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专题 > 基层实践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灵武市人民政府 2019-08-01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灵武市以群众办事不出村、不出社区“两不出”为目标,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群众满意”的“三化一满意”便民服务机制为基础,以“互联网+政务”为引领,不断完善提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速“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落地见效,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一是突出服务,搭建全市“一张网”。城区以社区为单位划分为30个网格,整合网格党小组长、管理员、信息员、警员、蹲点干部等进网格,主要履行采集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农村以自然村为网格,将村民代表、村监会成员、保洁员、综治协管员等纳入网格,主要承担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能。全市共建立524个网格、2086个网格小组,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设岗,人在格中,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格局。
二是完善数据,构建信息“高速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发建立灵武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先后采集录入与公安户籍人口信息比对后的18类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和15类特殊人群,涉及人、地、事、物等业务办理信息和组织信息,并将地理位置在数字遥感地图标注,建立以实有人口“电子身份档案”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2017年,坚决服从国家、自治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要求,整体迁移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及时进行动态更新,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联通市乡村。目前,平台共录入74880户294814人,手机用户15.1万个。
三是事项上网,数据协同共享。一方面,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接通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信息采集、网上办件绩效考核补贴制度,健全完善人员队伍,巩固8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84个村(社区)为民办事代办点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简化程序、再造流程、缩短时限,将44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信息平台,网上全程代办。群众办事一律到村(社区)为民办事代办点网上申报,所有材料一律电子件(或拍照)上传,各部门网上协同办理,事项办结一律网上反馈基层代办点或短信告知当事人,涉及基础证明材料一次提交,各部门数据协同共享,基层群众办事实现不出村、不出社区。
四是制度+技术,推进政务“真公开”。在“三化一满意”平台配套开发短信公开公示系统,制定《灵武市村(居)务信息化公开制度》《灵武市村级财务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包括全市各部门财务、村务、党务及群众办事进展一律通过信息平台发送手机短信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及社会各界监督。“三重一大”、干部工资、惠民补贴资金、征地拆迁补偿、招投标等事项未在平台公示的,一律不予兑现或组织实施,政府履职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有效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2012年以来,共向全市城乡居民发送手机短信9169万条次。
五是“政务服务+邮政+电商”,巩固提升群众办事“两不出”。去年以来,在建立完善13万元基层绩效考核奖补、66万元基层网络租赁、20万元网上办事平台维护投入,巩固2012年基层“三化一满意”网上为民服务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项目实施,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事项多年网上办优势,在偏远地区的移民村(白土岗泾兴村)村级为民网上全程代办点、村级电商服务点、邮政便民点资源优势聚合互补,完善社保缴费、低保领取、存取款等功能配套的一体化设备及快递等电商业务,探索推行“政务服务+邮政+电商”服务模式,基层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程代办、办理结果(领取证件、低保等资金,缴纳社保、电费等费用)不出村、不出社区,在加快基层群众办事“全程代办”向“两不出、就近办”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在“政务服务+邮政+电商”服务模式的推动下,全市“两不出”便民服务事项达到44项,建成“政务服务+邮政+电商”站点60个,累计网上全程代办便民服务事项11.9万件,快递发放各类卡(证)在内的下行邮件33.8万件、上行20.6万件,上行办理存取款5600余万元;代缴社保缴费、社保核定单缴费、交通罚款等业务4.5万笔370余万元,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0.9万笔9000余万元,帮助村民办理转账业务3万余笔1.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