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银川经开区:高水平“双创”助力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1-01-26 10:5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银川经开区力成电气有限公司、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榜上有名,实现了自治区“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创新主体培育的结果。

目前,银川经开区52家企业分别入选2020年度自治区各类企业双创平台建设项目、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20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项目;100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度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创”工作迈入高速发展期,各企业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银川经开区正用高水平“双创”助力高质量发展。

培育科技“小巨人”释放产业新活力

去年年底,银川经开区威力传动、巨能机器人等4家工业企业获评自治区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占全区的50%。助力银川经济发展,银川经开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迈向高精尖,一批企业“小巨人”、行业隐形冠军脱颖而出。

在银川经开区宁夏艾森达新材料公司,氮化铝片月产量从4万片达到10万片,2020年年产值达到4700万元,产量名列全世界前茅。今年,宁夏艾森达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氮化铝粉体、氮化铝多层线路板、氮化铝结构件量产生产线的企业,宁夏艾森达已经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巨能机器人数字化工厂,一条条数字化生产线,一台台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高智能化机器人,让传统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转变。截至目前,巨能机器人已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近千条自动化生产线。

一批创新业绩显著的“潜力股”企业被国家和区市认可,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这只是银川经开区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的一个缩影。银川经开区坚持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双创主体不断快速成长,创新创业生态正在银川经开区加速形成。

打造企业服务“闭环”激发双创新动能

“是银川经开区提供的帮助让公司得以茁壮成长”这句话是园区不少创业者的心声,从开办企业、开通水气暖,到纳税、政务服务,再到市场监管、监督保障,银川经开区瞄准创业者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助企业轻装上阵。

为了给创新创业者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发展环境,银川经开区全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去年,园区推行资料前置预审,开通“一分钟快办”和“大预审”“大导税”服务,有效节约了纳税人的等候时间。

平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上升的阶梯,由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以及各类研发机构等组成的双创平台,聚集优质资源,持续给予养分,让众多创业梦想破壳而出。目前,银川经开区从资源匹配,到市场推广,全面帮助入孵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现在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2家。

为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题,银川经开区通过设立“宁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银川科技担保基金”和“银川育成凤凰科创基金”等方式为科技成果从试生产到产业化推广提供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中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过桥服务、担保联保,提高中小微企业防御资金危机能力。除此之外,去年,银川经开区分别上线了“银川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银川经开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空间、资金的创新服务链,优化创业投资“软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硬实力”,打造全新“双创”生态圈……创新创业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如今,银川经开区已成为“双创”发展的一块沃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