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810C/2025-00085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03-14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数据局 | 发布日期: | 2025-03-18 |
名 称: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园区:
《银川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3日
(此件有删减)
银川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2027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机遇,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银川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规划引导和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相结合,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双城驱动、协同发展。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坚持与中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互利共赢,形成以用促算、以算促用的联动发展模式,做大全区数字经济规模。
坚持差异联动、适度集中。发挥园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推动资源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和算力产业适度集中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既各展优势,又差异发展、联动发展。
坚持做大增量、做优存量。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器制造产业,做大增量市场。加快推进现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二)目标定位
围绕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自治区算力产业“三基地一中心”整体布局,依托中卫算力资源和银川首府综合优势,聚焦算力调度、算力应用、数据服务和数字产品制造,聚力实施“四大行动”“九大工程”,建设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基地、数字产品制造基地、算力监测调度中心、数据运营中心,高水平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集聚区。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布局,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算力产业发展格局。阅海湾科创港重点发展算力监测调度、数据运营、科技创新,银川经开区重点发展算力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数据标注、数字产品制造等产业,苏银产业园适度布局算力中心。
2025年,培育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应用场景40个,引进培育数据服务商50家,打造数据产品/服务5个,服务器产能达10万台,算力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数字经济规模达1200亿元。到2027年,宁夏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T,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应用场景80个,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引进培育数据服务商100家,数字产品制造实现规模突破,服务器制造产能达40万台,算力产业对数字经济的支柱地位显著提高,数字经济规模1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助推宁夏数字经济在全国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算力监测调度筑基行动。抢抓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机遇,建设全区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对社会闲散算力资源、多方算力资源和算力服务进行统一的注册、监测和管理,提供算力申请、调度、保障、结算、评价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创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持续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局域网扩容提速,优化提升算力调度网络。2025年,初步搭建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到2027年,算力监测调度中心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
专栏1 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建设工程 |
建设算力监测调度平台。打造全区算力资源服务和协同调度平台,推动息壤等算力服务平台落地,探索随取随用、灵活配置、按需收费的算力服务模式,实现算力撮合交易。 建设算力监测调度中心。依托阅海湾科创港闲置楼宇,打造集算力监测调度、交易撮合、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综合展示为一体的算力监测调度中心。依托线下实体园区,创新推动线上算力产业园发展。 构建高效算力调度网络。推动各通信运营商提高算力调度中心骨干网络层级,优化通信网络结构和带宽。统筹推动数据中心网络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数据中心全光网直连,按需推进数据中心跨省直连和算力资源调度。 |
专栏2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苏银产业园适度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生态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智算中心,银川经开区充分盘活利旧现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边缘计算中心,承载医疗、金融、自动驾驶等贴近应用、贴近用户的低时延算力应用产业需求,与中卫市协同构建大小互补、高低搭配、训推结合、云边协同、前店后厂的宁夏枢纽算力服务体系。推动绿电园区、源网荷储或虚拟电厂项目建设,推进算电协同发展。 创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减少数据跨网传输时延与成本,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持续增加光缆出省方向,推进骨干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提升流量疏通和业务承载能力。 深化“双千兆”网络建设。持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和“信号升格”专项行动,优化旅游景区、城市干线道路、医院学校、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加快5G-A、5G RedCap等创新应用,推进“万兆网络”试点部署,积极跟踪6G等未来网络发展。 |
(二)开展算力应用产业引育行动。抢抓人工智能布局发展窗口期,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建,全面开放应用场景,在交通、政务、工业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推广作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围绕人工智能+医疗、游戏、视频渲染、空间计算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算力依赖型、人力密集型产业。高效运营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鼓励企业终端产品集成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开发智能终端,积极培育AI+机器人产业。谋划发展智能制造、下一代移动通信、先进半导体、元宇宙、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极。2025年,培育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标杆示范应用场景40个;到2027年,培育应用场景80个。
专栏3 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提升工程 |
