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烟火气”中不失城市文明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0-06-05 13:2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由居民与管理者共同成就。这两天,地摊经济火了,在一系列开放举措的背后,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养。银川市各个县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方便市民、复苏经济的同时,让“烟火气”中不失城市文明。

兴庆区 规范管理让夜市“靓”起来

最近,“路边摊”、“地摊经济”“烟火气”成为热词,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城市一些地方人气的回归,夜市就是其中的代表地点。

入夜后,兴庆区敬德街夜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19时30分左右,不断有市民前来逛街。敬德夜市从去年5月份开始规范化管理,今年5月份恢复营业后,有23家店铺,分别为18家餐饮店、5家超市,单日最高客流量能达到2万人次左右,单日最高营业额能达到50余万元,与规范化管理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晚上19时封路以后,兴庆区前进街综合执法中队会安排人员挨个店铺巡逻,检查垃圾桶是否配备齐全,若发现卫生不到位的也会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清理。同时,要求每家商户维护好自家商铺门前的卫生、秩序、绿化。晚上11时准时收摊,统一时间吹哨,集体搬板凳桌椅,保证撤市以后,不影响白天的车辆来往。

西夏区 马路市场管出便民“烟火气”

现在西夏区一共有8家马路市场,除艺术巷市场、东塔巷市场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的以外,其他6家全是新建的。其中,建设巷早市、兴顺晚市都是因为先取缔了附近的脏乱的早晚市后又建设的,既方便了群众,也留住了“烟火气”。

东西向的星光巷和南北向的建设巷是相交的两条巷道,附近有棉厂小区、区建二公司小区、橡胶厂家属楼B区等5个小区,居住的老年人居多。10多年来,星光巷的人行道自发形成了一个有百余家摊贩的小市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杂在一起,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非常拥堵,卫生环境也比较脏乱差。去年5月,西夏区取缔了星光巷小市场。半年后,又在建设巷新建了早市,如今早市上依然有百余家果蔬摊贩。为何取缔了又建呢?看到群众生活不便,西夏区综合执法局在与星光巷交叉的建设巷尝试性地设立了早市。结果试运行一个月后,效果很好,不仅解决了老年人买菜的问题,也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兴顺晚市的建设则是为了方便摊贩。兴顺市场周边居住着许多园林场、农垦职工,一到果蔬上市的时候,这些职工就会带着自家的果蔬在兴顺市场西边的巷子内售卖。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条马路市场,它和星光巷小市场一样,同样带来了交通拥堵以及脏乱的环境。取缔这条马路市场后,考虑到马路市场确实帮助周围居民增加了收入,于是,西夏区综合执法局利用兴顺市场对面一条人流量小、道路宽的道路建设了夜市。

现在所有的马路市场都由第三方企业管理,而且大多在背街小巷,所以在秩序和环境卫生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去年为了方便群众和摊贩,在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在部分小区门口划定了销售点。今年,西夏区在做好马路市场的监管的同时,还将在果蔬大量上市的时节在小区附近增设更多的销售点。

永宁县 15个片区划定地摊经济火力全开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加速,城市“烟火气”渐浓,各地地摊经济火速升温。永宁县本着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为小摊贩和小商户们划定了经营范围边线。这两天,永宁县综合执法大队为县城15个片区划定了1500平方米的经营摊位,摊位数量超过180个。

市民生活需要的水果蔬菜、街边小吃、生活小百货在15个片区有了放心经营摊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即可在这些片区划定的边线内经营。目前在这些片区经营的摊贩商户有近180户,可解决周边近6万居民的生活所需。一个片区配备两个执法人员开展监督服务,摊贩们只要签订责任书承诺合法诚信经营,通过信息登记备案后就可以开展经营。

灵武市丰富业态激活夜经济

花雨湖滨商业街周围居民小区集中、人流量大,地理位置优越,是灵武市的一条老商业街。为建造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新商业区,今年灵武市对该商业街进行了改造。在项目改造的基础上,灵武市还对这条街的业态进行了重新调整布局,将引进小吃街项目。

发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必不可少。花雨湖滨商业街总长450米,商业用房总建筑面积23076.58平方米,此次改造的内容包括对商业街两侧营业用房外立面粉刷、照明设计、新建牌楼等。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大部分的街面改造,预计6月15日前亮相。

为了让商业街的夜间经济更加丰富多元,该项目在改造过程中还将引进宁夏鼎盛六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小吃街项目,共同为夜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重要平台。近期,在升级夜间经济载体的同时,灵武市在多条商业街道,开展“店外经营”,对“店外经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发展夜间经济,要把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持久,更有品位。在打造夜间经济的同时,灵武市还在业态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贺兰县引导摊贩定点限时经营

从5月22日开始,贺兰县在东方嘉苑南门、一品尚都C区北门、居安苑东区东门、和平社区南门、森林海北门等9个小区开展了流动摊点定点限时经营试点工作,以及在酒吧一条街(如意湖边)、桃林南街(居安街以南至利民路以北)、朔方南街(居安街与朔方南街交叉口)等3条餐饮商户相对集中的街巷开展沿街餐饮企业定点限时出店经营试点工作。

贺兰县下发文件,规定每天19时至22时,沿街餐饮企业可出店经营,将实施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城建成区(含德胜片区)。沿街餐饮企业虽然可出店经营,但管理部门也设置了相关规定规范经营秩序。例如要做好经营范围及周边区域的卫生清扫、秩序维护等工作;需在经营区域铺设防油毡,从事辣爆、烧烤等经营活动的餐饮户,不得将烧烤炉等作业设备摆放在店外;店外经营不得占用盲道、公共停车点位,不得超出人行步道。对超出划定区域、超过规定时间无序经营且多次劝导不予整改的,取消其出店经营资格,并依据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等。此外,针对流动摊贩,目前贺兰县设置了9个社区试点,后续将会结合社区、居民、物业等多方需求进一步扩展摆摊范围,增添城市“烟火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