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聚深化改革之力 谱塞上湖城新篇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15 08:37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68项!

“一枚印章管数据”银川模式、打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置换路径等标志性改革在全国全区首创。

4项!

“多权融合”厚植绿色发展等试点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典型案例。

15项!

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国有土地试点改革等经验被自治区推广。

近年来,不断上榜的荣誉,见证着银川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新起点,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年。

强化系统集成,130项重点特色改革、“1652”改革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率达90%;“宜商银川”改革创优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多权融合”改革持续领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

银川着力下好“改革攻坚”先手棋,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发力,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加快推进,特色亮点和改革经验加速形成,持续为银川发展打开新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潮涌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今年以来,银川市深化国企、园区、资源要素等市场化改革,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7月2日,银川算力产业园启动运营,为银川市建设“算力之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一期建设时,银川创投集团在全区率先运用资产盘活贷款模式,盘活原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通过厂房升级改造,建成配备2926个12kW高功率机柜的国家A级标准超大型数据中心。

银川创投集团作为改革主力军,打出“产业升级+资产盘活”组合拳,主动服务银川市“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建设,这正是银川国企改革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银川市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突破,“1+5”运营体系构建运行,压减企业43户,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率达90%,“压减瘦身”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国资委肯定并推广。

走进银川市各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长臂挥舞;企业服务中心大厅,数据大屏实时展示各类动态数据,尽显发展的高效与活力。

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发动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银川市着眼体制机制“破冰”、产业集群“成势”、创新要素“集聚”、服务生态“优化”,持续深化园区改革。

目前,各园区成立专业化平台运营公司,“产业链+专业园”发展模式逐步成熟,配套出台工业项目建筑面积奖补、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等专项扶持政策,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园区企业活力迸发。

迭代创优 持续擦亮“宜商银川”品牌

累计精简材料1724份、审批环节1254个,压缩时限6498个工作日,企业开办保持3小时的全国最快纪录。

历经六轮改革创新、九轮大规模审批“瘦身”,银川探索出优化营商环境的“银川模式”。

从“营商”到“宜商”的迭代升级,银川一直在探索、一直在突破。

今年以来,银川市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机制,“政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兑现奖补资金5410万元,政策环境跻身全国五强。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办事,协同推进政务服务、工程项目、商事制度“三项”改革,初步构建了“银好办、银智办、银领办、银督办”体系,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案例入选国家标准指南,“一业一证”事权、“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两项地方标准实现全区政务服务领域“零的突破”。

“一条条实实在在的政策,一个个破解企业发展堵点的举措,一次次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努力,让我们既暖心又感动。”参加银川市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的民营企业家焦海波说。

银川市连续三年举办民营经济大会,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上线运行“政企通”惠企服务平台,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助力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银川以改革“深度”、政策“力度”、服务“温度”,持续擦亮“宜商银川”金字招牌。

“多权融合” 绿色发展底色更亮

全国首笔!

今年5月,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大厅见证了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

用再生水补给河湖,以此置换黄河水指标发展产业,银川持续深化用水权改革,让每一滴水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展现。

自银川启动“六权”改革以来,水、土、林等要素资源“摇身一变”成为发展资产。

惟改革者进。

随着“六权”改革不断纵深推进,银川市加强“六权”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率先在全国搭建“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 在全区率先开展“多权融合”改革,将分散在各个示范点上的“六权”改革进行融合、一体推进,贺兰县蓝湾生态园探索实践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等“多权融合”改革, 探索出“村企合作”、“以渔治碱”、高效利用盐碱地打通“富农路”新路径等改革经验,为全区创出经验、作出表率。

今年以来,我市“多权融合”继续刷新成绩单:

成交首宗“标准地+先租后让”用地,在全区首推“点状供地+混合供应”土地供应新模式;西夏区富宁村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在全区率先并网发电,全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运行;贺兰县用水权政企联动抵质押贷款经验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区领先,公积金数据在国家平台登记,成为全国第一批、宁夏首个获得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编码及证书的地市。挖掘新增“绿电小镇”等“多权融合”示范点8个,一体化服务平台累计交易突破32亿元,生态资源“华丽转身”成为发展资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银川市“六权”改革示范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改革赋能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一池春水”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打造和美乡村,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整合资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城乡融合发展“一池春水”……

当前,银川正统筹推进“两化一振兴”,制定出台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动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乡村活力更加凸显。

6月12日,贺兰县举行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发放仪式,现场向宁夏九三零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700万元。

“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遇到问题。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贺兰县推出的农业设施产权确权登记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宁夏九三零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农业设施由“资产”变为“资金”,这一变革,为农业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

兴庆区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企业改革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村企转型、土地资源联营等方式,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村领办或投资成立的合作社(企业)达19个,成为银川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民生为本 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改革的成效,既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上,也融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中。

今年以来,从群众最关心的“岗位”“学位”,到“床位”“托位”“车位”,银川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以改革的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千人拥有婴幼照护托位数达4.28个;

出台支持人才发展向用人主体授权清单、人才松绑清单,深化“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吸引2.23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

在全区率先出台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导则,切实解决了外卖小哥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智库,全面推行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强了信心、聚了人心、暖了民心。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银川市将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改革重大任务,聚力攻坚改革难题、集成创新改革典型、总结提升改革质效,为加快建设“双示范市”注入强劲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贡献首府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