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实力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3-05-30 09:20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城市中湖泊星罗棋布,波光荡漾(2022年6月27日摄)

在金凤区明园小区,施工人员正在对小区楼体外墙进行墙面保温改造 (2021年7月5日摄)

金凤区打造的最美回家路——雪绒巷 (2022年9月19日摄)

银川加快现代化城市发展步伐(5月23日摄)

近日,银川市入选中国“十大大美之城”,通过这一荣誉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银川,到底是什么样的实力让这个西北城市获此殊荣呢?其实,银川市无论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在西北城市当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按照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布局,银川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的“两都五基地”,汇聚起磅礴动力,为我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增添厚重底色。

做好水文章 为城市发展添动力

银川之美,美在水。做活“水文章”,是实施美丽河湖示范引领的关键内容,是放大“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的精彩亮点。今年4月,我市印发了《银川市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通过精准实施“一河(湖)一策”,倾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典范。通过市场运作、激发活力,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吸纳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长效投入、运营管护机制,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河湖。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改善和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人更和”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域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我市在河湖治理方面提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保证城市安全、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统筹水下、岸坡、岸上综合治理,一体提升全市河湖的美化、亮化和园林化效果。同时,学习借鉴发达省区先进经验,立足不同河湖实际问题,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精准实施“一河(湖)一策”。

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市民幸福感

受益于黄河的浇灌滋养,银川市区湖泊河流众多,以地下水丰富著称。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以及人口规模的增长,银川市也曾一度面临城市缺水的危机,每到夏天绿化灌溉用水与极速增长的生活用水展开抢夺大战。这一情况一直等到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的通水才得到了改善,结束了我市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唯一采用地下水供水的历史,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

城市有水才有发展的内生动力,银川率先在沿黄城市中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率先开展“四水四定”研究。出台了支持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一揽子政策,夯实完善“1+N+X”制度基础,为全区提供了首府标准。严格落实取水“双控”制度,全面建立工业、农业、养殖业用水确权“明白账”,银川经开区实现我市入选全国水效领跑者零的突破。通过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达45.07%,银川入围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

银川市有阅海湖、宝湖、七子连湖、北塔湖、燕鸽湖以及典农河等水系,围绕水资源银川做足了文章,大力建设滨水公园,城市发展的同时留下了充足的城市“留白”,满足了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如今的银川正在享受着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同作用的成果,高楼大厦间绿树成荫,人民生活幸福、公共配套设施完善。银川市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施空间规划、水源涵养、贺兰山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四项工程”,全市实现森林覆盖率14.13%、草原植被盖度45%、湿地保护率83%。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55%,荣获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称号。黄河银川段水质连续六年实现Ⅱ类进出,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无劣Ⅴ类水体。城市和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6%、72.6%。

内外兼修做靓首府品牌

评价一座城市既要看“硬功夫”又要看“软实力”,银川市牵头召开沿黄九省区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合作交流大会,签订了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合作倡议书。建立银川段黄河文化遗产档案、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和银川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黄河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65个。实施黄河文艺、戏曲、影视振兴行动,推动一批“讲好黄河故事、展示银川形象”文艺创作。贺兰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初审。首创大型古风实景演出《千年古县 梦回灵州》、演艺剧《贺兰山盛典》广受市场欢迎。

在黄河边生长的银川人民无疑是幸福的,这里孕育了古代文化也承载着现代文明,银川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奋力打造以“两都五基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2022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5.63亿元,在全区GDP总量中占比首次突破50%,跃居全区首位,首府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银川经开区新开工建设的宁夏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景象,这个总投资11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中环50GW项目配套,并从工艺、产能、技术等方面为智慧工厂提供支持。同时,中环还抓紧建设中晶、欧晶等6个产业配套项目,打造单晶硅材料加工的全流程产业链布局,为我市打造“中国新硅都”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产业能级跃上新台阶。2022年“三新”产业完成产值693.06亿元,同比增长53%,“三新”产业产值占市级产值比重提升至44.3%。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光伏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主攻方向,引进隆基、中环等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从拉晶、切片到配套的坩埚、热场、串焊等较为完整的光伏硅产业链,单晶硅棒100GW、硅片23GW、单晶电池10GW的强势产能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我市充分发挥“黄金奶源带”优势,蒙牛全球最大单体液态奶加工厂项目一期投产,单产水平和乳制品品质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梯队,擦亮“高端奶之乡”品牌。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60亿元,以银川为核心产区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功获批筹建。

住房保障广覆盖托起百姓“安居梦”

一个城市的包容性体现在民生的基础保障,有关调查显示在中低收入群体中,住房支出占据他们收入的大部分。为此,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惠民政策,老旧小区改造就是其中之一。近期,兴庆区凤凰北街宁雅园小区正在改造,外墙粉刷、加装保温层、屋面防水、绿化改造提升、弱电工程、上下水改造……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宁雅园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包含建筑外墙面增设保温层、屋面防水及保温修缮改造,修复雨水排水系统,外墙门窗更换为节能门窗,对公共楼梯间进行修缮改造,随后还有室外环境景观、配套用房、照明系统改造等。老旧小区的改造解决了老城区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为老城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民生保障。

2014年以来,我市实现了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并轨管理,建立了针对不同保障类型、不同收入对象的分档租金制度,并对患重大疾病、各类残疾、65岁以上老年人给予特殊优惠,最大程度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银川公租房APP自正式上线运行后,受到有住房保障需求的群体广泛关注。2021年以来,银川市正式将新就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出台了《银川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实施细则》,将银川市无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以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等就业、创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对学历、学位、毕业年限等条件不再设置限制条件,进一步降低了申请门槛。

针对以上群体,结合工作实际,银川市优化公租房APP,增加新市民、青年人及企事业单位申请、审核功能模块,将申请条件、审核流程、适用租金等嵌入APP功能模块中。2022年5月,公租房APP正式进驻“我的宁夏APP”“i银川APP”等“网上办”窗口,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资格更快捷、更方便,实现足不出户、零跑动、零材料便可在5-7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申请审核流程,还可以线上查看办理进度,及时了解新闻资讯、政策法规及办事指南、房源最新公示公告等,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的目标。

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住房保障体系,扩准降面亮化政策细节、深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展现了住房保障领域吸引外来人员扎根银川、建设银川的诚意,贯彻了“房住不炒”的定位,稳定了商品房市场租赁价格,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