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专题 > 媒体观察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2-03-24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优越的营商环境,能激发出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并为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银川市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列80个参评城市第18位,位居西部12省25个参评城市第4。政务服务、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等12项指标获得全国标杆称号。银川的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招标投标、保护中小投资者四个指标的典型经验,被收录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著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中并向全国推广。
今天的银川,正以营商环境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杠杆,缔造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光辉伟业。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银川“一盘棋”统揽营商环境千条线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银川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一部三办二中心”的组织机构。一个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三个保障机构,银川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和银川市企业服务中心“二中心”,探索出了“一个目标、一套机构、一块品牌、一支队伍、一个阵地、一套机制、一部热线”的“七个一”工作法,建立起联席会商、培训学习、督查督办、评价评测等8项长效工作机制。
“一部三办二中心”组织机构统筹全局,全市6个县区、55个成员部门(单位)共300余人瞄准营商环境测评指标,拧成一股劲、汇成一条河,吹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集结号”。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释放出众人划桨开大船合力。
2019年以来,银川印发了《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成为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首个从制度层面制定出台地方性操作规程的地级省会城市。三年来,银川从产业发展适配性、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痛点难点破解出发,压茬出台了853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制定了《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等五项制度。
以组织机构统筹营商环境“一盘棋”,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层层加码,银川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利企福音塑造了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品牌,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政务服务、开办企业、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等12项指标位列全国标杆。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以达34.1万户,同比增长20.1%。
创业沃土筑梦乐园——银川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列80个参评城市第18位,位居西部12省25个参评城市第4,12项指标获得全国标杆称号。就在前不久,银川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招标投标、保护中小投资者四个指标的典型经验,也被收录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著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中并向全国推广。
银川用硬核实力诠释了打造西部一流营商环境的自信与担当,缔造了政务环境高效又便捷、市场环境规范又有效、法治环境公平又公正、监管环境公开又透明、创新环境宽松又有序的营商环境优化智慧。
创业在银川,餐馆、便利店、药店、美容院等40个创业热点行业凭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就可以快速入市、顺利营业。身份、出生、学历、职称、婚姻等7类证明无需提交,“一枚印章”就能统管各种数据。
创业在银川,“零证办电”“刷脸办电”和“房电同步过户”等体验将为企业送去最高效的公用事业服务。“云税贷”“纳税e贷”等银税互动金融产品将携创业者搭上获得信贷扩融资的“快车道”。
创业在银川,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能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主体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里成立了全区首家、西北第二家破产管理人协会,公开竞争选定包括管理人在内的中介机构,大大降低了破产案件办理成本、提升了破产案件审理效能。
创业在银川,“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全面实施,公正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创业者可以安心创业、安全经营。
创业在银川,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得到重金奖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59件,培育有效发明专利超百件主体达5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88亿元。
三年风雨三年峥嵘——改革,变经济活水一片
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银川再次引来诸多一二线城市侧目。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招标投标、保护中小投资者四个指标的典型经验,收录《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中并向全国推广,再次证明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银川实力、银川作为。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三年来,政府主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的模式变化加速推进,差异化需求匹配多样化服务渐成共识,服务效能愈发高效。
机制机制性障碍加速破除——三年来,银川探索推进“审管联动”模式,推行了“一张清单”管监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数据”,在84个行业推出了告知承诺事项683项,实现了56城216项事项协同通办。
企业负担明显降低——三年来,银川坚持把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作为应对经济下行、“放水养鱼”、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累计减免社保费、文化建设事业费、水利建设基金及各类税款233亿余元,累计降低用能成本6.73亿元,惠及用户14万余户。
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三年来,银川聚焦市场主体关心关切,围绕提供全时空、全方位、全链条的涉企服务,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企业满意度由2019年的72.33%上升至2021年的88.03%。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三年来,新增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三年平均增长分别达18.4%、19.3%。截至2021年末,银川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也由71户上升至119户,迈入了全国中上游水平,银川企业三年存活率分别达到78.1%、88.7%、96.2%。
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三年来,银川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打造了一批千亿百亿量级智慧化低成本园区,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700亿元,分别增长18.5%、21.4%、8.7%,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质量提升。
咬定青山不放松,银川持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和承载力的根本抓手,这样的改革从未停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