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宁景百村”打通乡村消费新链路——
左手诗意栖居 右手增收致富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12 09:0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乡村民宿的布置还原了西北民居的风貌


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的利思 田园蜜语一站式打造农旅融合消费场景


贺兰县金贵镇牡丹花乡通过“美丽经济”实现价值转化


贺兰县金贵镇牡丹花乡园区不断创新玩法



在银川的广袤大地上,贺兰山的微风日复一日拂过古村的屋檐,黄河的细浪年复一年轻拍翻滚的苇荡。如今,“宁景百村”工程正以“串珠成链”的巧思,将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紧密相连,在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平衡中,勾勒出一幅既有诗意栖居、又有增收实效的乡村新消费画卷。在这里,干涸河谷变身生态展馆,黄土窑洞化身文化地标,闲置农田蜕变为网红打卡地,传统村落升级成旅居胜地,每一处变化都在诉说着乡村新消费场景的无限可能。

场景重构 乡村空间焕发多元消费活力

“宁景百村”的核心智慧,在于打破乡村资源分散的壁垒,以生态为脉络、文化为灵魂,对乡村空间进行创新性重构,打造出“一步一景、一村一韵”的多元消费场景,让游客在行走间既能感受西北的雄浑壮阔,又能体验别样的生活情趣。

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曾是典型的西北乡村,农田连片、水系单一。如今,这里却凭借“师法江南”的巧思,成为了银川周边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贯通全村的景观水道,清冽的河水缓缓流淌,石桥横跨其上,岸边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摇曳,俨然一幅“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这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以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为底色,巧妙融入江南元素的创新实践。

村子里的“稻渔空间”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曾经闲置的农田,如今被打造成了集种植、养殖、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农民们用不同颜色的农作物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图案和传统的吉祥纹样,从空中俯瞰,整片农田宛如一幅巨大的油画,“远观成画、近赏有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便人头攒动,家长带着孩子体验农耕乐趣,游客们则忙着拍照打卡,感受田园风光。

村民的庭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前庭后院”的格局既保留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又增添了景观美感。前庭种植着各类绿植,四季常青;后院则根据村民的喜好设置小景,有的摆放着石桌石凳,有的种着瓜果蔬菜。推门而入,青瓦白墙映着碧水,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实现了“一户一景、一步一江南”的美好愿景。这种独特的“西北肌理 + 江南意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也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则依托贺兰山麓的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葡萄酒+民宿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之路。村子里的昊然山居,是“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仿古的木门半掩着,庭院内现代风情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智能化的设施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便捷舒适。主理人坚持高端定位和管家式服务,无论是客房的布置,还是餐饮的搭配,都尽显用心。每到节假日,这里便一房难求,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的回头客。

在昊然山居的窗前,游客可以一边品尝贺兰山东麓出产的优质葡萄酒,一边欣赏“贺兰晴雪”的壮美景色,感受都市中难得的慢生活。毗邻的西村海棠民宿,则以复古静怡的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朋友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享受片刻的宁静。

昊苑村还拥有19座酒庄和千余公顷的葡萄园,依托这些资源,村子创新打造了“六位一体”的产业集群,集葡萄酒品鉴、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特色民宿于一体。十余家特色民宿各具特色,与酒庄相互呼应,形成了强大的消费吸引力。葡萄酒的醇香、山居的诗意,让这里成为了宁夏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村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载体创新 自然村落成消费核心引擎

“宁景百村”并非一味地打造人造景观,而是充分挖掘自然村落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村落本身成为乡村消费的核心载体,让游客在与村落的互动中,感受乡村的魅力,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消费增收的多方共赢。

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的利思·田园蜜语农业生态产业园,便是以村落为载体,打造农旅融合消费场景的典范。走进园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宁夏特色的灵武长枣、中宁圆枣挂满枝头,网红水果阳光玫瑰、美人指葡萄也长势喜人。7大品种、11棚果蔬,不仅是园区的丰饶物产,更是游客们的研学课堂和采摘乐园。

