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文化银川的精彩光影——文化体制机制的银川创新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18-09-21 10:5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时间,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关于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关于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各种事关文化强国的创新在祖国各地洋溢。 

  在银川,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号召,让沉寂已久的文化生态圈兴奋了起来。历数文化事业发展的走向,文化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文化创作从弱小单一到多元多样,文化消费从疲软凋敝到多点开花,文化产业从星星点点到聚合发展……借着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春天,银川人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乐园。 

  昨天的文化期待,今天的文化繁荣 

  曾位于银川市解放西街的原银川红旗剧院,上个世纪曾是宁夏重要的群众文化阵地之一。除了原银川红旗剧院,曾经的人民电影院、东方红剧院和湖滨电影院,都是上个世纪老银川人为数不多的文化消费场所。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更迭,这些承载老银川人光影记忆的建筑几经辗转,已远远不能承载银川人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期待。 

  “几十年前的东方红剧院、红旗剧院一张票5分钱,那时候看场电影是件洋气的事儿,赶上放好电影,还得托人买票。” 

  65岁的老银川人张金武,回忆起年轻时候的休闲时光总觉单调苦涩。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银川人看场电影已很平常,遍地拔起的文化基础设施让他目不暇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是让他的晚年生活欢乐不断。 

  回忆起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图娅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支独舞《戏水姑娘》就是在红旗剧院演的,那时候不知道舞剧是咋创作的,团里一套演出服一穿十几二十年,排练室就是一个小会议室,百分之七八十的演出费都用于剧院场租,那一年我25岁。” 

  让图娅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大剧院——银川剧院,今天的老百姓有了自己大舞台——银川市文化艺术馆。 

  今天的银川人,1元钱可以看场《铡美案》,1元钱可以看场贺岁电影,9元钱可以抢到一本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村民们搬个小凳就可以村口看场免费戏剧,一两百元就可以购得一张高端舞剧门票。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将承载银川故事的文艺节目和剪纸、皮影、泥塑、草编等非遗作品带到了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戏剧、曲艺、杂技、书画、摄影等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送到了百姓身边。 

  随着经济发展,文化市场的巨大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文艺创作激情的高涨,文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银川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创新迎来机遇,文化事业探步前行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在全国各地迅速燃起。同时,银川同苏州、成都、长沙等31个城市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6年5月,银川市获批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银川要凭借什么才能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阵营中脱颖而出?又如何担起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及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嘱托? 

  在国家部委及自治区的支持引导下,银川在文化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开放水平、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迈出了探索步伐。 

  2015年6月之后,银川市先后出台了《银川市重点文艺项目扶持办法》《银川市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项文艺作品奖励办法》《银川市贺兰山文艺奖评奖办法》,重点扶持奖励通过评审立项的文艺作品和全市性重点文化活动,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剧、舞台剧、文学作品、歌曲。 

  2016年4月,银川市在全区率先整合银川日报社、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组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集团搭建了以客户端—新闻网站—新闻类微博—广播—新闻类微信—电视—报纸为序列的5全媒体现代传播体系,在全国率先对新闻单位实行人员总量控制管理,成为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第一家跨媒体整合运营的传媒集团。 

  2016年9月,银川市图书馆正式成立银川市图书馆理事会,开启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银川市图书馆和西夏区文化馆全面开启理事会试点工作,图书馆、文化馆发展的决策水平大大提高。同年,银川将你点单我送戏、广场文化季、农民文化大集、一元剧场等公益性演出、低价票演出补贴等文化惠民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2018年,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顺利承接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的舞台搭建和舞美设计。自2010年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独资企业,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了自主经营、自主发展。 

  2018年9月13日~15日,大型红色舞台剧《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新投入使用的银川剧院进行了首演。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银川当代美术馆、韩美林艺术馆、银川剧院等一批地标性文化场馆,为银川搭建了完善的文化设施场地。 

  文化事业遍地开花,文化惠民辐射城乡 

  “十二五”期间,银川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1.63亿元增长为2015年43.59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92%。2016年银川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2018年开春,银川市争取到国家补助、支持、奖励等项目7项、资金3000余万元,仅给予银川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绩效奖励资金就达1173.16万元,补助银川文化消费季活动20万元,合计达1193.16万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参与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人数累计达到200余万人次,财政资金补贴5000余万元,直接拉动文化消费近5.72亿元,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成效显著。银川市被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在文化消费西部片区兰州会议上通报表扬,并被评为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奖励计划奖励城市。 

  数据背后,是银川不断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以及不断延展辐射的文化惠民故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城市阅读岛、农民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社火大赛暨狮王鼓王争霸赛、社区文化节、青年戏剧节、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农民文化大集等活动的开展,沿黄地区非遗博览会、国际街舞挑战赛、黄河音乐节等品牌的打造……让文化银川蓬勃发展,文化福利遍及城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