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地下“提质”地上“焕新”
银川:科学规划疏通城市血脉 城市更新点亮美好生活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10 08:5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道路改造工程现场


交通疏导员在路边指挥车辆有序经过施工区域


工人夜以继日,加紧施工


地下管网“舒筋活血”,路面焕新“表里双修”。今年,银川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各类中央资金85.65亿元,实施民族街(上海路—铁路专用线)排水管网改造等30个城市地下管网改造项目。同时,结合国家政策调整,及时补充实施33条道路项目。

为什么要改造?改造的意义在哪里?改造过程中如何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进施工现场、走访相关部门、采访沿街居民,探寻这场城市更新背后“为何改、是否值”的民生答案。


为什么要改造?

—— 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9月9日,在民族街(上海路—铁路专用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围挡内的工人正配合摊铺机进行路面沥青摊铺作业;在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上海路—滨河路)施工现场,典农河围堰已经完成,正在实施桥梁桩柱施工作业;在上海路(广场东街—凤凰街、中山街—丽景街)道路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员正抢抓施工作业“黄金期”,推动项目加速推进;在银川市中北部片区雨水提升泵站及雨水滞蓄空间建设工程现场,正在稳步推进的建设工作将为区域应对强降雨、减少内涝隐患提供重要支撑……

看着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民族街(上海路—铁路专用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二标段项目经理王刚颇有感触。在他看来,地下纵横的骨干排水管网是城市内循环中的“主动脉”,负责输送原水、处理后的清水和污水等关键任务,具有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整体输水效率的重要作用。但如今,老旧破损的排水管网早已不堪重负。特别是暴雨天气,低洼路段极易出现积水与内涝。

对此,民族街19号院(原工行家属院)居民王光前深有感触:“过去我们由于没有接通市政管网,仅靠小区一个不大的化粪池积蓄污水。每到雨季,院子里就充满了异味,大家对此苦不堪言。”

在北塔中学旁,已经完成围堰的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上海路—滨河路),也是周边居民最关注的事情。未来这里将再添一座桥,横跨典农河,为周边小区住户以及学生出行提供便利交通。“每天早中晚上班上学的高峰期都是大家最为担心和烦恼的时候,交通拥堵频繁发生。再添一座桥梁,大家出行就方便多了!”看着工程推进,居民周建华已经期待着完工后的通桥通车场景。

在老城区街巷,老旧破损的排水管网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在住宅、学校、医院周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断头路成为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降水量不断增加,排水防涝能力考验着城市的安全运行……

城市要发展,这道“地下难题”必须破解!

服务大民生,城市“舒筋活络”迫在眉睫!


改造有何意义?

—— 系统升级将带来多重效益

不同于普通的项目建设,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属于隐蔽工程,难以一次性完成所有管段改造,需要分段、分批逐步开展。同时,工程实施期间,必然会对交通出行产生一定影响,如何精心规划、精准筛选、精细确定实施项目,是对此次城市更新的最大考验。

“近期,我们开工的城市道路挖掘项目主要是哈纳斯中压钢制燃气管道更换、部分新建小区供热接入以及‘庆祥变’‘八一变’电缆线路敷设等项目。另外,还有正在施工的文昌街(学院路—新小线)、银锣巷、上海路(福州街—满城街)3条道路,以及部分排水改造和道路维修改造项目。”采访中,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老城区因供热、供水、燃气、电力、排水等地下管线设施老化,普遍存在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的问题,这也导致了突发爆管等情况时有发生。但是频繁应急抢修,不仅占用城市道路,也给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于是,在巩固历年严控“马路拉链”治理成效的基础上,今年银川结合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及用水、用电、用气、供热等各类地下管线新建、更新改造项目实施计划,通过“规范、联动、优化”等措施,将城市道路建设、维修计划与管线单位挖掘计划有效衔接、合理组织,综合施策解决城市道路频繁开挖、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

“一揽子解决多个民生问题,既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初心,也是科学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核心。”兴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施工前期,工作人员会组织施工方及相关负责人实地踏勘,走访居民了解道路实际情况,进而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尤其是将排水、道路、燃气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造需求纳入城市更新工程,同步推进道路升级。

城市防汛排涝方面,银川市中北部片区雨水提升泵站及雨水滞蓄空间建设工程、金凤区中北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调蓄池建设工程,不仅提升区域应对强降雨的能力,减少内涝隐患,还通过科学设计调蓄池,增强区域排水的韧性。

断头路改造方面,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上海路—滨河路)建成后,天平街与贺兰山路将形成“十”字形平面交叉,新增跨典农河通道,不仅提高天平街通行效率,促进交通微循环,同时也有利于附近学校师生上下学出行安全。

民生改善方面,包括民族街在内的排水管网改造升级,将有效提升周边小区的生活排水能力,同时为新华百货老大楼、邮政大楼、工会大厦、宁夏展览馆等建筑和星级住宿酒店优化了排水,还将惠及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银川市第十五中学、银川市第二十小学、银川第一中学等学校。


如何降低出行影响?

—— 温情举措最大限度还路于民

“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污水外溢的问题了!”看着家门口新铺设的沥青道路,丰收巷邮政家属院居民陈广军心里格外舒畅,“过去由于管网老化严重,路面时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即便无雨也污水横流,但凡下雨邻居还得四处找砖头,自己动手‘搭桥’通行。”如今,经过雨水及污水管网改造、道路及附属设施提升工程后,污水处理能力将显著提升。

项目的实施不仅见之于“速度”与“质量”,更藏着“细节”与“温情”。

“小巷施工空间狭窄,周边居民仍需正常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中科学组织,保障群众基本出行畅通。”在丰收巷雨水及污水管网改造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根据进度动态优化管理,调整摊铺机、压路机的作业工序。项目负责人王健介绍,施工团队不仅对材料堆放、车辆进出制定了详细方案,还专门留出便道供群众通行,并严格把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碾压工艺及温度控制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

在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上海路(广场东街—凤凰街、中山街—丽景街)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保质保量、科学施工、高效推进的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勘察设计,确保工程方案科学合理。同时,不断加强施工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夜间施工,白天还路于民”,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

此外,市发改、审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公安等部门组成工作协调机制,全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全要素保障,共同推动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实效。

根据目前施工进展反馈,我市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上海路(广场东街—凤凰街、中山街—丽景街)道路改造工程预计10月份完工,金凤区背街小巷排水防涝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

“修路可能会造成暂时的出行不便,但一想到以后有条崭新的回家路、再也不用担心积水问题,大家都非常期待!”在居民陈广军看来,短暂的不便也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通过新闻,居民黄欣也关注到了最近城市的“大动作”。“除了家门口的民族街,城区还有不少大小街巷正在施工,有的更换更大管径的下水管,有的更新燃气管道,同时对路面进行优化提升。”黄欣说,民生工程造福的就是百姓民生,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翻新住房,还是道路工程为群众畅通回家路,美好生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地,群众的生活环境也在一次次更新中持续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