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站头条

一年又一年 情暖塞上川——聚焦银川市“十三五”期间为民办实事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0-11-23 10:26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回望来路,处处温暖;追忆往昔,满满幸福。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曾经那些为民解忧的动人故事、为民办实事的责任与担当记忆犹新。

透过普通百姓的生活,我们看到了医疗改革下的民生温情,看到了住房保障送去的安居欢乐,还看到了生态建设许下的铮铮誓言。老年饭桌的精心部署,小微公园的周密设计,公交线路的精准优化……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化解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片片初心。

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开拓集团化办学路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2019年,银川实行民办初中招生100%电脑随机录取,打开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新格局,招生制度改革有效助推了教育公平发展,夯实了“教育在银川”品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同年7月10日,银川市教育局发布紧急通知,取消民办初中学校招生计划60%的面谈招生方式,全部改为电脑随机录取,实行“公民同招”。银川市教育局将市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权限移交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银川市中小学招生入学平台”,将6个县(市)区招生工作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

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首次使用招生管理平台统一招生,实行学校负责、教育考试中心监督的管理制度,切实维护招生的公平公正。

银川市辖三区两县一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690所、中小学生453499人、教职工31844人,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113.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4.6%%;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职业教育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回眸“十三五”,银川教育如春风化雨,盘活了一所所学校,滋润着一个个孩子,托举着一家家的希望,为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造“教育在银川”品牌筑牢了根基。

环境:小微公园点“靓”城市之美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年来,银川市每年都规划、新建一批小微公园,打造出门见绿、步移景异的城市园林微景观。星罗棋布的小微公园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街景。

变荒地为公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以前,凤凰北街西湖苑东侧附近是一片荒地,除却一些杂草土地大多裸露,一刮风便尘土飞扬,附近的居民平时都不敢开窗。大家都希望这里能有一个小公园,可以让老人、小孩就近休闲放松。现在居民的心愿得以实现,这处荒地已经变成一处小微公园,建有风格时尚的走廊、凉亭,宽敞平坦的健身步道,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满足了各年龄段群众户外活动的需要,成为一处休闲、惬意的城市“绿洲”。

小微公园的建设,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彰显了城市生态风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丰富了城市景观,传承了城市文化,优化了人居和出行环境,让银川人坐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美地。

让“斑秃”成绿地改善城市环境

2014年,银川市启动小微公园建设项目,以每年增加10余处小微公园的速度建设,至今已在全市三区范围内建设小微公园58处。今年,银川市委、市政府再次将小微公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在市辖三区建设6处集游览观赏、游憩娱乐、休闲健身、防灾疏散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街头小微公园。

位于黄河路南侧、凤翔街西侧的小微公园让附近居民称赞不已。公园里不仅建有亭阁、走廊,还设置了木质桌凳方便居民小憩。之前,这里也是一片荒地,裸露的土地扬尘不断,去年6月份左右,建成这处小微公园。

随着银川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土地开发、城市建设飞速进行,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城市闲置空地和堆土不断增加,致使我市裸露空地和堆土的数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减少裸露空地,银川市采取绿网覆盖、绿化、硬化、铺装等措施,不断提高裸露空地的治理率,而随着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裸露空地的绿化、硬化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秃斑”。

营商:“放管服”改革培养创新创业沃土

站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银川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屹立于国内“放管服”改革阵营前列,也让众多投资置业银川的人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干劲。

不见面、马上办让创业者创业无忧

全程网办、无纸化申报、不见面马上办、证照免费邮寄……冀维德的这些办件体验,在五年前还难以想象。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无数像冀维德一样的投资置业者在银川享受到了最优越的政务服务,感受到了最优越的营商环境。

在这些创业者背后,加载着银川“1230”审批、“掌上办、真好办”政务品牌、“不见面、马上办”等诸多改革创新,也刷新了“十三五”期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记录,更激活了跃跃欲试的市场主体经营活力。

2019年,银川市民大厅为办事群众在办理护照、营业执照、餐饮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等方面,提供邮政免费快递寄送服务,加速了“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的升级推广。如今,在银川市民大厅办理证照免费邮寄的服务,已经惠及无数企业百姓,让“放管服”改革走入深水区。

精简审批流程让银川成投资热土

现在,走进银川市民大厅商事服务大厅,很多人都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怎么人越来越少了?”到大厅办事的人越来越少,恰恰是商事服务“不见面、马上办”带来的良好效果。

改革的红利,让政务服务窗口不断减少,社会资源随之进驻大厅。现在光银行就有10家,每家银行都在这儿设了窗口,除了银行窗口,宁夏代理记账行业协会的窗口也进驻了大厅。政务资源和金融资源、协会资源的碰撞,不仅裂变出企业开办“零费用”和一站式开户服务等改革,还让银川成为全国首例未使用财政资金实现开办企业零费用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交上了沉甸甸的答卷。

2014年,银川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率先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2017年,银川全面打造“一体式集成审批”新模式。2019年以来,以“1230”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启。

今天的银川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政务服务效能最优城市之一。银川的改革创新成果已遍地开花,3500批次4万余名精英政要先后走进银川参观考察,“银川模式”在全国2000余个县市区复制推广。怀抱国家部委“南有衢州、北有银川”的赞誉,锐意进取的银川向着“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全速迈进。

乡村:环境整治还乡村洁净美丽

11月22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还没有完全消融,浅浅的一层铺在门前的菜园子里,贺兰县立岗镇通伏村村民方秀萍站在自家门前,向着滨河大道望去,满眼都是瑞雪丰年的景象。

