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7-17 08:4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银川市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精准谋划实施项目,全力推动资金向产业聚拢、项目向发展聚力、效益向群众聚焦,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银川大地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激活乡土、富裕农民的新引擎。
设施农业铺就致富“快车道”
夏日时节,走进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只见30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里芹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村民正在进行管护,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以来,政权村积极争取衔接资金1000余万元,在85.35亩的土地上规划建设30栋温室大棚。“该项目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建成,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政权村党支部书记高万军介绍,自2月20日开工以来,项目通过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建设进度,历经4个月紧张施工,6月20日顺利完工。“此次新建的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具备良好的保温、抗风性能,棚内还配备储水箱、棚膜升降机等现代化设施,有效优化了设施农业的生产条件。”高万军介绍,目前30栋温棚当中21栋由村民承包,9栋由村集体运营,预计能吸纳6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年产值可达160万元,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村民王生国种植蔬菜大棚已经有17年,看着新棚里的棚膜自动升降机,他眼里满是兴奋:“以前给大棚通风得踩着梯子爬上爬下,夏天全身都是汗,冬天能把手冻僵。现在按下按钮,就能升降棚膜,太方便了!”在他承包的5栋温室大棚里,西红柿枝蔓已经高至20厘米。“新棚保温性好、抗风性强,我心里踏实多了。”王生国说。
从最初的土坯墙大棚再到如今的现代化钢架棚,种植规模也从1栋小棚扩大到现在的5栋标准棚,王生国见证了温棚的升级换代,也见证了种植方式的转变。“以前种棚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村里请了农技专家来指导,教我们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只要好好干,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王生国望着连片的大棚,语气里满是干劲。
从“土棚子”到“钢架棚”,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一个个现代化温室大棚不仅承载着村民的增收希望,更勾勒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清晰路径——以产业升级激活土地潜力,让农民在自家田地上种出“好日子”,让乡村在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蔬菜产业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在贺兰山脚下,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沃野正悄然铺展,这里是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同庄村蔬菜基地,一望无际的菜田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鲜嫩的蔬菜,一片收获的美好图景。
2024年,同庄村流转4500多亩土地,引入宁夏西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菜心等优质冷凉蔬菜。2025年,同庄村蔬菜基地二期建设完工,新建2500亩种植区,配套喷灌设施、保鲜库和分拣中心,预计新增45个就业岗位。未来,这里将形成“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50人稳定就业。“蔬菜基地全面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备喷灌管网,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确保蔬菜品质稳定。在这里,一年可种3至4茬蔬菜,现在正采收第一茬,预计产量可达83.3万公斤。”基地负责人贾建新说。
从田间到舌尖,同庄村蔬菜的“高效供应链”已成亮点,现采现发、30分钟锁鲜、直供商超。同庄村党支部书记贾小飞高兴地说:“村党支部牵头监管、企业运营、村民入股分红,这种模式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蔬菜产业是街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支持辖区各村的农业现代化升级,通过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在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三期项目现场,18栋日光温棚的主体已经建成等待验收。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2亩,建设内容包含18栋日光温棚和基础配套。“项目总投资约872万元,计划种植青皮西红柿、小青瓜等蔬菜,预计年利润可达300万元,带动3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马玉梅说。
近年来,光明村借助“良田种苗”这一金字招牌,着力在发展农业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统筹落实项目资金,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目前,示范园已引进宁夏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银川鸿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企业,将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用真金白银为群众“撑腰鼓劲”
今年以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引领、集中统筹、重点发力,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帮扶产业提升行动,争取到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约5.37亿元,同比增长12.2%。各县(市)区纳入年度计划项目336个,已安排实施项目288个,开工率达85.7%。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重点支持的项目包括兴庆区掌政镇春林村昆仑育苗种苗农业产业种植基地、金凤区良田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良渠稍村高端水产养殖基地、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设施农业拱棚园区、贺兰县立岗镇渔业养殖示范园区、灵武市白土岗乡设施产业融合园等具有较好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前景、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特色种养项目,并延伸支持兴庆区通贵乡通西村黏玉米包装加工车间、金凤区丰登镇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贺兰县南梁台子铁西村乡村振兴食品加工基地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市中央衔接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占比达65%以上,“产、加、销、旅”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塞上特色产业品牌持续擦亮。
市农业农村局还把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作为衔接资金项目实施的“硬标尺”,在产业项目谋划上逐个论证勘查,对衔接资金单体投资500万元~1000万元产业项目进行市级论证,确保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利益联结机制100%建立,优先保障联农带农富农结合紧密的项目精准实施。同时,在稳定增收渠道上寻求突破,以土地流转、生产补贴、务工就业、产销对接、收益分红、托养托管、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确保产业项目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用“真金白银”为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撑腰鼓劲”。
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强化项目意识,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和基础,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持续跟进做好项目落地服务保障,确保项目精细化管理、有序化进行、规范化实施、效率化支付,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全链升级与群众增收深度融合,全面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根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