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1938年11月15日
侵华日军轰炸银川罪证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1-09-18 11:00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回忆

“那一年,我在新城完全小学读书,校长名叫索克强。那一天,很冷,中午刚放学就看到天空上的飞机,至(新城)西门,敌机已经开始轰炸,我们不顾寒冷爬在良田渠边的田地里,躲避突如其来的枪林弹雨……”

这是今年95岁的我的舅爷徐廉对1938年11月15日日军轰炸银川的回忆。

1938年,舅爷12岁,读小学四年级,我的大伯与他同在新城完全小学读书。彼时新城完全小学坐落于新城南城墙(外侧)西端(图中1号标注位置),大致在今天新城商业广场以西的位置。舅爷所说的索克强,是满族人。时至今日,舅爷依然在使用一种接近但却明显有别于银川方言的口音追述80多年前的历史。舅爷是银川新城(今属金凤区)人,他口音的形成,源于儿时在满族学员居多的新城完全小学追随满族老师读书所致。

1938年11月15日,舅爷与大伯午间放学后,准备和往常一样一同回我爷爷家。此时天空中已出现日军飞机,或许年少的舅爷看到敌机的刹那,尚不能理解侵华战争的残暴以及战争带给中国人民长久的伤痛,也不会想到那个午间的经历会让他铭记一生。他们和所有在放学路上嬉戏玩闹的少年一样,沿今天的西门巷一路奔跑。

但刹那间,枪林弹雨呼啸而至。尽管时光已过去80多年,但回忆当日情景,密集的机枪声依然让舅爷记忆犹新。也许,舅爷记忆中的枪声还有新城军营(图中3号标注位置)守军的反击,此时,银川守军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防御措施。年少的舅爷与大伯虽然无法想象侵略战争中无差别轰炸对生命的摧残,但敌机的狂轰滥炸依旧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恐慌。于是,不顾天寒地冻,爬在彼时黄家寨(院)子旁的田地里无助地等待枪林弹雨的结束(图中2号标注位置)。

渐渐地,轰鸣声远去。但记忆,却伴随一生……

我曾无数次听舅爷回忆往事,大多集中在自1947年进入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工作,至1949年9月23日银川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任。当年日军轰炸银川是他讲述的唯一一段年少记忆,足见铭心刻骨。

舅爷还曾回忆,他的舅舅,在王五子烧坊遭日军轰炸时不幸遇难(应该是1939年3月6日侵华日军轰炸银川所为)。

影像中是侵华日军拍摄的1938年11月15日轰炸银川情景。而这是一次未在宁夏抗战历史资料中体现的日军对银川的轰炸。

1938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轰炸银川实时航拍的景象。该影像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东京国际情报社1939年发行的《世界画报》所刊登。

这幅侵华日军刊物中的影像,标注为:轰炸宁夏,城西北隅机场炸弹命中瞬间,11月15日军摄影。

这段简短的说明,让我们看到了遭受侵略战争的苦难中国的缩影,也暴露了侵华日军情报体系的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此时新城并非银川机场。

图中可见,新城之中,除北侧城墙内连排军营(图中3号标注位置)以及城内西南角的民宅之外,概无建筑。这是因为,彼时当局原本欲将新城设置为机场,也对城内建筑进行了拆迁与场地平整。舅爷回忆当时情景,“几为空地,罕有房屋”。但鉴于城墙所限,并没有真正用作机场。此时使用中的银川机场,是西花园机场。图中航弹密集爆炸点,大致为今上海西路一段。或许,日军根据情报将新城中的道路视为机场跑道,正因日军情报失误,使得这次轰炸并未对银川西花园机场造成巨大损失。

因长期从事民政领域工作且全程参与自治区成立之前的省界划定,舅爷虽已95岁,但对地图、地形图的辨识驾轻就熟。而这种当年或许未曾接触过的航拍图,我曾疑惑他是否能够充分理解。短暂说明后,舅爷便根据道路、城墙、城门的制式以及沟渠的走势,清晰地辨别出航拍影像的方位以及1938年11月15日他们躲避轰炸的位置。他们躲避轰炸的位置,就是今天上海西路通过良田渠的新城西门桥西北侧。

2021年2月10日,95岁的徐廉(右)在日本《世界画报》刊登的侵华日军1938年11月15日轰炸银川影像中指证当年的避弹地点。

我曾多次在这张日军航拍影像中舅爷与大伯爬在田地里躲避轰炸的位置上找寻他们当日的踪影。也许彼时年少的他们在战火背景中的存在过于渺小,我并没有确切寻找到他们无助的身影。当然,如今并不可能从侵华战争斑驳的影像中找到每一个历经劫难的中国人的身影,但这场罪恶的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而这记忆,并未远去……

