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大美银川何以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
湿地为媒 织就“生态美百姓富”锦绣画卷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16 08:4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清晨的黄河湿地公园,清风掠过湖面,蒲苇荡起波浪,白鹭贴着水面划出一道银线。退休老人张海亮牵着老伴的手沿着木栈道慢慢走,仿佛风景画中人。“以前哪敢想,家门口能有这么美的地方?现在每天来转一圈,心里比蜜甜!”老人的话,道出了银川人最朴素的幸福。

这座被黄河深情拥抱的西北之城,手握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与“中国十大大美之城”两张金名片,80万亩湿地、200处湖泊如翡翠般镶嵌在城市肌理中。如今,银川成功入围“2025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这份底气从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浸润在每一缕清新的空气里,萦绕在每一声清脆的鸟鸣中,流淌在每一次市民与自然的温柔相拥之间。

湖光织锦:湿地成为城市“颜值担当”

秋日的银川平原,碧水绕城、绿树成荫,泛舟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面上不时有成群水鸟掠过。“每天清晨,鸟鸣声把湖面叫醒,太阳一出来,整个湿地都亮了。”常年在此观鸟的摄影爱好者王磊的镜头里已记录下上百种鸟儿的灵动身影,其中不乏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份生态“灵动”,源于银川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黄河流经这里83.4公里,全市湿地总面积达80万亩,人均湿地面积200平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6倍。作为我国湖泊第二多的城市,200处湖泊星罗棋布,造就了“半城湖光映晴空”的奇观。更特殊的是,这里正处在鸟类迁徙通道上,银川湿地便成了它们每年长途跋涉中的“温馨驿站”。

从“国际湿地城市”到“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生态底色的持续擦亮。目前,银川已建成6处国家湿地公园、6处自治区湿地公园,卷羽鹈鹕等全球极危鸟类相继落户,就连对栖息地要求苛刻的遗鸥也在灵武海子井湿地安了家,数量从最初的800只增至3000只以上。在银川,湿地不是遥远的风景区,而是市民家门口的“会客厅”和“后花园”。

科学施治:“生态处方”让湿地焕发新生

“湖水越来越清了,几乎能看到湖底的水草!”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紧邻黄河的“天然净水器”,这里的生态补水均来自黄河水,通过三级沉淀过滤、生物净化,再加上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的助力,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春季可达地表水Ⅱ类标准。

这份“清澈”,是银川用“生态处方”治理湿地旧疾的缩影。在湿地保护上,银川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法治护航”:按照“城内治理、城边恢复、城郊保护”的原则,构建起“一河连多湖、多湖连沟道”的水系;出台《银川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等10余部法规,为保护31处湖泊湿地划定了“红线”;常年监测重要湿地水质,确保每片水域都有人管、有人护。

“既要保护好,也要修复好。”近年来,银川累计投入近40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连接七子连湖、华雁湖等10余个湿地,修复水系32公里,新增湿地面积8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300多公顷;推广生物浮岛技术,让水生植物成为水质净化的“天然卫士”。在灵武海子井湿地,15处监控设备严密值守,10名巡护员全天候巡逻,让这片曾经的废弃盐田成了遗鸥等珍稀鸟类的乐园。

科学治理不仅守护了生态,更带来了效益。如今的银川,湿地生态旅游、水生植物种植、水产品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仅2024年,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就接待游客98.6万人次,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民生福祉:生态红利浸润百姓生活

“以前这一片是荒地,现在变成了公园,散步遛弯太方便了!”在典农河畔,市民张女士推着婴儿车,身旁有嬉戏的孩子、健身的老人,远处水面波光粼粼,水鸟不时掠过。这条贯穿银川城区的河流,通过水系连通与生态修复,已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带”。

生态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在银川,湿地的幸福感具体可感,是退休老人每日在湖边遛弯的惬意,是上班族午休时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的放松,是观鸟爱好者用镜头留下鸟儿倩影的满足。数据显示,银川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达13.03亿元,这份“价值”不只是经济数字,更是市民脸上的笑容、呼吸的清新空气、脚下的绿水青山。

为了让更多人共享生态红利,银川还搭建起“全民参与”的桥梁:在宁夏湿地博物馆,孩子们通过互动展览了解湿地知识;在燕鸽湖,连续4年举办的“红嘴鸥文化节”让市民亲手投喂、近距离观察候鸟;湿地保护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观鸟、护鸟、宣传湿地保护的行列中。“现在大家看到受伤的鸟类,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林业部门,保护湿地已经成了全民共识。”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阅海湖畔的清风到海子井的遗鸥,从鸣翠湖的清水到典农河畔的笑声,银川用湿地串联起生态与民生,把“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候选身份,写成了每个市民都能触摸到的生活。未来,这座被湿地滋养的城市,还会继续以生态为笔,在西北大地上画出更美的幸福图景——这里有更蓝的天、更清的水,还有更多与鸟类同欢的笑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