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文旅 从流量到留量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09 09:03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文旅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银川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提出建设“两地五中心”。作为宁夏首府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银川承载着西部开放门户、文化传承与旅游带动的使命。银川文旅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国企改革与产业升级背景下,探索出“文化+旅游+科技+商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演唱会经济”引爆城市流量,撬动全域消费

银川文旅把握“音乐+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让“演唱会经济”成为撬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2025年上半年,银川文旅成功举办西北首场超级音乐节和“览山音乐季”等品牌活动,三场演出共吸引观众1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过30%,有效带动酒店入住率超90%,民宿和短租公寓“一房难求”。活动期间,市内网约车、出租车日均单量增加40%,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全链条消费。特别是“银票有礼”活动创新推出“票根经济”模式,1.5万名乐迷凭票根进入西夏陵、贺兰山岩画、鸣翠湖等10余家景区,消费覆盖130余家商超、餐饮企业,阅彩城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30%以上,餐饮营业额增长25%。由此可见,以演唱会为核心,通过票根串联景区和商圈的模式,实现银川从“粉丝流量”到“城市留量”的转化,初步形成了“音乐+文化+旅游+住宿+商业”的产业生态链,开创“一张演唱会票撬动全城消费”的银川经验,为中西部城市探索“事件经济+全域旅游”提供了银川范本,实现由“文化消费”向“城市经济”外溢的跨越。

“夜间经济”焕新城市活力,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银川文旅主动打造高品质、多业态的夜间经济品牌,逐步形成了“夜游银川”的新名片。以“焕新览山·多彩文旅季”为主线,银川精心策划落日大合唱、无人机星光秀、文创夜市集等活动,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览山景区夜间人流量增长70%,成为年轻群体与外地游客的打卡热点。同时,通过整合览山、阅海、花博园等资源,联动举办花园派对演唱会、夜间马拉松等活动,逐步形成城北夜间经济集聚区,使区域具备“演艺+购物+餐饮+休闲”的综合功能。夜间消费不仅集中在娱乐活动,还向“夜宵+轻食+酒吧”等餐饮业态延伸,“夜游黄河”“夜宿露营”等新产品逐渐走红,推动夜间经济从“短时停留”向“深度体验”转变,形成了“夜游、夜演、夜购、夜宿”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银川夜间经济实现常态化、品质化提供实践经验。

“假日经济”塑造特色品牌,激发深层消费动力

银川文旅紧扣居民消费升级和旅游需求转变趋势,把假日旅游从“观景”引向“体验”和“疗愈”,成功打造出多个特色品牌。银川文旅推出滚钟口“日出之约”、览山“日落打卡”等沉浸式活动,把自然景观包装为“节日化产品”,节日期间单日游客量峰值突破8万人次,同比上升60%,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同时,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景区开发了10余大类、300余款特色文创产品,涵盖文具、餐饮、公仔、纪念币、非遗手工艺品等,在售产品总量超过1600款,假日期间文创销售额增长70%,有效拉动了二次消费。此外,游客通过在景区“打卡日出、分享日落”广泛传播,银川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城市”,2025年“五一”期间相关话题在抖音、小红书浏览量突破2亿次,大大提升了银川在全国的文旅知名度。可以说,银川的“假日经济”不仅满足了休闲需求,更通过“体验+社交+传播”模式,把假日消费转化为持续性的城市品牌影响力。

“会展经济”带动产业集群,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紧抓银川建设“西北会展博览中心”的契机,银川文旅把会展经济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阶段性突破。银川文旅集团成功承办“第32届布鲁塞尔葡萄酒国际大奖赛”“2025年宁夏银川体育博览会”,参展人数超过5万人次,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有效提升了银川在葡萄酒与体育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集团创新举办2025年首届旅游博览会,涵盖旅游装备、文创产品、智慧旅游等多个板块,吸引国内20余省区市展商参展,现场签约项目近20个,总金额超过30亿元,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在“会展+产业”融合方面,葡萄酒博览会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深度绑定,使葡萄酒销售额增长35%;体育博览会带动多家体育装备企业落户,形成了投资与消费的双重效益。银川的“会展经济”正从“展览展示”向“产业集群驱动”转型,推动“展会—项目—投资”一体化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银川文旅融合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基、以改革为力、以创新为翼,走出一条“文化引领、产业融合、改革赋能、品牌驱动”的综合发展之路。西夏文明的厚重、黄河文化的奔腾,与现代演艺、夜游、会展、文创交相辉映,汇聚成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底气。银川正是在守护文化根脉中塑造品牌,在把握消费需求中拓展业态,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品牌塑造为目标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人:王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