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移风易俗

彩礼降了 日子甜了 乡风美了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8-26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银川市党群同心破陋习

乡村振兴,离不开移风易俗的“源头活水”;文明乡风,更需基层治理的“坚实保障”。

在银川的乡村大地上,一场由党群携手掀起的婚俗改革热潮正劲:乡镇干部包村联户,逐户做好婚前政策宣讲,指导村民报备婚姻事项;将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与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挂钩;移风易俗承诺书上的签名见证着党员带头示范的决心……自宁夏2024年启动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以来,银川市以综合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小事”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机制、树立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动婚俗新风进千家入万户,党群齐心对高额彩礼说“不”。

为确保专项治理落地见效,各县(市)区均对照自治区党委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1+8”政策文件,印发工作方案或任务清单。结合软弱涣散村和工作滞后村整顿等工作,2024年至今,我市在24个高额彩礼重点村建立“县级领导挂帅、机关单位帮扶、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的包抓整顿工作机制,确保整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

金凤区通过“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村‘两委’包抓帮扶”模式,逐户做好婚前政策宣讲,360余户家庭报备了婚姻事项;灵武市对践行“零彩礼”党员给予积分奖励并颁发证书、可免费在灵武市内乘坐公交车,对违规行为列入负面清单扣分;贺兰县习岗镇设立婚俗陋习投诉举报电话,凡涉及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庆等事宜的问题线索,镇纪委从严从快查处。

党建引领是婚俗改革的核心动力。我市加大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内容作为学习常设议题,强化高额彩礼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我市将治理高额彩礼等内容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细则,截至目前,共有400余名党员干部报备婚姻事项。”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与此同时,我市还健全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将彩礼、红白宴席操办规模等倡导性标准全覆盖纳入274个村的《村规民约》,实行村级红白事登记备案制度,劝导喜事新办。

制度创新让文明婚嫁有“甜头”,银川市推出的各项激励政策也让群众算清了彩礼“幸福账”:贺兰县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在社区工作者招聘中为两类人员笔试加分;金凤区良田镇打造多功能移风易俗阵地,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提供优惠婚宴服务,已举办婚礼55场次;灵武市推出“承诺书换景区免费游”等举措,实现“正向激励+反面约束”双向发力。这些实打实的政策让群众感受到,婚事新办不仅有“面子”,更有实惠。

  如今的银川乡村,因婚俗改革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曾经的高额彩礼少了,攀比炫富的风气淡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回来了。这场由党群共同推动的移风易俗实践,不仅破解了困扰乡村的民生难题,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我市将持续强化党员示范引领,突出重点群体管理,完善长效机制,做好监督考核,让‘零彩礼’‘低彩礼’成为社会共识,在塑形铸魂中释放乡村文化魅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金凤区平伏桥村婚俗改革扬新风

8月的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平伏桥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25日,该村的“姨母下午茶”居民议事会像往常一样开聊。如今,这个城郊村庄的婚嫁陋习得以彻底根除,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悄然经历一场变革的村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移风易俗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

机制创新破解困局

平伏桥村也曾陷入“彩礼之困”。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佳丽介绍,前几年村里彩礼普遍达八九万元,叠加买房买车开支,一场婚礼让不少家庭背上沉重负担,有的家庭要借钱甚至贷款才能凑够彩礼,致使新婚夫妇刚结婚就负债,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还出现过因彩礼问题婚事告吹、恋人分手的情况。

这一局面在2023年迎来转变。当年,宁夏确定首批婚俗改革试点地区,平伏桥村所在的金凤区入选,婚俗改革全面启动。平伏桥村“两委”班子通过开展全覆盖式走访调研,梳理群众诉求建议后,组建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婚俗改革工作组,创新建立“党员包片联户、骨干示范引领”网格化推进机制。婚俗改革工作组下设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形成“一组四会”工作格局,各组织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婚俗改革。

民主协商凝聚共识

在平伏桥村婚俗改革中,红白理事会作用突出。其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不仅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化流程与工作章程,对村民婚丧嫁娶事宜全程指导监督,还建立婚嫁报备制度,以便红白理事会及时提供服务,保障流程规范透明。

“刚开始推行改革时,不少村民有抵触情绪。”张佳丽回忆,有人觉得是多管闲事,有人担心彩礼降低没面子。对此,村“两委”耐心做思想工作,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示范,自家孩子结婚新事新办;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群众讨论彩礼标准、婚礼规模等问题;组织“婚嫁新风大家谈”活动,邀请不同年龄段村民发言。通过民主协商,村民逐渐达成共识。

最终,村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平伏桥村村规民约》,明确彩礼金额、酒席桌数及礼金标准。这些规定源于村民商议,是大家自觉遵循的准则。新婚村民杨静说:“去年办婚礼时,我们只请了亲朋好友,共十来桌,简单温馨。省下的钱用来创业开小饭馆,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比文化不比排场

平伏桥村婚俗改革注重内容革新,深入挖掘传统婚俗中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优秀内涵,摒弃铺张浪费、低俗闹婚等陋习。村里创新组建“邻家姨母”宣讲队,成员多为中年妇女,凭借情感细腻、善于沟通且熟悉村情的优势,成为婚俗改革的“宣传员”和“调解员”,由她们宣传抵制高额彩礼,村民更易接受。

此外,村里定期举办“幸福课堂”,邀请婚姻家庭专家、心理咨询师为待婚青年授课,助其树立正确婚恋观与家庭观;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身边事引导群众树立新型婚恋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