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培育特色产业 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11-02 09:08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振兴车间”稳增收
近日,在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风干牛肉厂的外包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对风干好的牛肉进行最后包装。这里每天可消化1吨新鲜牛肉,既为牧区优质食材打通精细加工的通道,也帮助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自2015年成立以来,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深耕牛肉干生产加工领域,凭借过硬品质,其风干黄牛肉干深受区内外消费者青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增效,去年该企业实施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并拓展出酱牛肉、手抓牛羊肉、羊肉臊子等多元产品线。通过构建“振兴车间+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已稳定带动当地60余名农户就近就业,同时辐射周边100余户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40万元以上。
“如今我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身边同事都是街坊邻居,大家在一起工作,心情也特别舒畅。”南梁台子铁西村村民李女儿说道。“我从小在铁东村长大,创业时把厂房建在家乡,就是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德平说道。据了解,该企业去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今年新厂投入运营后,年底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
“捆绑发展”聚合力
走进位于永宁县李俊镇的福鲜农业现代化集配中心,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香芹的包装、保鲜与储藏等作业,各环节衔接顺畅、高效有序。这里日均集散香芹量达100万公斤,一批批新鲜优质的香芹被快速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20年成立以来,创新采用“致富带头人+田头市场+农户”经营模式,打造香芹标准化生产基地,搭建起“外地客商与农户直接交易”平台。以种植基地为核心,合作社与周边农户形成“捆绑式”抱团发展格局,让“小香芹”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大产业”。“我是本地人,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工作人员米桂花笑着说。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联农带农机制,企业带动周边农户种植4万多亩香芹,涉及种植户约750户,每日吸引百余名周边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务工人员日均收入300元至500元。
产业发展后劲足
“十四五”以来,银川始终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引擎”,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成果丰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2.77万亩,冷凉蔬菜年产量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此外,顺利完成奶牛存栏28.5万头、生鲜乳产量156万吨的规划任务。2020年至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56.97亿元增长到211.71亿元,年均增长7.77%。
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银川市在乡村振兴领域持续发力。自2021年起,全市累计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89亿元,连续五年配套市本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资金400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各县(市)区聚焦移民村和脱贫村,实施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项目580个。目前,全市44家就业帮扶车间已带动710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累计实现26271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脱贫户保持动态清零。
如今,银川市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将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在稳定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了解银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