力证

这是1938年11月19日《新民报》。该报当日于第一页首要位置刊登了一幅照片。标注:(摄影)日空军猛袭宁夏之鸟瞰。

图中这份报纸发行之日,距离日军1938年11月15日轰炸银川仅4天,这种中国西部偏远地区战事报道的时效性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难能可贵。本幅航拍照片,与东京情报社所发行的《世界画报》刊登的照片可以断定为同一张,只是剪裁有所不同,《世界画报》的发行时间晚于本期《新民报》。足见,当年侵华日军在轰炸之后随即以其他形式公开宣扬过对银川的空袭,亦印证这一阶段日军所制定的陆军航空队战略方针之一:用狂轰滥炸以及对无差别轰炸的宣传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受到中国人民坚决而顽强的抵抗,日军期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成为幻想,当时日军已无大规模地面战略进攻力量,将陷入长期作战困境。于是制定出新的作战纲要:确保占领区统治、遏制抗日势力、挫败中国方面战斗意志,并按此方针制定了陆军航空队轰炸计划。在这个阶段性方针中,日军对中国内陆军事目标的打击以及切断国际援华物资渠道便成为了首要目的。而在其列举的国际援华物资通道中,包括由香港至内陆的运输渠道、由印度至昆明的运输渠道、中国西北方面的航空运输渠道(据《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战》)。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的大批军事装备以及战略物资,多以兰州为中转分运各地。当年,兰州甚至建有苏制飞机修理总厂。苏联军事顾问亦于兰州训练中国空军人员掌握苏机驾驶技术和空战战术,奔赴各空军基地与敌作战。因而,兰州又是中国空军重要的训练中心之一。于是,对兰州及西北战略基地的轰炸,便成为了日军航空队的重要作战任务。

自这一时期开始,侵华日军历次轰炸甘肃、宁夏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主要有四个飞行团队,其中包括配合轰炸的海军航空队。

1938年11月15日轰炸银川的日军飞行第12中队,并非1939年3月6日、1939年9月15日轰炸银川的田中大佐所指挥的航空队。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出版的《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战》一书明确记述:

(1938年)11月15日,日飞行第12战队(原田部队)伊式重(意大利菲亚特BR-20轰炸机)五机拂晓自包头起飞,意欲对机场及军事设施进行轰炸攻击。于兰州遭遇(中方)顽强抵抗。

日军飞行第12中队,是日本陆军航空中队之一,通用称号九一二二部队,军队代号12F。该部队不仅参与多次对中国西北军事及民用设施的轰炸,还数次参与对平民无差别空袭并造成重大伤亡的重庆轰炸。该部队曾配备本次轰炸银川所投入的意大利菲亚特BR-20轰炸机。

意大利菲亚特BR-20轰炸机,是一款二战中在意大利和日本空军服役过的双发中型轰炸机。由于该机型在轰炸重庆和兰州的空战中损失惨重,致使“天皇号”被击落,“空中英雄”被击毙,使得日本军方对该型号飞机彻底丧失信心。之后,于1939年3月6日、1939年9月15日对银川的轰炸,大多由日本自产机型实施。

根据舅爷回忆当天敌机轰炸新城的时间,结合《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战》一书中的飞行记录。侵华日军1938年11月15日对银川“机场”的轰炸,应该发生于日军轰炸兰州后返程时间段。

下图为日军飞行第12中队轰炸前夕地勤人员进行准备工作的情景。

1938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准备轰炸银川时拍摄的影像。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历史影像交流网站,我发现了这幅照片。这张照片所体现的场景,长久以来始终让我铭记于心。这就是侵华日军回忆录中所引用的那幅影像,是侵华日军轰炸银川的原始罪证。而这幅影像背面标注:对西安、兰州、宁夏三地进行轰炸……

多年来,本人所收集的日军轰炸宁夏资料,涵盖日军航空队轰炸日志、日军航空作战史料、日本军方出版刊物、日本军方原始照片,以及当年中方媒体原版影像报道等等。

感寓

年初的冬日之中,在听到舅爷讲述年少时于萧瑟寒风中遭遇日军轰炸的苦难记忆后,外甥女感叹:惟感欣慰的是,如今的冬天,仅仅是寒冷……

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不忘曾经的苦难,珍视今朝来之不易的明媚……

今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与父亲再一次来到当年舅爷与大伯躲避日军轰炸的那片田野。如今这里高楼耸立、绿树成荫,蜿蜒曲折、旧貌换新颜的良田渠装点着锦绣美景,也承载着川流不息的记忆。他们当年放学之后奔跑过的那条西门巷道路依然存在,三三两两的孩子在暖色的光芒中追逐嬉戏,尽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于道路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身影中,我们的思绪,也逐渐从黑白影像中的惨烈过往逐渐转化为五彩斑斓的现实。

我们,生活在阳光灿烂的今朝,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才能让先辈所承受的那种被侵略、被奴役的凄凉过往永不再来,才能无愧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义无反顾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艰难胜利的先辈,才能无愧于今朝历尽艰辛所拥有的美好时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