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从“单点供给”到“全域覆盖” 从“传统办理”到“主动赋能”
银川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11-25 08:56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以前总觉得‘打官司’、请律师是离老百姓很遥远的事,又麻烦又费心。现在不一样了,社区里就有法律服务工作站,真遇到纠纷心里也不慌,清楚该找谁、去哪问!”11月24日,提起社区的司法服务,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海珀兰轩社区居民杨淑霞赞不绝口。

杨淑霞的切身感受,是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银川市深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推动服务实现从“单点供给”到“全域覆盖”、从“传统办理”到“主动赋能”的深刻转型,让法治阳光精准照耀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织密全域服务网络

“群众需求在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不仅是口号,更是银川市构建“核心枢纽+基层网点+智慧平台”立体化服务网络的真实写照。

作为服务核心的银川市民大厅,发挥着“一核多能”的聚合作用,整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行政复议等服务,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法律“所有事”。数据显示,该枢纽已累计提供法律服务咨询1173人次,受理法律援助77件、公证1449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415件,其中37件以化解方式结案,有效纾解了社会矛盾。

同时,银川市深入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学校、养老院等场所,建立了17个工作站和驿站,并规范了村(社区)工作室建设及联络人制度。更值得一提的是,遍布城乡的187台智慧终端机和532台可视电话,构建起“实体+网络”的立体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智慧终端点击量高达65.2万余次,可视电话使用超60.2万人次,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零门槛、零等待”。

针对园区企业与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银川市精准发力,布局4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和11个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站,累计提供服务5200余人次,开展专项活动300余场次,为经济发展活跃细胞注入了法治能量。

法律援助温情护航,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援助是法治温情的直接体现。银川市以重点群体为核心,推动法律援助从“有”向“优”转变,切实守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多亏了法律援助律师,帮我讨回了血汗钱。”在银川一家餐厅打工的小李回忆起去年的讨薪经历,依然激动,“律师全程没让我操心,最后帮我讨回了工资。”2024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达9202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463.23万元。

这背后,是一套日益健全的制度体系在支撑。银川市建立健全了法律援助律师库管理办法、案件评估标准等机制,规范案件从受理、指派到评估的全流程。2024年以来,累计评查案件5635件,合格率100%,优良率提升至9.52%。通过年度考核、专题培训等方式,一支更专业、更负责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正在形成。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对象,银川市开通绿色通道,推行经济困难审查诚信承诺和受理、审查、指派“三优先”服务。同时,联合残联、妇联等部门,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工地、快递驿站等,开展“安心行动”“法援惠民生”等志愿服务活动559场次,将法治温情直接送到群众身边。

创新服务提质增效,公证仲裁便捷高效

近日,市民王先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身在国外的儿子办理了一份重要的授权委托公证。“太方便了!儿子在国外工作忙,回不来,要是放在以前,这事就卡住了。现在通过线上视频就能办妥,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王先生说。

这正是银川公证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两年来,银川累计办理公证事项超7.62万件。通过扩容“最多跑一次”事项至108项,落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开通海外远程视频与电子公证服务,并推行延时及周末服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线上电子公证办理量达5514件,较2024年同期激增311%。

对于企业,银川公证更是主动作为。为中小微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创新“1名公证人员对接5家企业”的跟随式服务,并通过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1.1万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优化“互联网+仲裁”模式,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开庭,目前已网上受理立案133件,大幅缩短了办案期限。通过与上海、深圳等知名仲裁机构建立合作,聘请涉外仲裁专家,银川仲裁的专业能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2025年审限内结案率高达99.84%。

细化司法鉴定规范,筑牢法治公正基石

司法鉴定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石。银川市以“规范化、专业化”为目标,强化行业管理,细化司法鉴定规范,目前全市拥有司法鉴定机构21家、司法鉴定人248名,年均办理鉴定案件1.4万余件。

通过严格准入审核、深化资质认定、强化日常监管“组合拳”,银川司法鉴定行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全市12家涉及法医物证、环境损害等领域的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资质认定;19家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均为B级及以上,其中6家获评A级。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依法处理群众投诉等方式,将监管融入日常,确保了行业的依法诚信执业,为法庭审判提供了科学、公正的专业意见。

从“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便民覆盖到法律援助的温情守护,从公证的“指尖办”到仲裁的“高效解”,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正以更精准、更便捷、更专业的姿态,融入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