每到暑假,这里便迎来了消费旺季,“吃住天天满员”成为园区的常态。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朋友们则相约在这里烧烤、垂钓,享受乡村的悠闲时光。园区内还设有典农云居民宿,民宿的设计融合了自然与现代元素,简约而不失格调,成为了都市人向往的栖息之所。

园区以现代农林产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延伸,构建起“一带二园九区”的发展格局,将科技与人文巧妙地融入田园之中。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还能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这种“农旅文教”融合的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为乡村消费注入了强大动力。

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的蜕变,更是生动诠释了村落作为消费载体的巨大潜力。华西村紧邻著名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却没有依赖景区的“输血”,而是主动承接影城的IP红利,将村落打造成了“影城延伸体验区”。

走进华西村,浓浓的影视文化氛围扑面而来。部分农房被改造成了“影视主题民宿”,民宿内部的布置还原了西北民居的风貌,同时融入了经典影视场景的元素,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村内的步道旁,设置了许多影视海报打卡点和经典台词标识牌,游客们可以一边漫步,一边回忆电影中的精彩瞬间。

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化身“影视讲解员”,向游客们讲述电影的拍摄幕后故事以及村落的发展变迁。每到旅游旺季,村民们还会摆摊售卖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生意十分火爆。

通过这种“影视 + 乡村”的模式,华西村成功打造了“游影城、住华西、品乡韵”的消费闭环,实现了从“景区客流”到“村落留客”的转变。游客们在参观完影城后,纷纷来到华西村住宿、消费,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村落不再是景区的附属品,而是成为了独立的消费目的地,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价值转化 绿水青山变群众幸福靠山

“宁景百村”的终极目标,是让乡村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靠山”,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让村民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贺兰县金贵镇牡丹花乡,便是通过“美丽经济”实现价值转化的典型代表。每到花期,百余种鲜花在园区内竞相绽放,形成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园区不断创新,打造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露营烧烤区里,烟火气十足,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花海美景;萌宠乐园里,可爱的小动物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欢声笑语不断;稻田上空的热气球,成了园区的标志性景观,站在园区内最高点,俯瞰整片花海,感受别样的浪漫。此外,园区还推出了轻奢营地、天空之镜、鹦鹉小屋等特色项目,持续为景区引流。

依托“牡丹+”“林果+”“农业+”的多元融合路径,以及金贵镇沿黄明星小镇的区位优势,牡丹花乡成功将“颜值”转化为了富民“产值”。园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村民们有的在园区内务工,有的摆摊售卖特色农产品,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灵武市梧桐树乡陶家圈村则另辟蹊径,瞄准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打造了“认养地块”农夫乐园,实现了生态资源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对接。在乐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栅栏将土地划分成小块,羽衣甘蓝、有机辣椒、贝贝南瓜等蔬菜长势喜人。游客可以认养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选择全程托管或者亲身参与种植管理。

对于选择全程托管的游客,园区会安排专业的农艺师进行种植和管理,定期向游客反馈蔬菜的生长情况;而对于喜欢农耕体验的游客,则可以亲自参与播种、施肥、浇水、采摘等环节,感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乐趣。每到收获的季节,游客们就能带着自己种植的蔬菜回家,品尝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这种“全程托管+休闲观光”的模式,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还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田园体验。同时,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也借助旅游和电商直播平台,走出了乡村,走进了都市人的餐桌。这些承载着乡愁的“舌尖风物”,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乡村的文化魅力得到进一步传播。

永宁县闽宁镇的非遗扶贫工坊,更是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消费完美结合,让古老技艺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法宝。在工坊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亚明带领着村民们飞针走线,一个个精致的手鞠球、香包不断诞生。这些手工艺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游客的喜爱。

刘亚明始终坚持“要创造属于闽宁镇的非遗品牌”,她不断创新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之中,让手工艺品更符合当下游客的审美需求。如今,工坊的订单源源不断,研学团队也纷至沓来。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传承了文化,还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宁景百村”正以独特的智慧,将银川乡村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转化为消费之力、致富之源。在这幅生态与发展共生的画卷中,乡村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又有“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实惠。未来,随着“宁景百村”工程的不断推进,银川的乡村必将在新消费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