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2-08-22 09:54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高位推动,靶向发力推动解决“办证难”,自4月27日,银川市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截至8月17日,全市已办理完成首次登记101910套、不动产权证19968本,具备办证条件90493套,任务完成率达到50.1%,解决了困扰9万多户群众多年的“办证难”问题。
“难产”多年的不动产权证,短短4个月就能办结,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着实令人称赞。探寻究竟,这就是银川市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专项行动结出的硕果。
高度重视 力解群众所盼所急
面对不动产登记方面留下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思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急,将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纳入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专项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的银川市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领导小组。抽调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等单位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问题化解、法律顾问、信访维稳、纪律监督、督查督办、宣传舆论7个专项组,研究解决重大、复杂、疑难问题。各县(市)区分别对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起“县区为主、市区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应纳尽纳 当好群众“贴心人”
面对历史“旧账”,我市深入研究、创新举措,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过去,办理不动产权证不仅不“难”,而且快捷方便,真正解了民忧,暖了民心。
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在各县(市)区开展两轮全面摸排,经梳理核实全市存在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小区201个,涉及房屋180618套,涉及群众161818户40万人,制定出台《银川市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细化列出建设主体灭失、土地手续不全、土地房屋被抵押等11类29种制约办证情形,逐一研究处置办法,梳理研判法律风险,分类制定出防范化解措施,力争做到攻克一个难题破解一类问题。在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中,最大的“堵点”“难点”就是开发建设单位拒绝履行义务、无力承担相关规费及罚款、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导致群众无法办证。为此,各县(市)区、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市住建局成立3个工作组驻扎三区专班,组织行业专家培训辖区工作人员200余人次,就竣工验收、消防验收等7种问题制定化解措施;市自然资源局在楼栋首次登记后立即通过公告,将土地所有权人变更为全体业主,有效防止开发商抵押土地使用权让购房群众买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设“遗留问题办理”专窗,开通“线上速办”模式简化办理流程;兴庆区约谈工作推进较慢的街道、社区;金凤区在小区门口设置“一站式”办理点,让群众在家门口签订安置合同;西夏区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签订安置合同;贺兰县、灵武市强力推进,进展迅速。像兴庆区北宝苑小区、金凤区悦湖家园、西夏区芦花苑小区等小区的问题都是通过这些创新之举妥善解决的。
建章立制 杜绝新增问题发生
一组组数据彰显了工作成效,一项项举措保障了群众权益,大力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来,将严格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和定专人、定职责、定时限工作要求,全程跟踪化解工作进展,拓展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功能,针对进展缓慢的县(市)区,主动介入,以督促干、蹲点服务,协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确保9月底前完成总解决任务的80%。在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的同时,我市还将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加快研究制定“交房即交证”实施方案,提前启动不动产登记程序,实现业主在收房同时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新增遗留问题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安心舒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