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专题 > 媒体观察

前进21名 银川经开区在国家级考核中 排名达历史最好水平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宁夏新闻网 2022-02-10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29日,记者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在商务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位晋级,在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第69位,排名较上年前进21个位次,跃居西部地区第7位,排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宁夏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发展机遇,明确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披荆斩棘、勇毅前行,2021年经济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全口径税收收入49.27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本级税收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1.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进出口额26亿元,占银川市进出口额的20%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优势明显集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定位,突出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光伏制造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半导体材料初具规模,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投产运行,新能源装备加速壮大,新食品知名企业不断聚集,成为全市和全区三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2021三新产业占比超过90%、同比增长41%

科技创新引领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截至2021年末,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0家,国家及自治区级研发创新平台12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3.3%、同比增长31.6%,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提升。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已逐渐形成了以小巨人、盾源聚芯、舍弗勒、中欣晶圆等为代表的近30家外资企业多方位开放格局;同时,园区依托公铁物流园,拓展铁路口岸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0%以上,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同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坚决打好三战一仗,深化五权改革,狠抓环境综合治理、深度节水控水、源头减排降碳三项工作,大力推进绿电供应、绿能开发,综合能源消费量121.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7%;万元产值能耗为0.24吨标煤,同比下降3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