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市军民同心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8-01 08:44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7月31日,在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泰和社区,退役军人向孩子们讲述军旅生涯中的难忘经历
贺兰山下双拥花开,黄河岸边鱼水情深。近年来,银川市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全力保障部队练兵备战,倾心解决官兵实际困难,不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全市上下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氛围愈发浓厚,军民同心推进强国强军事业的基础更加扎实,一幅幅军地“双向奔赴”的新画卷不断展开。
站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新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坚持“四个聚焦”构筑强军保障新高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径,努力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双拥之花开满塞上湖城,让鱼水情深谱写绚丽篇章。
聚焦强军目标 全力保障练兵备战
“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我们都全力保障!”某部队移防银川前,官兵们想到即将面对新环境、新编制、新装备带来的一系列新难题,内心忐忑不安。抵达当天,市领导班子在迎接部队时发现,该单位装备车辆过长,现有道路不方便部队快进快出,一条“战备路”当场列入下步规划之中。“地方政府如此重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训练、守护这座美丽城市?”该部一位干事说,这迎面而来的诚意与暖意,让子弟兵的内心变得柔软而坚定。
银川市坚持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驻银部队专心谋战、全时待战、随时能战。保障提升战训条件,围绕总体规划,统筹整合资源,先后投资16亿元全力保障部队训练场地、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驻地部队水电气暖全部并入城市管网。银川市军事供应站聚焦支前保障,用“一张笑脸、一顿热饭”圆满完成了历次军供保障任务,获评“全国重点军供站”。
银川市持续深化科技拥军,结合打造“算力之都”,支持驻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攻关革新,为驻银部队建设开通4G、5G基站144个,加快培育网络防御、无人机侦察等新质力量。先后投入2.57亿元帮助驻银部队解决营区建设和设备采购等实事200余项,办结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80余件;高效解决移防银川某部队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随军家属安置等11项需求,相关经验做法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上刊载。
聚焦纾困解难 倾力化解急难愁盼
今年,我市主动作为,将“替战士看爹娘,为军属办实事”活动打造为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示范品牌,指导基层构建“1+8+N”协同机制,对全市现役军人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针对8年以上服役战士、边海防官兵、困难军属等特殊群体,实施“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每个诉求都有回声、每项关怀都见实效。
永宁县闽宁镇木兰村双胞胎兄弟黄金龙、黄金虎去年入伍后,家里少了干活的劳力。村“两委”及时为他们的母亲李梅花办理生活困难补助,还介绍她到附近的葡萄园打工,增加家庭收入。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经常走访探望,聊家常、做家务,让李梅花感到很温暖。“母亲在家有人照顾,我们也更安心地在高原建功立业。”虽然从军时间不长,但兄弟二人主动申请赴高原执行任务。黄金龙工作突出,获评“四有”优秀士兵,黄金虎所在班在执行任务中立“集体三等功”。
统筹考虑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的实际需要,银川市始终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着力解决“三后”问题,安置随军家属110余名,帮助1490名军人子女办理入转学,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行政或参公单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应安尽安、能安尽安。完善利军惠兵举措,在全市500余个办事窗口建立军人依法优先通道,为1240余名伤残退役军人换发优抚证件,办理优待证6.4万余张。倾情开展走访慰问,大力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替战士看爹娘、为军属办实事”等活动,发放“崇军大礼包”1100余件,累计为驻银部队发放慰问金(慰问品)52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传递关怀温暖、激励军心士气。
聚焦创新赋能 着力拓展服务模式
7月15日至19日,对西夏区贺兰山少年军校的20名学生来说,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日子。孩子们受邀前往海军银川舰参与军地首期“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少年军事夏令营,住进了以家乡命名的舰艇,在银川舰学习海军旗语、在模拟系统中尝试指挥编队、拆装武器模型,续写“城舰同心”双拥新篇章。“长大了我也要当海军!”当风儿轻拂过稚嫩面颊,欢笑声与海浪声也记住了夏天的梦想。
近年来,银川市聚力打造服务新引擎,以创新举措提升保障效能。“城舰共建”开拓新路径,20名学生首登银川舰;推动银川舰与闽宁镇原隆小学结对共建,同升一面旗、共上思政课。崇军行动打造新平台,创新开展全域“崇军行动”,吸引超4500家单位加入“崇军联盟”,推出优惠项目8000余个。打造全区首家“崇军集市”,帮助军创企业和崇军企业拓宽销售渠道,让崇军拥军“双向奔赴”。
同时,健全机制助力新作为,将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的退役军人推荐至基层组织。145名“兵支书”“兵委员”、187名退役军人治保委骨干活跃在乡村振兴、民族融合、基层治理一线,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领头雁”,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网络,成立223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4000余名退役军人投身公益服务、护林防火、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1.8万余次。
聚焦凝聚共识 合力提升拥军温度
练队列、翻障碍、强体能……走进闽宁耿飚少年军校,学生们英姿挺拔、技能满格。作为全市7所少年军校之一,该校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常态开展特有的半军事化国防教育,既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又让“铸少年军魂体魄,强爱我国防观念”的校训进一步深入心灵。
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学校里的小红军广播员、英雄故事讲解员、国防教育宣传员与家长们一同学习红色历史,让红色基因扎根童心。“我们学校人人会讲英模故事、人人争做英模传人。”该校五年级学生李安娜说。
一直以来,银川市坚持把双拥宣传教育作为双拥共建的基础性工程,着力打造活动引领、阵地教育、媒体联动“三位一体”的双拥宣传模式。丰富活动内涵,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及“六送”进军营、国防教育活动800余场,累计为退役军人家庭等悬挂“光荣牌”7.39万块,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去喜报4000余份。建强服务阵地,筹集资金6900余万元建成军队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成立军休老年大学,组织老兵宣讲团、军休艺术团开展活动170余场,覆盖10.7万余人次,持续彰显“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实现宣传覆盖,打造国防教育基地15个、双拥宣传阵地18个,开通“双拥公交专线”10条,结对共建学校24所,设置永久性双拥标志、宣传牌和宣传橱窗等700余块。在银川,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氛围愈发浓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