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大力培育乡村工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4-09-03 08:54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日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宁夏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全区共50人入选。银川市共有11人上榜,其中灵武市和永宁县各3人,西夏区2人,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各1人。

近年来,银川积极完善乡村工匠评价体系,支持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实现与产业发展融合,发挥其促进就业、带动增收的作用,涌现出张璟、黄华、李转能、刘亚明、丁跃成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家里手,他们也成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带动移民就业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8月28日一大早,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李玉霞吃完早饭,就约好姐妹一起到村上的非遗就业扶贫工坊做活儿。在工坊里,随处可见手鞠球、虎头鞋、狗头枕以及大小不一的挂件,这些都是村民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出的成品。

这家非遗就业扶贫工坊由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亚明开办,主要从事手鞠球技艺编织。从2014年开始,李玉霞就跟着刘亚明学习编手鞠球、做虎头鞋,10年间早已成为行家里手。“一天挣四五十元钱,少的话挣个十几二十元钱。”虽然钱不多,但对李玉霞来说,这是能实现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

同样在非遗就业扶贫工坊学习多年的田彦梅的收入相对就高一点,多的时候每天收入一百余元,少的时候三四十元,因为她主要编织手鞠球,这是工坊的主打产品,销量好收益就多。田彦梅说:“农忙的时候就在村子周边打工,农闲的时候就来工坊做活儿,既能补贴家用还能和姐妹聊天,我挺喜欢的。”

说起开办工坊的初衷,刘亚明说:“2014年,我受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邀请,到闽宁镇调查移民的非遗文化和民间文化存续情况,来给这里的妇女做了几次培训,但此后她们时常联系我想要学习手艺,加之当地相关部门的热情邀请,我就萌生了开办工坊的想法。”

3年后,刘亚明下定决心和老伴一起搬到原隆村,正式开办了原隆村非遗就业扶贫工坊,扎根乡村,对当地村民进行“传帮带引”的教学和就业带动。过去7年时间里,已有超过600名村民以居家就业的方式来工坊做手工挣钱,刘亚明还培育了20多名非遗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又在自己家里开起培训班,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匠心传承,筑梦乡村。刘亚明等乡村工匠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挑起文化旅游扶贫和文化振兴的重担的同时,也一步步带动移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乡村振兴中发力、发光、发热。

传承乡村技艺 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一,不仅质地坚韧,柔软丰匀,而且非常轻便,一向以“轻裘”著称。永宁县杨和镇纳家户村七组村民丁跃成,是宁夏二毛皮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6年前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受服装市场工业化发展的冲击,二毛皮已很难找到销路,但丁跃成始终坚守传统,多年来带领女儿女婿和徒弟广泛开展非遗展示、传习讲授等各类活动,传承手艺。为了适应市场,丁跃成通过自主研发,制作了专业机器用于二毛皮精细化打磨,使改良后的二毛皮服饰产品色泽更加靓丽。

但老方法制作出来的二毛皮异味大,不上档次,还易受潮发霉,于是丁跃成又反复试验,将熟皮环节的配料改为化学提纯黄米植物酶,熟出的皮板更加柔软,也无膻腥味。他又将原来的平刀改进为八字刀,有效提高了铲皮工作效率。多年来在其辛勤钻研下,二毛皮生产的过程和工艺都在不断优化。

目前,丁跃成的家庭作坊有六七名员工,主要给人加工二毛皮,供其进一步使用。由于制作二毛皮要经过洗、泡、晒等30道工序,历经半个月才能完工,加之制作环境简陋,很多学徒一开始虽然兴致勃勃,但都很难坚持下去,对此丁跃成也很感慨:“这些乡村手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完整保存下来的越来越少,我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量一代代传下去。”

丁跃成等非遗传承人用极致匠心年复一年地扎根乡村,用热情、创新、坚守和奉献,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路。

培育工匠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次评选的自治区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中,还有擅长剪纸艺术的李转能、杨银娥、任新兰,擅长刺绣技艺的赵桂英和李芳,擅长麻编藤编的张璟和黄华,擅长古法酿酒的王长宁,擅长铁器锻制的吴建云。

他们多年来扎根乡村,以扶贫工坊、小微企业、工作室等形式,带动当地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业,既增收致富,也富脑富心。例如非遗麻编技艺传承人张璟从2017年开始在兴庆区月牙湖乡推广非遗麻编,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收入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非遗刺绣传承人赵桂英在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富宁村采取“公司+基地+妇女”的发展模式,让广大农村妇女把在“炕头”从事的“针线活”引向市场;还有从事古法酿酒的非遗传承人王长宁30多年来对“灵农大曲”的传统固态白酒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选菌种、完善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近年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挖掘一批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者,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同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帮助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收入增长,一方面也重点关注和支持乡村工匠背后的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多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