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8-22 09:2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秋阳洒遍塞上大地,银川各大产业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与项目建设的号角声交织,现代化厂房在旷野间拔地而起,“四新”产业集群在改革浪潮中加快发展……自《自治区关于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以来,银川以“一案两单”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凝聚全市协同推进合力,将制度改革的“金钥匙”插入产业园区发展的锁芯,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6月,全市5个工业园区贡献了60%的规上工业产值、59.6%的工业增加值和52%的工业总投资,以“核心载体”之姿,书写着塞上湖城的产业振兴答卷。
破除体制机制壁垒 激活园区发展“内生力”
“以前项目审批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园区‘一窗受理’,流程快了一半!”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办理项目手续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场效率变革的背后,是银川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为园区“松绑赋能”的深层实践。
今年以来,银川各产业园区按照上一年度审批事项授权清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永宁工业园区审批服务大厅自成立以来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尽最大可能为园区企业办理各类业务提供最大便利,截至7月底,已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200余件;贺兰工业园区全面承接区市县下放的21项赋权审批事项,深化赋权审批服务,继续承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食品生产许可等审批权限,落实“21+15”审批事项承接工作,今年以来受理审批事项200余件;苏银产业园全面提升E站式服务中心质效,承接56大类166个子项审批业务,在项目拿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全链条并联审批上形成合力。今年以来,银川各产业园区共办结各类事项1.13万件,实时办结率为100%。
同时,银川赋权改革释放管理效能,制定《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改革的若干措施》,细化53项改革任务作战图,在剥离社会事务职能、差异化授权等方面形成18项制度成果。实施“一园一策”赋权,将市场监管、项目审批等高频事项下放园区,让“园区的事园区办”。苏银产业园通过“管委会+公司+产业基金”模式,设立1.0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银川高新区建投公司以1700万元财政资金为杠杆,吸引1.5亿元社会资本注入,市场化运作能力显著提升。
人事薪酬改革点燃干事热情。银川试点推进园区人事薪酬改革工作,在试点园区推行竞聘上岗和绩效薪酬,构建精干高效、效益优先的管理和激励体系,打破“铁饭碗”“大锅饭”,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
今年以来,各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去行政化”,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和“管委会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永宁工业园区平台公司深度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企业优势在供应链对接、撬动金融资本等方面作出诸多贡献,回收银峰铝业闲置资产,同步引进卓鼎冠雅新材料等建材供应链企业,既盘活了闲置资产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贺兰工业园区开展市场化招商引资,与运营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委托协议,建立“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联合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并向平台公司注入优质资产,通过股权变更、增资扩股等方式强化公司资本运作能力;银川高新区与陕西燃气集团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6亿元实施临港产业园区蒸汽管网项目,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
今年上半年,各产业园区授权赋能、社会事务剥离、利益共享等改革事项均走在全区前列,改革工作成效充分体现。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锻造集群发展“硬实力”
走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业蓝宝石晶体闪耀着科技光芒——这里已建成国内重要的光伏材料基地和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在银川高新区,洁白的羊绒经过精细加工,变成畅销全球的高端制品,“轻工纺织”的品牌愈发响亮……银川以“四新”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园区形成“三个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格局,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平均达89%,集群效应持续凸显。
“目前,我市的特色产业集群成势见效。”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苏银产业园聚焦新能源,宝丰电池储能等13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绿电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永宁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则在新型建材、电子陶瓷等领域多元发力,形成互补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产业园区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效持续向好。1~6月,全市5家工业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趋势,5个工业园区完成产值同比增长0.4%,占市级比重59.6%;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占市级比重58.9%。1~6月,银川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1%。
创新驱动为产业园区注入核心发展动能。各产业园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占全市81%;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1~6月,各产业园区推荐76项成果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转化项目,54项立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7亿元,创新“种子”在园区结出“产业硕果”。
绿色转型擦亮产业园区发展底色。硅基产业绿电园区、国能灵绍大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绿电项目完成倒送电。今年1~5月银川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1.4%,与此同时,产业园区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12.9%,实现“增产不增耗”。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自治区级绿电园区2个,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中89%位于产业园区,“绿色制造”成为银川产业的鲜明标签。
优化要素保障生态 提升服务发展“支撑力”
“3公里内就能找到充电桩,补能太方便了!”在银川综保区,货运司机对完善的充电网络赞不绝口。土地、水权、能源、基础设施……银川全方位优化要素保障,为产业园区发展“铺路搭桥”。
要素配置机制持续创新。破解“用地难”,银川先后向自治区申报13个批次24个项目用地1222亩,办理宁夏首宗“标准地+先租后让”工业用地223亩,让项目“拿地即开工”;破解“用水紧”,银川完成用水权交易100笔,共计6.94亿立方米,创新“河湖生态再生水置换用水权”的“经开模式”,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破解“用能贵”,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硅基产业绿电园区项目完成倒送电,为企业降本增效。
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今年,全市建成公共充电场站810个、充电枪7959个,城区形成“3公里充电服务圈”,物流、交通等配套不断升级;产业园区内道路、供水、排污等设施同步跟进,“九通一平”标准保障项目快速落地,让企业“轻装上阵”搞发展。
安全防线筑牢发展根基。银川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78条,整改率达89.3%;推进化工产业园规范认定,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环保格局;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让产业园区在安全与绿色中稳健前行。
从体制机制“破冰”到产业集群“成势”,从创新要素“集聚”到服务生态“优化”,银川各产业园区正以改革为笔,在塞上大地描绘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这片热土必将迸发更强动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注入澎湃力量。
▲全市产业园区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效持续向好
1~6月,全市5个工业园区贡献了60% 的规上工业产值、59.6% 的工业增加值和52% 的工业总投资
今年以来,银川各产业园区共办结各类事项1.13万件,实时办结率为100%
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自治区级绿电园区2个,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中89% 位于产业园区
各产业园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占全市81%;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1~6月,推荐76项成果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转化项目,54项立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