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市级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打造人工智能+银川工业大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建设一批在西北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鼓励企业利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产品性能和成本效率。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流通及追溯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推联农带农。建设牛奶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等产业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良种繁育、饲草饲料高效利用以及疾病防控等难题,打造设施农业、葡萄酒、智慧渔业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企业。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支持各类商圈创新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抢先布局前沿虚拟现实空间技术在文化娱乐消费场景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在商贸流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现代金融、科学研究等重点领域应用,创新发展智慧办公、智能客服等新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专栏4 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优享工程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大模型在政务咨询、业务办理等场景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在12345热线公众号、“i银川”APP等数字政府服务入口嵌入智能客服,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全天候政务咨询服务。 依托全区数据交换平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电子证照库,深化人工智能辅助填报,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核验、智能推送、智能帮办等智慧化服务,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自动化办理,打造国内有特色、有影响的“智慧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
专栏5 人工智能+教育服务普惠工程 |
依托国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深入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通识课程,持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打造一批校园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推进中小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改进和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开展学习行为精准分析,个性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提高教育教学智能化水平。加强校园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构筑学生安全防线。 |
专栏6 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提升工程 |
依托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智能服务、临床辅助诊疗、医院智能管理、医学科研教育方面应用,加强市级医疗数字能力共享和下沉,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应用。 建设医疗垂直大模型及高质量数据集,以人工智能赋能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健康服务、家医服务、慢病管理、疾病筛查、康复管理及健康宣教等应用场景,提升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 |
专栏7 新型创新应用培育工程 |
重点引进游戏、视频、动漫等重点企业,聚焦前期制作、后期渲染等重点环节,推进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数字文创产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和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内容审核等产业。 推进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业态创新发展,加快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引入电商企业,扩大电商产业链,培育发展综合性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建设运营海外仓,向海外扩大产品销售。 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支持在市政环卫、物流配送等场景开展商业应用,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使用算力资源,开展自动驾驶等大模型研发与应用。 |
(三)开展数据服务产业倍增行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数据分级分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制度。搭建银川城市数据可信空间,推动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融合汇聚社会数据,加强数据资源供给。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在规范授权、价格形成、收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围绕数据采、存、算、管、用,加快本地各类数据服务商、第三方服务机构培育。支持阅海湾科创港建设数据要素运营服务中心,大力引进培育优质数据加工服务企业。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促进工业、农业、金融、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数据赋能发展,支持银川经开区建设“智转数改”创新中心。加大语料处理、数据标注、算法开发、软件设计等领域支持培育力度,推进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建设数据标注基地。2025年,引进培育数据服务商50家,打造数据产品/服务5个;到2027年,引进培育数据服务商100家,打造数据产品/服务30个。
专栏8 公共数据资源池推进工程 |
建立全域公共数据资源池。分阶段、分重点推进市级公共数据资源、国家自治区回流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汇聚,探索量子加密等技术应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以公共数据融通使用、开发利用为抓手,吸引一批数据服务商,打造一批数据产品及服务,优化数据产业生态。 建设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等已建基础设施,为数据加工使用主体提供数据授权和数据加工处理的特定安全域,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开发数据脱敏处理和数据出域审核等功能,确保全流程操作可审计,数据可溯源。 打造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授权、加工、运营、安全监管等制度,打造示范性授权运营场景,发布典型应用案例。推动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领域公共数据运营。鼓励各县(市)区依托市级授权运营平台,探索建设本地特色应用场景。 |
(四)开展数字产品制造产业扩量行动。实施产业“强链、增链、补链”行动,引进培育服务器及其核心部件制造链,打造服务器整机及配套设备生产聚集区。鼓励本地服务器制造厂商与国内服务器厂商开展合作。支持发展智能穿戴、物联网终端、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等智能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25年,服务器产能达10万台;到2027年,服务器产能超40万台。
专栏9 实施服务器制造延链工程 |
依托银川经开区、闽宁产业园的服务器组装线,瞄准中卫及周边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加强与国内服务器企业合作,实施人工智能高端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通用服务器制造项目。 培育引进服务器制造链,引进服务器模组、板卡、大尺寸芯片等核心部件制造链,建设配电柜、服务器单元、网络组件、低压配电器、不间断电源、冷却系统等设备制造生产线,提升服务器包材、机箱配件等物料本地化配套能力,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 |
三、保障措施
健全算力产业服务保障专班,实行月调度督查工作机制,紧跟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试点示范,抢占发展先机。探索发放算力券、模型券,降低算力使用价格、大模型使用门槛。在财政资金保障基础上,持续撬动社会资金,用好自治区基金。构建全市人工智能场景开放、数据开放体制机制,打造全域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试验场。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大力培养算力产业领域的基础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统筹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电力安全,鼓励算力基础设施采用安全可信的基础软硬件进行建设,推动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