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农业生产掀春潮振兴乡村奔小康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1-02-23 12:08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新春二月,银川大地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2月22日,在永宁县望洪镇增岗村的全市春播现场会上,大型拖拉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突突突”的声音随风飘向远方,悄然吹响春天播种的集结号。

雨水到,农时忙,连日来,我市各地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紧抓农时,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工作,田野上处处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春播春种景象,今年全市计划种植春小麦14.9万亩,人们将用汗水在农田里种下小康生活的种子。

复耕复种稳产增收

“这是今年主推的新品种,它的优点就是提质增产,而且早熟5至7天。这样可以为下一茬经济作物的种植预留更多的时间。”2月22日上午,在全市春播现场会上,宁夏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宁春55号、宁3015号优质小麦良种,公司销售经理马玉玺向参观的农户和农技人员细致介绍。

小麦是我国一大重要粮食作物,但因其市场价格不高,农户更喜欢选择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种植,为了稳定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近两年我市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头茬粮食、二茬菜或冬春饲草、夏秋玉米的复耕复种模式,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实现农民收入增加。

永宁县望洪镇增岗村种植大户黄永国今年在当地流转了1130亩土地种植春小麦,在农技人员的推广下,他选用了宁3015号优质小麦良种,预计在7月10日左右收获,然后复种下一茬盘菜。他表示:“这样可以基本保障全年生产,增加亩产效益,这种复耕复种模式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2020年全市麦后复种农作物共9万亩,其中秋菜7.5万亩,秋杂粮及饲草、青贮玉米等1.5万亩,复种模式下每亩产值达到2000元至4000元不等。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元文表示,今年我市将持续以后茬促前茬、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新模式,探索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复种模式示范和技术指导服务中,全市主要发展精品蔬菜,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既提高蔬菜品质,打响银川优质蔬菜的品牌,同时也提升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适耕性。

智能机械农田“站C位”

看着第三代小麦耕播一体化匀播机在自家地里播种,种植大户黄永国连声惊叹,“车子一开过去,旋耕、播种、施肥、镇压保墒等工作一气呵成,太省事儿了!”

不止黄永国好奇,当天参加银川市春播现场会的各县区农业部门负责人也对这台农机兴趣满满。据悉,这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联合企业共同研发的播种机,旋耕、播种、覆土、施肥……这些农事环节全部可由一台无人驾驶的农机完成,与以往的条播机不同,这台小麦耕播一体化匀播机行过之处,田垄笔直延伸,土壤之下是被均匀包裹的麦种。

“不仅播种非常均匀,就连播种深度也能控制,这技术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强云自豪地介绍。走进驾驶舱,一块触碰式液晶显示屏映入眼帘,农机作业和田块环境等一目了然。今年新推出的第三代机型加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点击启动即可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机器便能按照设定好的模式匀速直线前行,使得播种更加精量化。

针对上一代机型存在的覆土深浅不一、机具播种出苗不均匀、难以适应农艺要求等问题,研发人员也进行了改进,沈强云介绍:“比如这个振压拱,我们将其直径从19厘米增加到30厘米,增加其重量和面积,保证覆土深浅一致。”目前该机械正在试验示范阶段,今年计划试播1000亩小麦,他表示:“根据前两年的测产,利用耕播一体化匀播机播种的农田,亩产都会高出许多,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托管服务解放农户双手

2月22日,贺兰县学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伟忙着安排工人平田整地、搬运种子化肥,由他托管的3000亩地进入了春播时期。“这1个小时,十几亩地就弄完了,要换做以前,一家人得忙大半个月。”杨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印象深刻。回乡创业后,他以发展农机服务为主,近两年开始田地托管业务。

“农户把地交给我们,我们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耕种收,收益除掉成本和托管费,全部归农户所有。”杨伟介绍,农户托管之后,解放了双手,还能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托管之后有些农户就来合作社打工,开拖拉机最少都是300元一天,一年下来能挣几万元的工资哩。”

马元文介绍,目前全市大力扶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托管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使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全市已培育发展合作社930家、家庭农场576个、农业产业联合体26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3个,带动农户6万余户、实现产值超过43亿元,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