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市正式印发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
打造美丽河湖新高地奋力开创先行区示范市新局面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3-04-19 09:10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改善和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银川市正式印发《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以下简称《方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域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切实将优质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放大“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着力实现“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人更和”的目标,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新局面。

努力建成自治区美丽河湖建设示范市

《方案》提出,培育广大市民对“塞上湖城”“水韵银川”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坚持水岸同治、区域联治、部门共治,在全区率先建成“安澜净美、水丰草美、岸带秀美、治水慧美、人文弘美”的美丽河湖。到2025年,全市湖库沟渠连通的生态水网体系更加完善,河湖岸线监管率达到100%,河湖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生态用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全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排水沟道水质全面达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重点河湖岸线植被覆盖率大于75%,城市建成区内河湖岸线运动休闲设施全覆盖,人民群众亲水、近水、乐水的参与感体验感显著增强。将典农河、阅海湖、七子连湖、鸣翠湖等一批河湖打造成美丽河湖新高地,全市建成美丽河湖24条,银川市美丽河湖建设经验和路径在全区形成示范,努力建成自治区美丽河湖建设示范市。

《方案》还明确了“示范引领点”建设目标,即始终把典农河作为美丽河湖建设的主轴线,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美为题,一体化推进“水、岸、林、草、园”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美丽河湖五个“示范带”、两个“示范区”和一个“示范园”。五个“示范带”即典农河贺兰山路段(亲水大街—丽景街)岸线带、典农河亲水大街段(六盘山路—贺兰山路)岸线带、典农河金凤五路—宝湖路段岸线带、典农河南环水系段岸线带、红花渠岸线带;两个“示范区”即阅海湖片区和七子连湖片区;一个“示范园”即阅海9号湖生态湿地园。

提高防洪标准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根据《方案》,银川市将强化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快建设数字孪生防洪预警监管平台。加大典农河、桑园沟、西大沟、芦花沟等泄洪能力建设和芦草洼滞洪区、芦花滞洪区调控能力建设,重点实施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提标改造工程、黄河银川段三期治理工程等一批防洪工程,切实提高城市核心区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25年,将贺兰山东麓打造为安全可靠的防洪屏障,黄河银川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同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通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绿色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重点实施金凤区南部雨污分流改造、兴庆区东部雨污分流、银新干沟(贺兰山路-丽景街)段恢复等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在推进滨水公园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方面,《方案》提出,将美丽河湖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城、水、林、园、湖等要素,开展滨水、环湖公园建设,实施滨水岸线绿地改造工程,塑造精致化河湖休闲空间,严禁以人工湖、人工湿地等形式新建人造水景观。重点实施第二排水沟市中医医院段、李银路两侧,银川美术馆小微公园、阅海万家E区西侧小微公园、海宝公园北塔地磁台旧址改造提升等小微公园建设。到2025年,围绕典农河、元宝湖、红花渠等建设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公园10处以上,构建滨水绿带、林水共生的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加快建成丰富多彩、移步换景的河湖岸带样板区,到2025年,建成七子连湖、阅海湖、宝湖、陈家湖、元宝湖、犀牛湖、大雁湖等美丽河湖生态景观带,不断厚植城市绿色发展底色。

加快智慧河湖建设打造“水上运动+旅游”名片

同时,《方案》对河湖长责任进行了细化,提出充分发挥总河湖长牵头抓总、各级河湖长协调共振作用,将美丽河湖建设作为河湖长履职担当的重要抓手并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进行考核。到2025年,各级河湖长有效巡河率达到100%,河湖长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方案》还提出加快智慧河湖建设,完善河湖管理信息化体系布设,综合运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视频监控捕捉等技术,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河湖监管模式。到2025年,全市重要河湖水域信息化布控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推进河湖管护向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高效化转型。《方案》还要求充分挖掘展示治水文化,加强黄河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讲好河湖故事,打造有文化气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河湖。搜集银川市志、扶贫事迹、治水名人等文化性强、可读性高的内容,将治水精神、地域人文、特色风貌等融入河湖生态保护,丰富提升河湖文化内涵。到2025年,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特色鲜明的水文化展示长廊(公园),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此外,《方案》要求开拓水上运动旅游项目建设,围绕华雁湖、宝湖、北塔湖等划定区域开展户外冰面速滑、冰壶、冰球等特色冬季体育项目,选择阅海、典农河、七子连湖等水面开阔、水流平稳地段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皮划艇、帆板、夜间游船等水上运动项目,围绕鸣翠湖、鹤泉湖等开发旅游度假项目,充分利用河道资源拓宽市民的休闲运动空间,提升亲水、观水、玩水、乐水的体验感和愉悦感。到2025年,建设阅海、七子连湖、典农河三沙源段水上运动中心,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内涵,打造“水上运动+旅游”亮丽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