新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今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通伏村党支部将村集体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改造提升了通伏中心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了1座化粪池,砌护破旧院落围墙1000米,建设菜园围栏1500米,铺设入户面包砖500平方米,改水改厕120户,拆违拆危58处,一改曾经灰暗破旧的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用上真功夫

改变不仅发生在通伏村,今年银川市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2020年银川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按照乡村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将全市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类为80个示范类村、107个提升类村、84个整治类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面子、里子”一起抓,“硬件、软件”一起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亮点,嵌点入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来推进。

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协同作战工作机制,先后联合成员单位开展了村庄清洁提升“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八个一”等活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收拾屋子、打扫院子、整治村子”为主题,结合春季绿化、农田建设、“美丽庭院”创建、积分制推广等重点工作,对“示范类、提升类、整治类”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进一步拓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内容,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清洁、村庄周边清洁拓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住房:安居优居让群众幸福感节节升

自2008年起,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陆续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5万多套,累计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基本住房问题,并且逐年根据人均收入水平调整申请门槛,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如今的公租房申请门槛提高至3855元、限价商品房门槛调整至4450元。保障范围也从最初的特困家庭,扩展延伸到了现在的中低收入群体全覆盖,其中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单身白领等。

保障群体向有需要人群不断延伸

周玉玲和丈夫一直生活在兴庆区通贵乡,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平静幸福。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周玉玲无法正常站立、行走。为了给她看病,家里花光了积蓄,最终卖掉了老房子,由此老两口过上了租房的生活。2013年,在儿女的帮助下,周玉玲申请纳入银川市住房保障对象。2018年10月,老两口搬进临阅家园保障房小区,每个月仅几十元钱的房租,对于年迈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两口来说,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大学毕业后3年搬了3次家,小刘感觉这种在外漂泊的日子很不舒心,一度想到回老家找工作。直到看到公租房和限价商品房申请门槛放宽的消息,估算了一下自己的收入水平,她买了一套面积稍小的限价商品房,作为自己单身期间的过渡房。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小刘的生活和工作都安心了很多。

老旧小区改造让小区换新颜

家住兴庆区天成小区的郝玉华老人近期重新搬回了装修一新的老房子。之前因为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上下水管网和电线老化、漏雨、无法停车、无绿化、治安环境不好等问题日益突出,郝玉华搬到金凤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2019年,政府对天成小区实施改造,内容包括楼房的外墙保温、屋顶修补、线路更换、管网更换等,还新增了小区绿化面积、停车位,增加了智能化等安防设施,使得小区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过去“逃离”的居民纷纷选择“回归”,将老房子重新翻新住了进来。

天成小区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对人员和车辆的智能监控,人脸抓拍、对讲系统、访客密码等,可以对小区安全进行全面管控。小区的孤寡老人长时间未外出活动,系统会发出提示,社区人员就能主动上门查询并提供帮助;重点人员进入小区后,系统能快速识别后提示安防人员,并通过公安系统发出报警;居民不在家时,如发生火灾或燃气泄漏系统也会预警,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联网接收到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置。

通过多年努力,银川市住建局基本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不少过去的保障性住房如今已经配套成熟、交通便利,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也进入了核心区域。商品房的住宅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既保障了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问题,条件改善后的居民又有品质更高的商品住房可以选择,这种多层级阶梯式改善居住环境的举措,让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医疗:健康福利年年惠民

医疗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近些年来,银川市为民办10件实事项目中,每年都会拿出至少一个项目名额给人民发放健康福利。从儿童窝沟封闭到40岁以上慢阻肺人群,再到今年的6-12岁儿童免费视力筛查,无不受到市民的欢迎。

为15000多名6~12岁儿童开展视觉筛查

在今年9月学校安排的一次免费视力筛查中,西夏区第九小学二年级学生梓萱查出了重度视力不良,医生当场为她开了通知单,督促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复诊。随后,梓萱由妈妈带着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阅海分院复诊,经过检查确诊为近视。梓萱享受的这次免费视力筛查是银川市人民政府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免费为部分6~12岁儿童开展视觉筛查和用眼健康教育指导,做到早发现、早关注、早干预、早矫正,对视觉不良儿童给予早期视觉干预建议,普及儿童青少年日常健康用眼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儿童近视、斜弱视防控知识的知晓率,降低儿童视觉不良发生率,切实提升儿童视觉健康水平。

该项目由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和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负责实施。据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李济育介绍,目前西夏区第九小学、金凤区阅海第一小学、银川市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的15000多名6-12岁儿童,已经做了免费视觉筛查和儿童用眼健康教育指导。

为2万多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

2019年的银川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惠及慢阻肺人群,免费为2万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为了高质量完成慢阻肺筛查,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联合全市158家呼吸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慢阻肺筛查,共完成问卷筛查54578份、肺功能检测22780人次、采血化验890人次、规范化管理1178人次。同时还建立“幸福呼吸”公众号,定期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推送以及工作方案的指导,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健康教育,便于全科医生和居民直接获取相关指导。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疾病,位居我国居民死因第三位。鉴于此,国家启动了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银川作为中国18个地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试点之一,一直在开展这项工作,也将其纳入2019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项目之一。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银川的慢阻肺诊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且并没有因为2019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完结而结束。截至目前,银川市“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共完成慢阻肺问卷筛查86472份,肺功能检测39726人次,规范化管理慢阻肺患者2500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推进并实现了慢阻肺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积极响应了国家卫生部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