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踔厉奋发 谱写生态强市新篇章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4-07-17 08:4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美丽的黄河银川段
人鸟和谐共处
湖泊风景宜人
贺兰山下绿意浓
青山为底,河湖为脉。漫步在银川,一条条绿廊、绿道沿路临河,扮靓了大街小巷;一片片生态林带环城绕乡,染绿了城市乡村,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思维、整体谋划,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加快建设生态强市,以高颜值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夯实强首府绿色基底。
追青逐绿,久久为功。如今,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银川建设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曲蓝绿交融、清泓环绕的生态银川建设大合唱,正在这片沃土激荡回响。
水清河畅景美
碧水清流入画来 美丽河湖在身边
炎炎夏日,行游银川湿地之滨,湖面莲叶田田、水草丰盛,远处水鸟翻飞、水天相接。古往今来,人们择水而居,银川临水而生、因水而兴。湿地湖泊是银川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守护一泓碧水,建设生态文明,银川市持续在打好碧水保卫战上做文章。
银川市在沿黄城市中率先出台“四水四定”方案,黄河干流银川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进出,银川都市圈城乡东西线供水工程稳定运行。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监测预警机制,专项整治各类取水口超4800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58.50%。银川市对黄河干流277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在全区率先实现重点河湖“水生态体检”全覆盖。此外,持续推动由水环境治理为主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转变,抓好重点入黄排水沟治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黄河,守护黄河安澜。
扮靓“银川蓝”
空气质量稳中有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夏日时节,漫步城市街头,出门见绿、俯拾皆景;骑行湿地水岸,绿树成荫、鸢飞鱼跃;流连美丽乡村,处处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人景色随处可见。
蓝天保卫战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PM2.5控制为主线,以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严防重污染天气发生,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让“银川蓝”更蓝。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建成区内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除任务,完成374台1202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持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建设,完成改造面积4175万平方米,惠及7.74万余户农村群众。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1个,均已完成建设。宁夏石化蓄热氧化焚烧(RTO)项目正式投运,完成赛马水泥、瀛海天琛水泥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呵护“净土”
严防土壤污染 绘就生态绿色画卷
土壤安全事关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银川市始终坚守土壤污染环境风险底线,聚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突出污染风险管控,针对不同污染源分类施策,从源头上防止新增土壤污染,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组织完成152处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专家评审,在全区率先启动优先监管地块土壤环境监测,全市无受污染耕地,未发生重特大土壤污染事故,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在100%。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0%,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改革突破
生态文明改革先行先试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银川市聚焦减污降碳改革,深入推进“六权”改革,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稳步推进排污权改革。在全区率先启动VOCs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完成第一笔跨市排污权交易,累计开展交易224笔,成交额1175万元,交易笔数位列全区第一,排污权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纵深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完成全国碳排放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累计交易27笔,成交额2.73亿元。同时,率先在全区启动碳普惠试点建设,推动全区首笔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落地。银川市成功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作为优秀案例,在阿联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制定印发《银川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截至目前,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4件。在2023年办理的宁夏晨宏科技有限公司废气排放损害赔偿案中,首次按照虚拟成本法对企业废气排放损害赔偿金额进行测算,解决了因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损害无法进行直接评估的问题。
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银川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隆基光伏、天通银厦、共享装备被认定为自治区链主企业,光伏产业综合产能领先全国,“三新”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11.10%,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在闽宁镇开工建设,银川经开区、苏银产业园被列入全区首批“绿电园区”试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0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年累计下降18%,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400辆,建成公用充电站404座、充电桩6308个,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增点扩面,宁夏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90%以上位于银川市。成功创建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中再再生40万吨废钢、亿能200万台电子废弃物拆解等项目加速推进,中盛建材、绿筑节能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70%。
执法监测
提质增效 织密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强化环境治理风险应对和管控,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生态环境局聚焦环境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坚持“早部署、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全面提升执法和监测质效。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交叉执法检查、跨部门联合处置、第三方辅助执法、专案查办等方式,高效查处排污单位、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系列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同时,通过媒体曝光、内部通报等形式,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督促企业加快问题整改,有效震慑违法行为;提高执法质效,加强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技术应用,提升非现场监管效能。开展执法装备和执法业务培训、现场实战练兵等,提升执法队伍发现问题、固定违法证据的能力,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全过程记录,推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持续提升监测能力水平。在做好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监测、执法监测等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环境监测发展新形势,探索对新污染物、生态质量指数等领域和指标的监测,强化监测对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同时,积极申报区市级科研项目,加快银川市交通污染专项监测等项目的实施,不断推进传统监测向智慧化、信息化转型。
示范引领 成效凸显
生态环境质量向上向好
◆城市绿化“三率”指标位居西北前列
◆成功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
◆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银川
◆镇北堡镇、闽宁镇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
◆成为西北唯一入选的全国“十大大美之城”
数读银川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VOCs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完成第一笔跨市排污权交易,累计开展交易224笔,成交额1175万元,交易笔数位列全区第一
◆完成全国碳排放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累计交易27笔,成交额2.73亿元
◆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58.50%
◆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在全区率先实现重点河湖“水生态体检”全覆盖
◆完成374台1202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
◆持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建设,完成改造面积4175万平方米,惠及7.74万余户农村群众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1个,均已完成建设
◆建设“无废学校”、“无废乡村”、“无废企业”等九大类“无废细胞”100个,11个“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被自治区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