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多路径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春风化雨促团结 石榴花开别样红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10-13 11:1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从博物馆到酒庄,从闽宁协作一线到“云端课堂”,银川的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它正以“走”出去、“活”起来、“融”进来的全新形态,为师生带来别样体验。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百余场“行走的思政课”,超过16万人次的师生踏上这场跨越山海、贯通古今的沉浸式学习之旅。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族团结的厚度,用双眼见证振兴路上的奇迹,在实景实情中真正读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含义。

开展百余场“行走的思政课”

“当今中国的强大不是因为偶然和幸运,而是无数先辈怀揣救国理想、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结果。此刻,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感。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刻苦读书,将来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添砖加瓦。”日前,银川市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张宇走进张裕龙谕酒庄,在参观张裕民族工业博物馆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酿造,从早期设备到世界领先技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让同学们驻足沉思、心潮澎湃。

近年来,银川市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打造72个“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围绕红色教育、今昔对比、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等主题,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与师资建设上,银川市多维度发力,遴选200名优秀教师组建集体备课组建强校内师资,同时统筹校外力量,邀请赵耐香、杨彦锋等20名行业先进模范及工人、农民、企业负责人,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打造“学生身边的导师队伍”。聚焦追寻领袖足迹、探寻红色印记等维度,录制《山海同携手 共筑中国梦》《行走美丽乡村 探寻振兴密码》等12节精品课程,打磨20节“有温度的思政课”,推出《闪亮的名字——崔景岳烈士的信仰力量》课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可感可亲。

英模宣讲、实景演示、互动体验……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银川市通过英模宣讲、实景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引领青少年感悟家国情怀。市属各校陆续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千人实践活动、西夏陵文明探访、“博物馆里读中国”、祭扫宁夏解放纪念碑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厚植民族团结意识。据统计,今年以来,银川市已累计开展100余场“行走的思政课”,参与师生超16万人次。

多维阵地协同发力

一根网线联通山海,一堂好课润泽心灵,一场研学凝聚共识。今年以来,银川市以“连网络、通地域、优环境”为抓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有形”到“有感”、从“有效”到“共融”,铺展出生动鲜活的画卷。

育人阵地突破三尺讲台,延伸至云端。依托宁夏智慧教育云平台、“银川发布”等新媒体矩阵,一批精品课程点击量超50万次,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精神“营养餐”;联合打造的《行走乡土,润泽心灵》等专题片,覆盖师生超50万人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跨越地域的课堂缔结深厚情谊。银川学子与甘肃、海南等4省区6校学生齐聚“云端课堂”共学共思;银川市唐徕中学、第六中学等8校师生,与香港同龄人“同上一堂思政课”,在互观互访中坚定家国认同。50余名师生深入固原市开展“石榴籽”研学,6天5夜同吃同住同行;阅海第四小学与永宁县三所小学的孩子“同演一台戏、同游一个馆”,在艺术与实践中结下深厚友谊。

今年,闽宁协作迈入第29个春秋,银川学子与福建的厦门大学、松柏中学师生携手开展“红石榴 山海情”融情夏令营。大家循着闽宁协作足迹,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见证“福建智算+宁夏绿电”的融合奇迹;在松柏中学,两地学生合作完成机器人编程演示、器乐演奏等特色课程,以东西协作、南北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进、精神共融”。

校园本身是育人主场。文化墙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阅览室成为交流驿站;2025年新打造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第二十五中学校园铸牢教育长廊等特色阵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触可感。剪纸、京剧、版画、扎染等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尽情绽放。

从云上到线下,从本土到远方,银川以多样化、浸润式教育实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青少年心灵深处。

机制创新强根基

今年以来,银川教育系统以“石榴花开・‘银’领思政”品牌为引领,持续优化教研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活动赋能与研究支撑,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

在强化主渠道建设上,银川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设7个一体化备课组、10个一体化工作室,覆盖全市80余所学校。依托“研-赛-展”三维教研机制,开展主题教研、集体备课及教学展示十余次,并联合福建、陕西、青海等省区举办跨区域研讨。在2025年“银川市优质课比赛”“推进课堂变革”教学比赛中,《中华民族大家庭》《相互尊重 守望相助》等30节精品课程涌现,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各学科教师积极挖掘民族团结育人元素,开展4次跨学科“课程思政”活动,遴选100余节“金课”凝聚育人合力。全市700余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以“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为主题,广泛开展“寻找银川最强石榴籽”知识竞赛、文艺展演、民族团结故事宣讲、“手牵手・共成长”等活动,推出《十面埋伏》《岩话》等优秀艺术作品,实现铸牢教育与多元课程有机融合。

此外,银川牵头申报的“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团课项目获团中央立项并进入研发阶段,成果将为全国团课建设提供参考;完成宁夏新型智库课题“宁夏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形成《石榴籽育人工程的质量标尺》咨询报告。同时,组织专家与一线教师深入学校调研,持续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铸牢教育科学、规范、常态化实施。

如今,银川教育系统以系统化、融合式、研究型育人实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营造“籽籽同心、和美与共”的浓厚校园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