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辉煌“十四五” 塞上湖城谱新篇
从“平面拥堵”到“立体畅行”,银川——
畅通大动脉 改善微循环 串起幸福路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10-31 08:3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十四五”期间,银川市交通体系由“平面”向“立体”转型。通过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聚焦群众出行需求,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通行效率为目标,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先后打通金凤五路、西夏区教育小镇配套道路等60条,新增道路32.38公里,主干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金凤五路的贯通缓解了沿线交通压力,推动宝湖路与凤凰街、正源街与六盘山路等3个路口服务水平由E级(中度拥堵)提升至D级(轻度拥堵)和C级(基本畅通)。正源街、宝湖路、凤凰街、六盘山路等4条主干道通行能力提高约20%,交通拥堵程度下降约8%。

因地制宜打造高效立体交通

“如今银川的道路不仅更宽阔了,随着下穿隧道和高架桥的建设,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滴滴司机王师傅每日穿梭在银川的大街小巷,驾驶座旁的手机支架上,三台手机正忙碌接单。对他而言,道路通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实际收入。随着一声“滴滴”提示音,他又成功接下一单——前往贺兰县德胜片区接上乘客,再将其送至西夏区。王师傅沿凤凰街一路向北,接上客人后驶入沈阳路地下隧道,转而沿沈阳路向西行进,整段路程遇到的信号灯不到10个。

王师傅坦言,过去每到高峰期,最令他头疼的就是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宝湖路与正源街交叉口这两个“一南一北”的老大难路口。有时接到的订单无法绕开这两处,一旦遇上,就要堵好一会。“当我听说这两个路口要实施立体化改造,高兴地把消息转到司机群里,立刻引来一片欢呼。”王师傅说,那段时间他天天关注施工进展,就盼着改造后道路能真正畅通起来。隧道通车后,王师傅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的直观感受是,随着堵车问题解决,这一带的订单量都比以前多了。

“道路+生态”提升群众出行品质

王师傅的感受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交通疏堵“6+N”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从路网优化、信号调控、慢行升级等多方面发力,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该工程已累计实施项目100个,拥堵指数与高峰期交通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54%和1.09%,在全国交通管理四类城市中位列“A+”等级。

我市交通疏堵“6+N”工程的每个项目都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和施工单位实地踏勘。参与金凤五路建设的施工负责人方伟对此深有感触:“这条路我们反复走、反复看,不断与相关单位优化施工方案,既让群众出行更便利,也致力于提升城市‘颜值’,实现一举多得。”作为我市首条系统应用融雪沥青与海绵城市理念的主要道路,金凤五路的建成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除了通过新建隧道畅通拥堵路口,我市还通过打通“断头路”实现了道路交通与周边环境的双重提升,金凤五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城南片区重要的连接性道路,打通之前治平路向西“止步于”凤凰街和唐徕渠,打通过程中需协调解决跨渠施工、高压线迁移等多重难题。该道路通车后,有效分流了宝湖路、六盘山路的车流,使正源街等4条主干道的通行能力提升约20%,交通拥堵缓解约8%。同时,道路建设也同步改善了七子连湖岸线的生态环境,打造出我市“最美回家路”。

针对城区顽固堵点,我市通过优化信号配时与车道布局,将宝湖路(亲水街—正源街)从双向6车道拓宽至7车道,尹家渠街(大连路—悦园路)从双向4车道拓宽至6车道,使高峰时段信号周期缩短60秒,通行能力提升40%。此外,在宁夏医科大学、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民大厅等人流密集区域,新建的8座天桥和4条地下通道,有效实现了“窄路变宽、梗阻打通”的疏堵效果。

系统化更新打造“年轻态”路网

交通疏堵“6+N”工程是对全市道路系统的一次整体升级。新建道路旨在提升路网通行效率,而既有道路改造则着力提高道路行驶品质。今年9月,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了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道路改造工程,针对该路段存在的龟裂、坑洼、沉降、车辙等老旧病害,通过铣刨、罩面等技术对路面进行“翻新”,工程于10月初完工并通车。

“老城区道路车流量大、建成时间久,普通修补已难以解决问题。”居住在上海路附近的市民韩峰表示,这条每日必经之路原先路况较差,整体改造后焕然一新,行车平稳度显著提高,车辆通行噪声也明显减小。与上海路改造同步推进的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段位于银川老城区,人口密集、交通压力大。为尽早“还路于民”,市住建局组织施工单位昼夜连续作业,将原定90天的工期压缩至27天,展现了道路更新的“银川速度”。

此外,今年4月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对北京路(陶然巷—满城街东侧)实施改造,通过全线铣刨实现路面翻新。“过去以零散修补为主,如今这样整段更新的项目每年都有推进。”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既有道路改造难免对交通产生影响,为此,该处推行“一夜修一路”模式,白天保障道路正常通行,夜间利用车流低谷科学组织分段封闭施工,次日早高峰前恢复通行。许多市民尚未察觉封路,次日通行时道路已焕然一新。

随着交通疏堵“6+N”工程的持续推进,银川道路网密度由5.6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5.84公里/平方公里,增幅达3%。该重点工程也创下银川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市民投诉量最少等多项纪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