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大美银川何以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报道
筑强发展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
银川擘画高质量发展产业宏图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25 08:43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金秋时节的银川,满是阳光与热情,宛如一幅丰收画卷。行走其间,城市蓬勃发展的脉动扑面而来:塔吊勾勒城市生长天际线,现代化厂房内机器轰鸣奏响产业升级乐章,人流如织的政务服务中心以高效“银川速度”滋养着这片投资沃土。

这份活力,源于银川紧扣“五八”强首府战略的奋力奔跑。如今,战略蓝图正加速转化为“三都五基地”现代产业体系骨架——从“中国新硅都”到“国际旅游目的地”,从高端制造业崛起到数字经济发展,一幅多元支撑、韧性十足的产业宏图,正在贺兰山下、黄河之滨徐徐展开。

“五八”强首府战略引领,擘画发展新蓝图

强首府必须强产业、强动能、强支撑。银川市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明确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等关键领域,推进八大重点任务,全面提升首府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与区域竞争力。

战略引领下,行动蹄疾步稳。银川市建立健全“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要素保障和考核督导。

产业发展层面,银川各园区亮点纷呈。在银川经开区,智能化光伏材料生产线全速运转,硕大的工业蓝宝石晶体折射出科技光芒——这里已崛起为全国重要的光伏材料产业基地和规模领先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银川高新区内,优质羊绒经过精深加工,化作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尚高端产品,“银川纺织”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银川产业园区正从单一项目集聚向产业链整体赋能转变,逐步构建起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民生福祉领域,银川同样成果丰硕。以公园为载体的生态民生画卷徐徐展开,从宏大湿地到精致街角绿地,星罗棋布的公园不仅构成城市绿色骨架,更承载百姓日常“小确幸”。金凤区宝湖天下小区居民李女士常带孩子去宝湖公园,“这儿就是我们家的‘后花园’,能亲水、赏花鸟,幸福感满满。”这类湿地公园既是生态保护“排头兵”,也是市民亲近自然的“活课堂”。

城市更新行动也在深入推进。兴庆区民乐瓷砖市场居民马先生指着改造规划图满是憧憬:“以前巷子窄、雨天积水,现在盼着早日住进配套齐全的新小区。”今年银川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将为万千居民“改”出幸福新天地。金凤区丽园小区居民马凤梅则细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外墙保温让冬天更暖,下水管换新解决堵塞难题。”目前,银川2000年底前建成的1100个老旧小区中,1058个已完成改造,众多市民切实感受到“忧居”变“优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都五基地”聚力,构筑现代产业新高地

产业是强首府的核心支撑,银川市聚焦“三都五基地”建设,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产业布局上,银川多点突破、全面发力。在新材料领域,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链不断延伸,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凸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赛道风生水起;新食品产业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和品牌优势,枸杞、葡萄酒、乳制品等精深加工持续提质增效。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引进培育智能工厂,数字经济产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一山一河”资源,文化旅游度假产业推出精品线路,现代物流畅通区域循环,生命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康养服务加速布局。

十几年前,贺兰山下的砂石采矿塌陷区曾风沙肆虐,如今已变身绿意盎然的酒庄与市民休闲公园。这片土地的蜕变,正是银川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银川市围绕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目标,推动葡萄酒产业迈出“国际范”。今年,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在银川成功举办,全球7165款参赛酒经400位国际评委盲评,中国获234枚奖牌,其中宁夏产区占121款,银川葡萄酒更摘得“中国最佳”桂冠。

葡萄酒产业的“紫色名片”背后,是坚实的生态底色。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等举措,曾经的废弃矿区蜕变为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与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公园。贺兰山东麓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13万个就业岗位,当地群众年工资总收入约稳定在12.2亿元,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葡萄酒+旅游”“葡萄酒+文化”融合业态方兴未艾,成为“三都五基地”建设的生动缩影。一位酒庄负责人感慨:“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勃兴,这里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

传统产业通过数智化改造焕发新生。蒙牛乳业宁夏工厂建成全球乳业首个“灯塔工厂”,100名员工年产值达100亿元;宁夏天地奔牛实业研制出世界首套高效智能刮板输送机,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银川市工信局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9.9%,累计创建87个自治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

新兴产业同样聚势而强。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在全球光伏展首发CHJ50直接覆膜串连机,推动光伏技术迭代;宁夏隆基宁光仪表积极布局,助力清洁能源集群发展。此外,银川通过建设绿电园区,促进新能源与硅基、算力等产业深度融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新活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银川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五八”强首府战略的基础工程与关键抓手,对标国内领先理念、最高标准与最佳实践,将其列为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投资吸引力、激活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转型内生动力的“一号”工程,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3月召开的银川市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上,宁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杜永红直呼惊喜:“正式上线的银川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特别方便,在平台发布信息后,有需求的企业能便捷检索到我们的产品,宣传效果显著提升。”该平台深度融合先进智能算力与推理加速技术,为工业企业打造多模态交互窗口,实现政策、供需、解决方案精准匹配,助力企业高效发展。“政府扛起扶持民营企业的担当,民营企业积极‘自我革命’,这种‘双向奔赴’最难能可贵。”杜永红表示,企业将扎根银川,在优良营商环境护航下持续壮大。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办的2025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培训班在银川举办。这是西北地区首次承办国家级工改现场会议,银川市作为唯一交流发言的地级市,以“以评促改激活力 全链重塑助发展”为主题分享改革经验,不仅彰显了其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智慧,更向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银川样本”。

如今,银川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深化,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流程持续精简,平均办理时限大幅压缩。银川市民大厅内,“综合窗口”“跨省通办”等便民利企举措广受办事群众好评。政策供给精准发力,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降低经营成本的措施接连出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机制让政策红利加速落地。法治环境保障有力,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市场监管日益规范,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空间。

“当初选择落户银川,正是看中这里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亲商重商的氛围。”一位在银投资企业家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心无旁骛谋发展。持续优化的“软环境”,正不断提升银川发展“硬实力”,吸引更多资本与人才汇聚。

站在新起点,银川市以“五八”强首府战略为指引,聚力“三都五基地”建设,深耕营商环境优化文章,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一座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更富竞争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在黄河之滨、贺兰山下加速崛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