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互嵌共融构筑民族团结“心”家园
——坚持和深化“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系列综述之五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7-28 08:47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


近年来,银川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实施各族群众情感交融提升行动,着力推进心理互嵌幸福家园建设,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大融居、共发展、心相印。

从校园到乡村,再到景区,处处可见生动实践:学校将“铸牢”主题纳入思政教育必修课;乡村间以山海深情为纽带携手共富;景区里各族群众在文化盛宴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宣传教育融心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走进银川各所学校,深入浅出的思政课,播撒下爱党爱国的信念火种;创意十足的手抄报,绘出民族团结新风尚;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格外浓郁。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银川市各级各类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实践、“寻找银川最强石榴仔”知识竞赛等,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在兴庆区,活跃着一群来自“石榴籽”故事达人创作基地的“故事爱好者”。他们深入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一线走访,体验编织、剪纸等传统文化技艺,还与“网红”一同探店打卡特色美食街区,创作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石榴籽”原创故事。

“基地成立以来,已开展社区‘石榴籽’短视频制作宣传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10余次,开发‘石榴籽’周边文创产品15种,发布线上短视频200条,累计浏览量超640万次。”创作基地负责人孙吉鹏介绍道。

从社区一家亲到乡村共富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银川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以“实地采风+全媒体传播”的形式,展现银川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鲜活实践,讲好“铸牢”的银川故事。

从线下到线上,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个引发情感共鸣的故事,不断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年来,银川市持续深化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常态化开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广泛开展“百场万人”宣讲活动;深入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构建石榴云“1+6+N”宣传体系,发布市县两级“1+6”石榴籽IP形象,推出小宁大讲堂、手绘长图、石榴籽讲故事、银银带你看银川、榴“铸”青春“银”得未来主题团队课、红色故事“绘”、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7个系列410余期宣传作品;优化提升铸牢教育实践基地,以文物展示陈列、特色专题展览、沉浸式体验、公益课堂等方式开展铸牢宣传教育,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

“三项计划”融情

“这次去福建,主要做蔬菜分拣包装和扫码贴标签的工作,盼着能多挣些钱,还能长长见识、积累经验,过上更好的生活。”今年,闽宁镇居民马小平通过闽宁两地劳务输出项目,与70多名老乡一同踏上前往福建的务工之路。

银川市持续强化跨区域劳务协作,不断深化闽宁劳务协作,成立银川市首个驻厦劳务工作站(永宁县驻翔安区站),举办“春风行动暨春暖农民工”闽宁协作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还积极招引德龙酒庄、富贵兰纺织园等10余家福建企业相继落户闽宁镇。这些举措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资源,让不同民族的群众在共同的工作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在贺兰山巅,观云海翻涌,看绝美日出;在览山公园,览湖光山色,赏落日晚霞。在观赏“灵州会盟”历史演艺中感悟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图景;在西夏区怀远观光夜市品味丰富多样的“舌尖文化”……

山水相逢,情谊自通。旅游是各族群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也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推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文塑旅、以旅促融,越来越多的人来大美银川看山看水,在相知相交中结下深情厚谊。

“我们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依托,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桥梁,以旅游促三交计划为纽带,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银川市民委负责人说,近年来,银川市搭建“红石榴”青少年交流平台,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山川偕行”云队课、研学教育等活动,推广“行走的思政课”,举办“寻找银川最强石榴籽”大赛;搭建“山海情”双向就业平台,依托闽宁协作等载体,促进各民族跨区域跨行业流动;搭建“中华情”旅游促融平台,开展“体育+铸牢”系列活动,提升景区景点示范场景,巩固提升贺兰山东麓旅游促进“三交”示范带。

示范创建融力

9年时间,成为10名大学生的“干妈”,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居民王菊茹让更多来宁夏求学的孩子感受到异地有家、他乡有爱。

24年间,银川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杨彦锋在12米的车厢内迎来送往无数乘客,用热忱的服务把联系各族群众的“窗户”擦得更加明亮。

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世忠扎根宁夏40多年,相继创办四家企业,吸纳近千名员工就业,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到30%。

作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积极回应群众“关键小事”,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他们,都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或模范集体。

一张张手足相亲的笑脸、一段段守望相助的佳话,让“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现,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来,银川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核心任务和评价标准,深化铸牢“七进”,在重点行业、窗口单位、企业、新经济组织等领域和社区(村)中选树打造活动载体和精品点位,建立示范典型储备库,积极培育选树全国全区示范单位、模范个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共同书写多民族居民亲如一家的生动实践。

银川市民委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自治区级202个,实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涌现出王菊茹、阮世忠等国家级模范人物和闽宁镇、长城花园社区等示范样板;共享社区、颐和城府社区入选全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