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银川市市长杨玉经主持召开银川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梳理全市民生工程、审议《银川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银川市2018年“疏堵提畅”工程实施方案》《银川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议题。
在梳理全市民生工程时,会议指出,推动各项民生工程又好又快实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加快实施,确保把各项民生工程建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
会议强调,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全面综合评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银川连续三次获得这样的荣誉称号,金字招牌来之不易。各级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找准文明城市创建和当前重点工作的契合点,形成全市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良好局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对照目标任务,认真查找问题,逐条研究解决,狠抓关键环节,把握时间节点,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周密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要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实效,采取日常督查和专项测评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督查,以点促面、举一反三,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创建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进。
会议指出,实施“疏堵提畅”工程,是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按照实施方案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任务。要突出重点,全力攻坚,按照“限、疏、改、建、管、提”的总体目标,实施“公交优先“策略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抓好交通路网、交通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梳理交通堵点节点,让群众感受到公交出行的便利和快捷。
会议还审议了其他议题。
相关内容:
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三项民生议题
开放养老市场 关注困境儿童 试点改革日间照料中心
3月27日,银川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改革试点方案》等三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
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1万张以上
《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市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开放,养老服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结构更加合理,将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届时,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到1万张以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达到3000张以上。城镇社区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达到90%以上,服务达到全覆盖。
未来,我市将通过进一步优化养老市场竞争环境,行政审批环境,完善价格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快培育老年人产品市场,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等举措,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方面,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委托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政府投资建设和购置的养老设施、国有单位培训养老机构等改建的养老设施,均可实施公建民营。
此外,在提高养老行业从业人员道德素养、建立奖惩机制方面,《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加强四类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困境儿童是指由于自身、家庭和外界原因,而陷入基本生存、发展和受保护危机,需要政府和社会关心帮助的年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把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孤儿,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和事实无抚养人的孤儿;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儿童;因残疾(需持有残联合法的二代残疾人证)或身患重大疾病,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等四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对以上四类儿童,《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强化医疗保障、强化教育保障、强化监护责任、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强化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强化安全保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在强化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孤儿养育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了保障范围。
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网格,建立健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构建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格局,为困境儿童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试点改革日间照料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我市投资新建(或购买)的日间照料中心共15个,设置床位116张,其中,金凤区9个,西夏区6个。目前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的有13个、由社区管理运行的有2个。其中最大的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设置床位26张。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社会福利性效益体现不明显。
《银川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运营改革试点方案》中指出,未来日间照料中心将转变职能,由单一的日间照料和老年活动功能向日间照料、老年活动、托老养老、助残服务、健康指导等综合为老服务功能。今年,我市将先行选择具备条件的部分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试点,试点1至3年后,根据情况全面推行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运营改革,实现日间照料中心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的优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