任,强化5G网络建设用地、用房保障,进一步优化5G网络建设审批流程,大力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和开放利用,积极开展5G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五进”活动,着力打造高质量5G精品网络,力争2022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达到4500处以上,实现5G网络在县级以上城区深度覆盖、在乡镇地区连片覆盖。三是推动5G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创新应用。以推动宁夏汇川5G全连接智能制衣工厂示范平台、隆基乐叶5G网络环境建设等5G应用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交通、文化、商贸、能源、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双千兆”网络创新应用,助推产业智能升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5G+、互联网+产业生态。

(二)建设整体高效数字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统筹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制定银川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参考要点(2022),按照需求导向、集约建设、上下衔接等原则,指导各部门围绕区、市重点工作谋划建设信息化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信息化项目技术审核及绩效评估,推动区、市、县区三级应用系统打通和业务数据共享,不断增强数据沉淀和开放应用的能力。二是持续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共享开放平台、视频汇聚“一张网”、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政务云银川节点资源池等市级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云、网、数据、视频、图”等基础资源。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确权登记、评估及流通机制,健全公共数据定向开放、授权开放管理制度,打造数据沙箱服务门户,依托数据沙箱、隐私安全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大数据向社会开放力度。三是推进“一网通办”专网系统打通。积极对接自治区数字政府办,按照《关于扎实做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宁夏)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银川市“一网通办”专网系统打通需求纳入自治区打通计划,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与宁夏政务服务综合平台融合,实现自治区本级打通的专网、系统与我市互联互通。四是进一步丰富“城市大脑”功能,持续深化主题场景,完善指挥调度体系。督促指导各县(市)区高标准建设二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积极协调市委政法委加快推进综治中心与指挥中心融合建设,实现场地、人员等全方面融合。

(三)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架构,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推动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加快研究制定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台经济、大数据产业等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全市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二是强化企业培育,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梯队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和试点示范,2022年培育企业不少于100家(龙头企业不少于2家)、试点示范项目不少于30个。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完成100家企业智能诊断,实施前引导智能改造专项10个,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4个;推进智慧农业,推广资源监测、生长感知、质量安全管控监测、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力争在全市334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企业生产数据采集工作,打造数字牧场、数字渔场10个;支持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四是强化统计监测,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加强对数字经济各领域的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定期深入数字经济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搭建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一是以打造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移动端“总门户”为目标,以企业、市民需求为核心,持续加快“i银川”APP升级及改造,打造“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在就学就业、就医社保、出生养老、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税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水电气暖等重点领域,分批次推出更多惠民利企“掌上办”事项,2022年底前实现不动产登记、道路运输证配发、车辆标识牌核发等500余项政务审批事项“掌上办”,上线福利补贴、救助金给付、生活保障金给付等10项以上便民服务,力争2022年底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二是持续提升“城市大脑”功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聚焦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生态治理等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主题场景,完善指挥调度体系,加大数据沉淀力度,全面提升数字驾驶舱态势感知和应急指挥能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脑管全城”的城市运行模式,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提供智治支撑。三是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持续完善智慧小区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打造示范智慧小区不少于10个。建立智慧小区专题数据库,加速小区基础数据的整合、应用,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已建成智慧小区的深度运营,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能力,提供人脸识别门禁(带测温功能)、车辆号牌智能识别、智能照明、视频监控等智能化、便捷化服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